美文网首页
我是这样学习“课例研究”的

我是这样学习“课例研究”的

作者: 甘肃李鑫 | 来源:发表于2017-05-02 21:55 被阅读0次

我是这样学习“课例研究”的/李鑫

前不久,我校与另外一所学校之间搞了一个教育联盟,方案要求联合搞教研工作。对方在工作计划中写进了一个新名词(对我来说)——课例研究。我以前没有听过,不解其意。别人既然这样提出来,就是假定你明白甚至认为你还在行,况且这些东西确实属于学校教研工作的范畴,作为“教研工作者”应该有所了解。

教研活动

不会、没听说过。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课例研究”时的现状,但是为了工作,我需要对“课例研究”进行研究,而且还得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熟悉“课例研究”的教研工作者。以下是我的学习过程,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百度查找。

这一步算是扫盲。是我对“课例研究”的感性认识。对于“课例研究”,百度的解释很简单,只有如下这两句话: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

不过就这两句话,让我明白了两层意思,一是“课例”,即关于一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二是围绕课例的“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各种研讨活动。就这样扫盲工作完成,我不再对“课例研究”这个概念陌生。

二、知网搜索。

通过关键词模糊搜索和精确搜索,我有了这样的初步认识。关于“课例”一词至少在九十年代(1994年)就已出现并使用,而“课例研究”登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已经是2001年的事儿了。从近三年的情况看,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有25篇、20篇和9篇,呈递减趋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该有关“课例研究”的研究已比较成熟。有人曾嬉言,说中国的大学生搞科研,水平决定了搜索平台的选择,大专生用百度,本科生用知网,研究生限定在SCI范围,反过来说明范围越窄水平越高。当然我已不是学生,不过,以我现有的水平,查找文献资料,只能依赖中国知网这个平台,而且只能读中文文献了。

文献搜索

三、文献下载。

通过模糊和精确搜索,知网为我列出了近三年有关“课例研究”的相关文献,由于“课例研究”概念出现较早(1999年),所以又选择了一些早期文献用以了解这一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这样确定下载的文献将近100篇左右。从理论上来讲,占有的文献越多越有利于研究,只是我关于“课例研究”的这次学习侧重点在于具体操作和近期教研活动,并不是什么深度学习行为。再加上下载文献篇目有限制,于是便进一步筛选了与“教师专业成长”有关的文献近20篇,予以下载。

四、顺序分类。

下载的文献虽然不多,但也需要一个阅读路径。先读什么,后读什么至少应该有个基本思路。我的做法是,先读概述类的文献,再读评价类的文献,然后细读操作类的文献。这样,读的过程就与我的需要充分结合起来,能够解决我关于“课例研究”的系列疑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彼得原理: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具体来讲,就是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所以说:“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

我的工作岗位决定了我有时候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指导”别人工作,也许有人觉得,你在这个岗位,应该懂得。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刚换了岗位,人肯定还是那个人,能力和水平还在原来的位置,只是岗位要求变了,能力和水平的层次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如果这个人不努力学习、不积极适应新的要求,说不定就会出现“能力撑不起岗位要求”的局面来。

在别人眼中早已是一种常态教研方式的“课例研究”,对于我来说却是“新鲜事物”。要使用它,就得迅速学习并掌握它。以上便是我的学习过程。

感谢阅读,欢迎批评!

相关文章

  • 我是这样学习“课例研究”的

    我是这样学习“课例研究”的/李鑫 前不久,我校与另外一所学校之间搞了一个教育联盟,方案要求联合搞教研工作。对方在工...

  • 同课异构:各美其美

    一、为什么要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一种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就是在研究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日常教学依靠研究并验证研究...

  • 从上研究课到做课例研究—王建平主任

    从上研究课到做课例研究

  • 学共体课例研究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例研究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学习共同体背景下的课例研...

  •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

  • 20.课例式教学反思—— 成就精品课的有效研究方式

    课例研究在日本称为“授业研究”,课例研究的实际展开方式本质上是“反思型”的,它的基本思路就是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通...

  • 如何把“课”变成“课例”?

    文章来源:星教师 课与课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课例是什么?为何致力于把日常的课变成可以研究的课例?如何具体去实践操作...

  • 我的一年级——days9

    今日是我的课最少的一天,也是完成任务最多的一天。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周三是我们语文课例研究时间,按要求是会抽课的,...

  • 教师的课例研究我之见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最近听了一节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数学专业课的讲座。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 关于课例研究

    关于课例研究 四月份,我校将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例研究,各备课组都要根据学校的总方案选题、选课、设计、实施、反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这样学习“课例研究”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uh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