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生活家上班这点事儿
逃离舒适区?别傻了,人人都在舒适区

逃离舒适区?别傻了,人人都在舒适区

作者: 蔷小薇薇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14:02 被阅读0次

    1.

    雨馨在当地一家小有名气房地产公司工作,因限购调控及市场原因,在售项目不多,近半年来工作不算忙碌。雨馨说每天8个小时,一周五天,加起来不过每天工作1小时,一周共计5小时。身边的同事工作似乎都不那么得劲,但是也看不出来谁想要去做点改变。

    雨馨问:为什么?

    我想说:太舒服,不紧急,确实不用改变。

    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这是IMDB排名第一的电影,有句台词值得品味:这些墙很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


    剧照

    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除了关于自由、爱、意义、困境等话题的深刻描绘,更揭示了一个真实的现象:社会已经帮每个人建构了舒适区(高墙),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在自我舒适区(高墙)内活动。

    而关键在于以自身为圆点,你和墙的距离为半径,你为自己画了一个多大的圆?

    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在舒适区,都有各自的高墙;而值得庆幸的是,你有机会穿墙而过,不断扩大自己的圆,走向下一个更加辽阔的高墙。

    所以,逃离舒适区?别傻了,人人都在舒适区。无法逃离,只能扩张。

    2.

    有的人半径很小,小到只剩下自己。

    有个有趣的问题:毁掉一个都市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李尚龙曾说:一个Wi-Fi、一个手机和一个安静密闭的空间。

    如果没有现实的烦恼,就可以遨游在网络里,购物网游加看剧,饿了点外卖,困了就睡觉,想出去玩只需看看朋友圈。

    虽然有点夸张,难道这不是身边你我ta的真实写照么?

    互联网丰富了生活,却又固化了生活。这道墙让人在无意识中把时间消磨殆尽。

    有多少人,淘宝、朋友圈、手游成了你第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呢?

    有的人看似半径很大,却年复一年画着同样的圆。

    比如朋友小龙,是一家铁路公司的员工,当时看重国企公司的稳定。进去之后发现,重复的工作,重复的面孔,每天工作6小时,三年如一日,时光匆匆,再见面:

    我问:“最近工作怎么样?”

    他:“还行。”

    我:“近一年来,工作有变化吗?”

    他:“没有哎。”

    我:“你觉得OK吗?”

    他:”习惯了。“

    看似安稳的工作,却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得不到长进。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舒适区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画地为牢,终日无所事事,却越来越分不清是生活麻痹了你,还是你麻痹了生活?

    第二类,看似每天在不断努力工作,日复一日,发挥着一个螺丝钉的功效,虽不是一事无成,但却一年、三年甚至五年,不断的重复无趣。

    事实上,第二类更为恐怖,看似忙碌,在流逝的时光中,看不到变化。一天一天,将思想打磨、固化,筑起一道更加无形的高墙。

    3

    有的人身处高墙筑起的房间,从未想过扩张;有人扩张了出去又回到原点;而有的人,逐步适应,拥抱更绚烂的生活。

    电影《房间》,描述一个身处极端的高墙-禁锢之墙,逃离再到适应的故事。

    《房间》

    女人乔伊和儿子杰克在这墙内生活了七年,终于有一天,女人乔伊告诉儿子,这个房间并不是全世界,外面还有不一样的世界。

    策划并逃出那个有形的禁锢之墙之后,女人和杰克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乔伊无法适应,人们关心她、怜悯她然后疏远她。

    而杰克,从一开始听到电话铃声会吓跑,看到阳光觉得恐惧,慢慢适应了世界,学会说我爱你,学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同样,就像扩张舒适区,听起来艰难,但是有人不断尝试获得五彩斑斓的生命,而有人终其一生,或是不自知,或是在不断尝试中依然回归原点。

    4

    那么影响我们扩张舒适区有哪几道墙呢?

    第一道墙叫做认知界限:在固有的模式下,以为这就是你的全世界,年龄稳步上移,思维模式年复一年的ctrl+c和ctrl+v;

    记得,小学的的时候,被选到舞蹈队,跳《北京的金山上》。虽跳的不是尽善尽美,但也算努力。跟着舞蹈老师和队长后面旋转、插腰、垫脚。心想等练好,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做汇报演出,欢喜雀跃。

    一天,练的尽兴之时,老师拉我出来说话:

    “你学习挺好的,跳舞有时跟不上拍子,动作也不够好,等以后有机会再跳,先好好学习吧。”

    听后,我想:“我不适合跳舞,算了吧。”

    做职业咨询之后,尤其学习《叙事》后,开始接触到关于社会建构、主体性和解构。当尝试去解构一些标签、观点和信念,我便可以根据内心的喜好,重新做选择。

    本质上讲,认知界限越宽,可选项也就越多。

    第二道墙叫做自我贬低:习惯性的给自己贴上标签,我不是个跳舞的料,我不适合画画,我不适合做管理,我英语不行。

    而当我打开视野之后,有一天,我想:真的不能跳舞吗?当做健身就好,试一试又何妨?

    于是很快报了名,每周定时学习爵士。

    我不是一个跳舞的料,但是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慢慢来,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学习技能。

    第三道墙叫做限制性期待:如果你期待走出舒适区后还可以像在舒适区一样舒服,那肯定依然停留在舒适区。ginny romertty说:“舒适与成长不可共存。”

    跟着白老师学习的过程,开始很痛苦。第一节课练习基本功后,就有条腿只能直立,不能弯曲,肌肉撕裂的感觉,相当痛苦。

    第二节课到现在,慢慢适应,开始学会了肩部转圈、胸部转圈、臀部转圈。

    例如学习舞蹈你要开始适应的是体力不支,跟不上拍子,身体不协调,这些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第四道墙叫做过度评价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同学问我,对于学习舞蹈的期待是什么?我说:今年学会跳一支舞蹈就OK了。这是基于当下最合理的期待。

    而一个多月的功夫,《每夜》这首歌的舞步基本学会,只等着熟悉之后来段solo了。

    如果对能力过度评价,三分钟热度就会出现。

    譬如常见的速瘦法,“3天8苹果可以速瘦6斤”听着很诱人。其一很少人能够做到,这与人的舒适区相悖太多;其二,很少人能坚持,如果只做三天,那么后面将会迅速反弹。

    所以,适度评价能力找出最佳焦虑区,让你坚持中也能体会每次扩张舒适区的那一丝小确幸

    5

    扩张舒适区,并不是要做一件感动天地的事情。而是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逐步爬坡。

    心雅毕业后,将重心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小家伙被她管教的很好。而最近我也看到了她身上的变化,开始练瑜伽,开始弄眉毛。

    所以,首先可以先尝试给自己的生活加点色彩,逐步让生活更加精彩:你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发型,一次早起,读一本书,学下游泳,耐心的对孩子说话。

    文静说她的一个同事,每天上班都提前到,带着精致的装扮,觉得很棒,但是她是N闹钟才能叫醒的人。前些天再见面,她说今天八点二十就到公司了,足足提前了四十分钟。

    其次,如果扩张舒适区,这个目标觉得太宏大,可以先尝试找到身边的小镜子,找出想改掉的一个小习惯,一步一步坚持。

    写文章之后的我,也是扩张舒适区的过程。开始给自己的目标是写出一篇即可,第二个目标是写出一点能让大家有所得,而第三个目标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可读性。

    最后,可以找到想突破的领域,设置梯级目标,逐步攻破。一边挑战自我,一边成就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逃离舒适区?别傻了,人人都在舒适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dl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