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说》的某一期节目里,一位观众提出了“人到中年、有妻有子是否还应该抛弃稳定的生活去追逐梦想?”这样一个问题。现场众人意见不一,有说“不论多大年龄都不应放弃追梦”的,也有建议“负起对妻儿的责任,安于现实与家庭”的。
这个问题如果问刚毕业的我,一定毫不犹豫选择“追梦”,但是现在,我可能会犹豫一会儿再给答案。不是说梦想没有了,而是已经不确定你所谓的“梦想”是否真能照进现实,以及我是不是真的要去实现它。
伴随着以《中国X声音》为代表的一系列打着“梦想”旗号选秀的综艺节目的火热,人们似乎对“梦想”这两个鸡汤味浓厚的字眼充满了鄙夷与抵触。以前谁要说“我有一个梦想”那是会收到无数条目光点赞的;现在你再说试试?看谁不赏你一个大白眼子。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拥有梦想是一件挺廉价的事,是可以一边高喊“我要当花样溜冰冠军”一边窝在家里啃鸡腿、焦虑迷茫的。
不是梦想对我们失去了吸引力,也不是梦想比以前变得更加遥不可及,而是曾经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的少年老了,膨胀的激情与青春的荷尔蒙被现实榨得所剩无几,于是他们退缩、懒惰、自责、焦虑,终于承认自己这辈子大概也就这么回事,谁也没比谁多几斤本事。
这是一件可悲的事吗?未必。
毕业这几年我渐渐认清一件事:生活的本质并不美好,无聊与痛苦是常态,快乐才是平静生活里的恩赐。
一层不变的生活令人厌恶,但充满挑战的生活却未必人人都能接招。而“梦想”“希望”这些东西,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和剂,让你有理由偶尔摆脱平庸去做一些出格的事儿。我想,人活着,就是靠一个又一个期待过下去的吧,不然人生多么无趣,无趣得明天就想死去。
就好像我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有阵子全身负能量,问自己世上工作那么多,我真的选对了吗?那阵子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家做饭看剧,周末逛街、或者培养兴趣爱好,自由又散漫,有钱有闲有心情。
后来我换了份工作,真的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也开心了一阵子,却又迷茫了。生活从忙得昏天黑地一下子变成闲得要得抑郁症,于是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有一份真正热爱的事业,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最好能成为自由职业者。许多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我坐在九层透明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那个车来车往的世界,剥着我的大柚子这样想道。
生活好像一瞬间又有了希望,我的日常表又变得充实起来,我要学摄影我要看电影我还要学习写剧本写小说,我要学习的东西连起来可绕地球好几圈我怎么能闲得要得抑郁呢?
你看,因为新的梦想,我又积极起来了。
因为无论我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初衷:我不要过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
我带着这个初衷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不是为了进入另一种体制,过着在家乡就能享受的安稳。
现实中、网络上有很多脸蛋与头脑兼备,仅凭一己之力就把日子过得闪闪发亮、越来越好的女孩,她们都是我不愿意停下来的动力。
但是本质上我还是一个恋家的孩子,我的基本属性是宅,在摩肩接踵的世界里挤累了时就想回家躲躲。内心却停止不了对大千世界的好奇与渴望,这造就了我的拧巴与矛盾。
但是拥有自知之明是我自认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我清楚自己的能力,以及可以走多远的距离。不会被“还没成功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只要坚持,梦想终会照进现实”这种鸡汤蒙骗。有些东西可以靠后天努力弥补,但有些东西,是从出身那刻起就已经被决定了的。
没有实现梦想,转而承认自己的平庸并不可怕。相比之下对自身实力没有正确评估,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坚信自己终将成功的执拗才更可怕。
可是啊,上帝的可恶之处就在于他只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次生命,却不告诉我们实现梦想的期限有多长。
在那期节目的最后,作为嘉宾的何炅分享了一个他朋友的故事:
他有一个朋友是迈克杰克逊的忠实粉丝,去看一场MJ的现场是他最大的一个梦想。但是MJ很少来亚洲,有一次MJ终于到了韩国开演唱会,他很激动地买到票并去看了梦寐以求的演唱会,然而散场之后,他却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放声大哭...
何炅说:
“也许梦想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为了拿来实现的,而是有一件事情在远远的地方提醒我们,我们还可以去努力变成更好的人。”
这段话给我的触动还挺深,我们总是急切着要实现梦想,可是有没有想过实现以后呢?
还没有实现梦想,是幸福的。
致敬那个还在路上奔跑的我,毕竟,我的梦想可是跳起来拯救世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