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作者: 端午雨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6:22 被阅读0次

    主要人物简介:

    褚冶彤:主人公,陶器制作工匠,性格质朴,不屈不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着工匠的典型时代特征。

    吴为:农村会计,钻营取巧,千方百计寻找人生的捷径;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却华丽转身,成为务实的工艺品商人,与褚冶彤的关系从对头冤家成为合作伙伴,其形象具有不同时期的典型特征,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看点。

    石爱春:褚冶彤的妻子,性格泼辣,情感豪爽,农活出众,爱憎分明,具有东北农村妇女的典型性格。

    刘桂花:绰号小昭君,褚冶彤的初恋。

    齐跃进:褚冶彤的师哥,刘桂花的丈夫。

    曼娜  :吴为的妻子,海外工艺品经销商的女儿。

    卢中水:大帮哄时期的生产大队长,贪污分子。

    褚咸  :褚冶彤的女儿,工艺美院毕业生,褚冶彤的得力助手。

    辛原  :褚冶彤的女婿,园艺盆景师。

    占秀珍:华侨,酒店经理,褚冶彤的朋友,生意合伙人。

    扈经理:建筑公司经理,褚冶彤的朋友,生意合伙人。

    第一章  两个掌桌的与刘桂花

    碱土地上面下雨水汪汪,干旱硬邦邦,有时候也长出来一些碱蓬蒿,至于谷子、高粱、玉米是绝不会生长的,农民抱怨碱土地是丰收的克星,因此这里的农民过日子不容易。

    万物贵贱并不是绝对的,大多的时候是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在碱土地上向下挖掘两米,是褐色的,又粘又硬的蒜瓣土,这就是陶土,制作陶器非这种土不行。

    三棵树屯是典型的碱土地,庄稼年年欠收,可是自从先民们发现了陶土,请来了制陶匠人,开起了盆窑,却成了远近文明的富裕村。

    陶窑滚滚的烟柱直冲天空,十几里地之外都望得见,成为乡村里的一处风景。三棵树屯子不大,百十户人家,生活水平却比四邻八乡高出了一截。

    五十年代的生产队,农业生产出不了几个钱,盆窑成了天经地义的经济支柱;这是社员家庭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众所瞩目,倍受青睐,三棵树的社员们引以自豪。

    褚冶彤家离着窑场仅二十几步远,从穿开裆裤那暂就一天长在窑场里看稀奇,他看到一坨泥巴在掌桌的按压之下,随着轮子的转动,转瞬之间就变成了盆啊罐子的形状,很是着迷。

    掌桌的真是能耐人(东北话,有本事),于是他在心里就有了期望,长大之后一定要成为掌桌的。掌桌的是窑场里的大工匠,制作陶坯的师傅,在窑场里的地位仅次于场长。

    多年以后,生产队选派了两名社员来做窑工,一个是褚冶彤,另一个叫齐跃进,两个人的年纪都不大,齐跃进比褚冶彤大一岁,是师哥。

    褚冶彤个子不高,黑红的脸,墩墩实实的车轴汉子,性格憨厚,话语不多。齐跃进细高挑的个头,黄白镜子的脸堂,为人机灵,话语诙谐。

    两个年轻人没有技术,有的是浑身力气,就干些力气活。

    先是採挖陶土,陶土的位置都在地表一米半以下,越往下挖,土的质量越好,坑也就越深,一般的坑都要挖到三、四米深,在这么深的坑里往上扔土,两个年轻人经常是累的汗流浃背。

    一次场长来检查陶土的成色,发现了这两个人干活底实,就记在了心里。没过几天蹬轮子的老佟要去北山里,辞了活计。场长就跟掌桌的说好了,把两个人要来,俩顶一个,轮流着学蹬轮子。

    掌桌的姓胡,看到两个徒弟一个憨厚,一个激灵,倒也满意。

    蹬轮子的技术要求很高,快慢速度、节奏要和师傅高度协调,师傅“啪”地把一剂子泥拍在轮子中央,两只手用力按在泥上;

    这时蹬轮子的站在轮子旁的一根木桩旁边,双手握住木桩上的横木,抬起右脚蹬在直径一米,厚度二十公分的大木轮子边缘上,然后一脚接一脚,一脚紧一脚——

    轮子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师傅手上的泥坯随着轮子转动的速度,很快地向外扩展,这时候师傅换了手势,开始捧住泥坯,泥坯快速升高变成了筒状;

    轮子的速度已经达到了飞转,当筒状的泥坯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师傅再次撒开手,轮子的速度也开始缓和下来;

    师傅伸开手掌扶住泥坯的外面,另一只手握半拳,伸进泥坯里面抵住泥坯,随着轮子的转动,泥坯渐渐变得越来越薄,很快成弧状向外扩张,转眼之间泥坯已经变成了盆的模样;

