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人性

孟子——人性

作者: 稚念_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17:35 被阅读0次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为人,他的本性都是向善的。在《孟子》中,人性也是这样。

那么我们都说人性本身就是善的,可是有人看法就不想同,有人说:天性不分善恶,因此文王、武王这样的善人得了天下,所以百姓就爱好善良;幽王、厉王这样的暴君统治了天下,百姓就变得凶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瞍这样不善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贤臣。

孟子是这样解释的,像仁,义,礼,智这些品质使我们本身就具有的,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同样是我们人人生来都具有的,也就是说它并不像语数英,生来这些东西就不需要任何人去教你,而这四种心就分别属于仁,义,礼,智,当然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孟子认为的四心只是那四德的一个开端,从我们生下来就开始向四德发展,可是我们还是要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很久不去温习就会忘记。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潜在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如果我们去探究,去开发,去运用自己的这种能力,我们就可以得到它,可是如果我们放弃了,并不在乎这些东西,或许我们就会失去它。人性本身都是善良的,但是其中的美好品质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出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在《人性向善,犹水就下》中,吿子所认为的人性是湍急的水,它是没有善与恶的,在东边开个口就向东流,西开个口就像西流。可是孟子并不这样认为,他同意水流不分东西南北,可是水流的性质是:水往低处流。即使是它溅起来,向上走;即使是它被阻碍,向上堆积,可是这都不是它的本质,它的本性就是向低处流,谁都无法改变,只不过这是受到外界因素而导致的。人性也是这样,人性本质没有不善的。

这个社会很现实,社会就犹如是生物的生活环境,优胜劣汰,只会去选择与环境相契合的生物生存下来,人就好比是这些生物。然而在这个社会里,太多太多因素使得本身向善的人性走向了黑暗,比如:名利,利益,地位,嫉妒心。当然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被影响,总有人洁身自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所以,孟子所认为的人性是——善

相关文章

  • 人性本无

    人性本不善也恶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而在我看来“人性本无。 孟子将人性喻水,说水...

  • 读中国哲学史之孟子

    说道孟子,不可避免的就要问:人性之为何? 孟子答:人性本善。 在中国思想史上,阐述“人性”问题的一定不只有孟子,也...

  • 孟子——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为人,他的本性都是向善的。在《孟子》中,人性也是这样。 那么我们都说人性本身就是善的,可是...

  • 直立行走

    孟子说,人性本善,因人有情感。荀子说,人性本恶,因人有欲望。管仲说,物质水平影响人性。综合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人性善...

  • 《孟子》感言集15:操则存,舍则亡

    早起,高声朗读《孟子.告子章句上下》,感受到孟子关于人性向善的滔滔雄辩,同时也感受到孟子关于人性良善的维持...

  • 123图书馆的上善

    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争最早源自儒家的孟子与荀子。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天生为善,但也会受后天的影响,所谓的近朱者赤...

  • 老实人悲剧的来源,是低估了人性之恶,逼自己看透这三点

    在两千多年前,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都对“人性”有过这么一番论调。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此乃天道。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 性善论与性恶论

    1 孟子提出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在孟子《孟子.告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

  • 恻隐之心是仁,羞恶之心是义,恭敬之心是礼,是非之心是智

    荀子 荀子和孟子思想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人性是基础,孔子不谈人性,孟子和荀子为儒家把人性问题解决了。 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kr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