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一些视频或者文章下面一波评论刷“美人在骨不在皮”,
有些疑惑,
到底什么是“在骨”,什么又是“在皮”?
我的个人理解,
“皮”就是“皮相”,
既然是皮相,
那就是可以通过整容各种方式整改。
娱乐圈千篇一律的整容脸,
3D超立体脸,高鼻梁V字脸,
让人看久了总觉得审美疲劳。
高中大学班上都遇上皮肤特别好的姑娘,
大家看到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赞叹:“你的皮肤真好!”
“哇,你好白,怎么保养的啊?”……
但是很少人夸赞这个姑娘,你真美。
显然皮肤的好已经盖过了她的颜值。
俗话也说,一白遮百丑。
但是据我看来,
这种白算不得是美。
更是比不上骨子里透出的风韵。
前一段时间重新刷了一遍1991年关锦鹏执导,焦雄屏编剧的《阮玲玉》。
影片中的张曼玉评价阮玲玉:
“尽管衣服穿得一点都不暴露,但是却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骚”。
我想这大概就是美人的“骨相”,
一种穿越皮相和衣装透露出来的风情,
从骨子里来的韵味。
阮玲玉是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影星,
民国时期影坛地位仅仅次于影后蝴蝶。
民国那一批女人都美透了,
现在回看照片,
都觉得沁人心脾。
那个时候美的还有陆小曼。
看着这些照片,
我渐渐领会到大概这就是“骨相”的韵味。
最近一次的照片给我的这种惊艳之感还是看刘亦菲的《金粉世家》时候的剧照,
也是美的不可方物。
我说不出来这种美是怎样一种感受,
但是看了一眼,就像上了瘾一样,
不时的还想再去看,品味一下。
是现在娱乐圈千篇一律的整容脸和P图不能给的感受。
总觉得少了很多韵味,
也有人说那一种感觉叫做“民国感”。
80年代也有一位歌唱女演员,
叫做易知难。
摄影师肖全的好朋友,
照片中透露满满洋溢着易知难的艺术气质。
她经常和另一个女孩子在一起,
骑着自行车,穿着长裙,
拖着长长的辫子,非常有味道。
这些优雅到风骨里的女孩子即使老了皮相,
骨子里的韵味却不会消散。
而在《阮玲玉》电影中,
很多人反映张曼玉版本的阮玲玉已经不用再比了,
已经有了阮玲玉当初的风情,
甚至更甚。
我的感觉是张曼玉很美,韵味也十足。
但是跟描述中的“骨子里的骚”还是有些区别的,
美人的气质是不一样的。
阮玲玉是勾人心魄,占为己有;
张曼玉是想认真对待,好好品味。
最美的张曼玉不是在《阮玲玉》中,
而是在《花样年华》中换了无数身旗袍装的陈太太。
照片中透露的不仅仅是风情,
不仅仅是韵味,
这是岁月的味道。
在《阮玲玉》中最深的印象就是张曼玉扮演的阮玲玉心中实在很苦,
但是面对人的时候,
一直在笑,
让人看着心里憋屈的慌。
阮玲玉在自杀前一直说,
“我不在意别人说什么,
别人说什么又能对我有什么伤害呢?”
“但是始终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啊……”
语气中既有对当初的舆论导向的不满,
又有对自己当时处境的无可奈何。
那么现在呢?
是因为大家谈论的太多,
这些美人都不愿意再与大家见面了吗?
正如阮玲玉在影片中所说,
“我以为,演员不用把所有的私事都展现在大家面前。”
“我以为,演员可以有所保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编辑:小青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