    轮子的速度再次缓下来,师傅换了手势,双手半握抚住泥坯的上边缘,就犹如变魔术一般,师傅的手下立刻出现了漂亮的卷型盆沿;

    接着师傅用脚轻踏轮边,轮子慢慢地刹住,师傅在身边取过来一根竹丝,在已经成型的盆坯底下一拉,然后用弧形的柳木板靠住盆坯端起来,放在早有人递过来的木板上……

    在整个泥坯成型的过程中,光是师傅的技术好还不行,关键是蹬轮子的还要和掌桌的配合好,工作才能协调一致。

    两个毛头小伙子虽然在窑场里从小长到大,对活计耳濡目染已经有了基础,但是真正地上了轮子就不协调了。这可没少挨了胡掌桌的骂,该快的时候速度没上去,却把刚刚捋高的泥坯给踢飞了;该慢的时候轮子却还在飞转,本来已经成形的盆坯却抡的耍圈了……

    褚冶彤不管师傅咋骂,脸憋得通红,一语不发,蹬轮子一脚紧似一脚,宁可累趴下,也不让轮子停下。

    齐跃进是师傅越骂,他就越是笑嘻嘻地,嘴还不闲着:“我说师傅哇,别光顾着骂我们,您的手上可得小心着,活作废了,我们可就有笑话看了。”

    几句俏皮嗑倒把胡掌桌给气乐了,就在这样的嬉笑怒骂中,两个毛头小伙子的活一天比一天干的像样了,人也长成了大小伙子,胡掌桌从心里更加喜欢这两个年轻人了。

    两年后,生产队看准了盆窑这个来钱道,决议将窑场扩大规模,又垒了一座新窑,为了配套生产,窑场增加了一盘轮子制坯。

    恰在这时胡掌桌因为年迈,体力不支,离开了制坯间,在胡掌桌的推荐下,场长就让褚冶彤和齐跃进各掌一盘轮子,做了师傅。

    比两个师傅小两岁的刘桂花,也是和他们一起在窑场从小玩到大的,尽管已经长到了水葱一般的大姑娘,也是对窑场十分青睐,一有空闲必来光顾。

    十七岁的年龄正是一朵花才开,望着刘桂花杏花一样的脸庞,柳枝一般的身段,两个年轻的师傅都在心里暗使劲,俩人也都明白各自的心思,但是闲暇的时候,谁也没有往这上开言透语地唠过。

    刘桂花时常站在轮子边,象欣赏魔术一样看着师傅做活。齐掌桌口齿伶俐,爱说爱笑,只要刘桂花站在了轮子边,他就总有唠不完的玩笑,常常把刘桂花逗得“咯咯”地笑个不停。

    这天齐掌桌又看到刘桂花朝着自己的轮子走来,就老早地停了轮子,把一个小盆放在端板上,举起来高声地说:“妹子,看看,喜欢不?”

    刘桂花奔到了跟前一看,只见端板上的这个小盆,比碗大不了多少,窝帮敞口肚大腔圆,小巧玲珑,造型别致。

    刘桂花抢步上前,把小盆拿在手里,连说:“呀!真漂亮!真漂亮!”一边说着扭头就走,生怕有人跟她抢了似的,快要出屋的时候才回头看着齐掌桌说我要了。

    齐掌桌看着刘桂花对那个小盆的稀罕劲,真是比喝了二斤蜜都甜。

    刘桂花给小盆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放置地方,阴干了一天,就迫不及待地找了块光盆石,把小盆里里外外仔细地打磨起来,直到把那个小盆打磨得瓷器一般光亮。

    刘桂花到制坯房来的更勤了,先是和齐掌桌搭讪了一会后,又来到了褚掌桌的轮子边;褚掌桌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只是仰起脸来朝着刘桂花憨厚地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

    刘桂花忽然睁大了眼睛,他看到褚掌桌身边的端板上放着一个,只有一搾高的超小型合罐——

    合罐是用来装米面的,底小肚大,小口上盖着圆锥型的盖子,它是盖和罐两个形体的组合,并且要求天衣无缝。

    在盆窑里,合罐的制作技术比一般的盆罐高得多,可以当作掌桌的技术水平来检验,陶器越小越难做,更何况是合罐。

    刘桂花也没问缘由,就奔过去把小合罐抢在了手里,她好奇地端详着,这连只手都放不进去的小东西,在转动的轮子上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她扭过头去看褚掌桌,褚掌桌仍然低着头干活,注意力好像只在活计上。

    刘桂花看到褚掌桌带搭不理的,就调皮地说:“哎,拿走了啊。”

    褚掌桌仍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仰起脸来朝着她笑了笑。这就表示知道了,明拿不算偷,刘桂花如获至宝一般端了小合罐,同样找了个合适的地方……

