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文艺电影叫《山河故人》正在上映,也许是因为太文艺,也许是主题不符合当下环境,票房好像不太好。对于这部电影由于时间原因,我一直没能去看,甚是遗憾,但这个影片的名字却让我感触很大。电影没看,但看了些影评和电影简介,了解了一些电影内容,电影大致传递的思想是故乡的情义即使走再远,也终究不会忘记,故乡是心安永远的不变的圣地。这个电影让我想起我的故乡和一些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故乡我们总是渐行渐远,一些故人也渐渐失去联系。
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也都是农民。很自然的小学在村小,庆幸的是村小在离家五分钟距离的地方,不需翻山越岭去上学。同学也都是同村的小伙伴,每天大家都会结伴一起上学,虽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但结伴而行却要足足半小时,因为我们总是一个伙伴一个伙伴的叫着去。村不大,但从村头到村尾还是要步行半小时。那时的我们没有当代小孩那么大的压力,每天除了上六节课,其他时间都是玩耍,也因此我们的童年充满了童趣。还记得小学的同桌叫小欢,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偶尔周末还会一起结伴去砍柴,就这样一日复一日,直到小学毕业。后来我们又上同一所中学,但由于在中学在镇上,每个年级班级较多,我们被分在不同的班,我由于贪玩没能考进A班,而她成绩优秀,很自然的进入A班。班级不同两人的课程也就不同,在学校也是偶尔碰见,渐渐的我们变得疏远,周末回家也不再一起。一晃三年,我还是那样的玩世不恭,爱玩的天性依旧未改,但幸运的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我渐渐爱上学习,成绩虽不能每科拿A,但也在中上水平。在初中三年中我结识了新的朋友,而小欢一直在A班,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后来上高中,我与小欢又在同一所高中,更有趣的是,在高二那年编班我们居然被编在同一个班级,再度成为同学。也许是因为初中三年岁月的隔痕,也许是各自的目标和成长的差异,我们即使同班也未能恢复儿时的情谊,我们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见面还没来得及好好梳理那错过的几年,就开始寒暄。就这样我们的不痛不痒又过了三年。而后大学,我们各奔东西,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不再联系,后来她们家搬家,远离乡镇,偶尔的Q空间还能看到零星动态。之后我读研,她毕业工作,就彻底没了联系,虽有Q的存在,但再也没有发过消息。因为害怕问完“最近还好吗”,就没有下文的尴尬,更不愿让自己童年那份纯真的情谊,那份童趣就此从脑海中消失。如今的小欢身在何方又经历着哪些,我已不知,Q也不知何时开始没有了她的动态,我们彻底的成为了时光过客。往事浮现,没完的故事绵绵。
回到家乡,村小依然还在,一草一木虽已沧海桑田,但那操场的栏杆,那河边的杨柳,那周边的群山依旧面目清晰。而那过往的故人却没能站在树下,仰望天空。
我们不知被成长偷走了什么,一不小心,都成了时间过客,儿时的玩伴多半已成家立业,早已失联,偶尔通过朋友看到一些零星动态。即便如此,依然愿我那些难寻的故人能够活得像她们晒出的照片一样幸福,依然能够不失自我的活着。来日相聚,再把回忆下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