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的蛋糕粉一直卖得不好。研发人员不停地改进配方也无济于事。最终,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了蛋糕粉滞销的真正原因:这种预制的蛋糕粉配方配得太齐了,家庭主妇们失去了“亲手做”的感觉。
于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将蛋糕粉中的蛋黄去掉,(所以这个想法被称为“鸡蛋理论”),结果蛋糕粉的销量获得了快速增长。因为虽然増加了烘焙的难度。但是家庭主妇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算是“我亲手做的。
“鸡蛋理论”源于一种行为特征:当我们对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美国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越多,产生的依恋就越深。这种现象同时出现在宜家的身上,人们热衷于购买宜家的半成品家具,回家自己组装。所以“鸡蛋理论”也被很多人称为“宜家效应”。
成为用户自己的创作,自然产生溢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