    两件小陶器完全阴干以后,刘桂花央求烧窑师傅把它们装到窑里去,并且叮嘱再三……

    终于盼到了出窑的时候,刘桂花老早就等在了窑门旁,终于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两件小陶器出窑了,它们已经彻底地换了容颜,黑得象墨,亮得如瓷。

    刘桂花赶紧奔过去,把小盆、小合罐抢在手里,清风一般跑回家里去了。

    刘桂花给两件陶器揩去了灰尘,小心翼翼地摆在了自己的梳妆台上,把胭脂、木梳、发卡、红绿头绳等自己的东西都装了进去。

    制坯房成了刘桂花经常光顾的地方,她喜欢齐掌桌那永远也唠不完的嗑;而褚掌桌那嘴上没说,脸上却挂着憨憨的笑容,又常常吸引她迫不及待地奔过去。

    当刘桂花从齐掌桌的手上接过一个宽沿脸盆,喜欢得不行的时候;却发现褚掌桌的身边摆着个平顶细腰,周围镂空透雕花鸟的陶敦,当她奔过去的时候,就像发现了方形的太阳……

    刘桂花来到齐掌桌的轮子边,总是齐掌桌滔滔不绝地讲,刘桂花插不上嘴,只能开心地听。

    刘桂花到了褚掌桌的轮子边,褚掌桌一言不发,就轮到了刘桂花说,而且每次都说的很开心。

    因此刘桂花想听的时候就到齐掌桌的轮子边去,想说的时候就到褚掌桌的轮子边去。

    天长日久,刘桂花竟发现自己每当心情好的时候,总是到齐掌桌的跟前去,而齐掌桌那唠不完的嗑,又时常地让她感到心烦。

    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情不知禁地走到褚掌桌那里去,褚掌桌那看似专心做活,实则尽心倾听自己说话的感受,常常地令她痛快不已。

    渐渐地刘桂花在褚掌桌轮子边停留的时间,就超过了齐掌桌的轮子边……

    场长退居二线了,生产队长看中了褚冶彤寡言实干的性格,就让他做了场长,而齐跃进,生产队长说这个人滑门刁嘴的不可靠……

    五十年代,乡村里的手艺人吃香,如木匠、成衣匠、豆腐匠都令人瞩目,盆匠是一顶一的手艺人,更是屯子里的佼佼者,褚冶彤又是场长,成了屯子里的明星。

    二十一岁的褚冶彤血气方刚,还未完婚,这让姑娘们的父母各个垂涎。

    刘桂花在姑娘堆里出落得就像山花丛中的野百合,娇艳的惹眼,因此屯中人就送了个绰号叫她小昭君。

    对于这个绰号褚冶彤提出了异议,他说昭君虽美却是单于的妃子,这样的称呼桂花怎么适合呢!

    一些老娘们(东北对已婚妇女的俗称)立刻听出了端倪,说吆!都桂花了,关系不一般那!

    这话不过,那个年代的男女没有称呼得如此亲近的,褚冶彤脱口而出的是心里话。

    一些人听出了蹊跷,怪不得为桂花抱不平呢。

    刘桂花听了这话则感到格外地亲切,她向褚冶彤投过去春风扶苏一般的眼神。

    褚冶彤看到了,感觉到了,心里好像是有一阵不大不小的电流通过,震颤中随即在心中掀起波澜,那波澜也是一阵春风,春风过后一颗种子已经在年轻人的心里萌发了。

    刘桂花只要是瞄着了褚冶彤的影子,那两道眼光就像是一把二齿钩子搭在了小伙子的身上,褚冶彤的身子到哪,那眼光就跟到哪。

    年轻的男女感情本就是干柴烈火,一旦产生便是炽热的,猛烈的,无遮无拦的。

    小屯子里没有隔日的新闻,消息不长腿跑的快,刘桂花和褚冶彤好上了,这话很快就传进了桂花爹刘得高的耳朵里。

    看到桂花的眼光时常在褚冶彤的身上留连,刘得高在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他觉得桂花嫁给褚冶彤不亏,自己的脸上也光彩。

    所以在下工之余,褚冶彤常来刘家作客,刘得高也是笑脸相迎,褚冶彤和桂花是心知肚明,这是老人对他们的婚姻默许了。

    三棵树窑场生产的盆、罐、缸等产品,不但在当地大受欢迎,还远销到瞻榆、包罕、架马吐、米子荒等内蒙地区,深受人们的欢迎,所以三棵树窑场生产的盆、罐什么的,都是供不应求。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社会上刮起了浮夸风,工作组要求从生产队到生产大队逐级上报生产进度,合作窑场在这项工作中被列为公社的重点。

    褚冶彤并不以为然,他对此大有信心,这不难办到,如实上报呗!窑场的鼎盛时期是三天出一窑盆,每一窑出五十套产品;

    窑场共有两座窑,也就是三天中要出一百套产品,其中大盆、二盆、三盆为一套,缸是二缸、三缸为一套;也是年轻人气盛,血气方刚,褚冶彤就报了鼎盛的产量,每天生产三十套产品。

    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工作组长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来找褚冶彤,说公社上还指望着三棵树窑场添彩那,可是你倒好,也不看看人家的火箭都上天了,你还像老牛似地慢腾腾;

    这下子不但没有添彩,还让你连累的全大队都插了白旗,你要为全大队的后进负责!工作组长一顿吼,把褚冶彤造地蒙灯转向。

    起初他还以为是产量报的不实遭到了批评,因此他去找了大队长做检讨,说是自己要改正虚荣心,一定要把产量落到实处。

    还没有等到褚冶彤检讨完,大队长就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个混球,榆木疙瘩脑袋,什么虚荣心,是报少了,落到实处怎么跃进,就你这样的观点我们大队得把白旗插到猴年马月去,我可不想做后进的比事头!

    褚冶彤把大队长的话在头脑里紧着转了几个圈,很快便理出了一些头绪,从大队长的屋里出来,也没有回窑场,直接就来找大队会计,他结巴着说你——你——你就把窑场的产量每天再增加十套盆报上去。

    大队会计立刻瞪起了眼睛,说褚场长你玩那,增加十套产品能改变落后面貌吗!至少要再增加一百套盆才能叫做跃进,知道吗!

    褚冶彤一听,立刻睁大了眼睛,点指大队会计说你——你——胡说!他再次结巴了。

    褚冶彤真是榆木疙瘩脑袋,他只会工作不会报成绩,大队长看到褚冶彤执迷不悟,于是在工作组长的怂恿下,赶紧地把合作窑场的场长换掉了。

    这让刘得高倒抽了一口凉气,他的心里“咯噔”一下子,就好像是头撞了南墙怀里抱着冰,还指望着女婿来光耀门庭,这下子落空了。

    从此再见到褚冶彤,刘得高脸上的表情就跟阴着天似的,连个招呼也没有了,褚冶彤主动地过来搭讪,他也只是用鼻子哼着来回答。

    刘得高对老伴说你看看,多亏我们没有把桂花的事托付给褚褚冶彤,谁成想那小子活的回旋了(东北话倒退了,没有出息)。

    褚冶彤是屯子里顶尖的盆匠,换掉了场长生产队长犯了难,制作陶器毕竟是个技术活,如果用了白帽子(东北话没技术),产量就没有把握了。

    生产队长来找大队长和工作组长。工作组长却说什么把握不把握的,现在要的是跃进,这是中心的工作。

    工作组长的话提醒了大队长,在窑场里不就是有个齐跃进吗,于是他就把这个话跟工作组长说了。

    工作组长听后,说你这不是骑驴找驴吗,你看这个人的名字与中心工作多么地大和时宜,当干部就要这样领会领导的意图才行,一锤定音,大队长让生产队长重新安排了窑场的场长——齐跃进。

    合作窑场自从换了场长,上报的进度几乎是一日千里,而实际的产量是与日俱减,但是不管怎么说全大队是拔了白旗,工作组长很满意,半个月之后齐跃进就在公社上抱回来一面镜子,上面劳动模范的几个字鲜红耀眼。

    这耀眼的红字晃得刘得高眼花了,他用力地揉着眼睛,眨巴着,大脑在高速地运转,不对呀,这面镜子应该是褚冶彤抱着呀!

    但是没用多长的日子他就弄明白了,这跃进的事不属于褚冶彤,他被这个时代淘汰了。

    刘得高忽然兴奋起来,于是他就与老伴商量,做事不能钻牛角尖,齐跃进和桂花年龄差的不远,年纪青青就做了模范,眼见着这是个出息人的苗子,一个屯子住着知根知底的,我看咱桂花和他成了一家人合适,这个难得的机会不能错过。

    尽管刘桂花百般的反对,刘得高还是托了媒人去齐家,那个时代在乡下还是包办婚姻的,自由恋爱就是疯张,这是文明的说法,不文明的说法叫破鞋,谁要是得了这个称号就没法做人了。

    刘桂花是和褚冶彤要好的,但是你要是两人真的成了婚姻也就风平浪静,如果不成夫妻那事可就大了,刘桂花心里委屈着,不敢在表面上和褚冶彤亲近下去。

    看到桂花和自己日渐疏远,褚冶彤也觉得自己没出息,配不上桂花,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冷了下来。

    女方上赶着的事,没有不成的,齐家都高兴得懵了,尤其是齐跃进更是春风得意,不但是做了劳动模范,还得了漂亮媳妇,还没有等到年底,刘得高就张罗着为齐跃进和桂花举办了婚礼。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zg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