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
17岁少年跳桥自杀: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好好说话

17岁少年跳桥自杀: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好好说话

作者: 我是米亚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15:57 被阅读0次

    1.

    17岁上海少年跳桥自杀的新闻已经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4月17号晚,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亮白色轿车停在桥中间,前后车门突然打开,一名少年从后座出来后快速冲到桥边纵身一跃,其母亲紧随其后,想拉住少年,但只碰到了少年的脚。随后母亲跪地痛哭,悲痛欲绝。

    17岁少年跳桥自杀: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好好说话

    看到这个场景,相信为人父母的都会感觉到痛心。我们不禁会问,是受了多大的委屈,才让少年选择以这样草率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这名少年是某职校二年级的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母亲的批评。有人就揣测,两人是在车里发生争吵,母亲才把车停在桥中间。甚至有网友脑补出当时的对话:

    少年: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母亲:哼,我停车,有本事你去跳桥呀

    母亲到底有没有说刺激少年的话,我们不得而知,但母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真的会去跳桥,而且那么决绝,没有丝毫挽留的余地。

    一个家庭的命运,在这一瞬间被改写。这个母亲的一辈子,可能都要活在自责与悔恨中了。而造成这一悲剧的,仅仅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斥责。

    如果这世界有如果的话,这位母亲一定在想,我一定不会骂他,我一定跟他好好说话,我一定会坐下来平心静气的和他沟通。

    是的,道理每个人都懂,可事到临头,却总是做不到。

    2.

    最近在看美国作者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里面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观点,甚至可以说,读完《正面管教》,哪怕你一句话也记不住,但只要记住这五个字,就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前进一大步了。这五个字就是:温和而坚定。

    所谓温和,就是在任何时候,对孩子说话都要温和。温和是对孩子的尊重。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六个月的小婴儿,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只有当孩子得到了尊重,他才能懂得尊重别人。

    但是,我们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或许是根本没有尊重的意识。只要孩子不听自己的指挥,就对着孩子一顿怒吼,或者一顿打。然而,怒吼或者打,能解决问题吗?有的父母会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为吼完或者打完之后,孩子立马乖乖的听话了。是的,孩子当时是听话了,但是长期效果呢?你有没有发现,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还是不听你的,甚至会更加“不听话”,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个男孩一样,以死来报复父母。当然,还有一种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得特别听话,变成一个总是躲避惩罚,不断追求别人认可和表扬的讨好者,或者是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人。相信这些都不是我们父母希望得到的结果。

    所以在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保持温和的态度。生气的时候不要解决问题,这就跟“冲动是魔鬼”一样,生气和冲动的时候做的决定,大部分都是不正确的。让自己平静下来,以温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从而愿意和我们沟通。

    有的父母会说,我是温和了,但他不听呀,不让打不让骂,难道随他的性子瞎胡闹吗?当然不是这样,温和的后面,还有坚定二字。温和是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对事实的尊重。

    孩子确实做错事情了,我们跟孩子温和的沟通,但有些孩子不会听,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跟他讲道理没用”。比如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偏要吃零食,不给吃就哭闹,这时候大部分的父母要么大声斥责孩子不听话,要么不忍心看孩子哭闹,直接给零食了。但长此以往,要么打消了孩子和我们沟通的欲望,要么养成了溺爱的孩子,一不顺心就要“一哭二闹三上吊”。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温和的前提下保持坚定。温和的跟他讲清楚为什么饭前不能吃零食,不管孩子如何哭闹,坚定饭前不能吃零食的规则。实在不吃就让他饿一顿,你不吃饭,我尊重你的选择。多饿几次,孩子就明白了,哭闹是不管用的,得遵守规则。

    如此,既保持了对孩子的尊重,也给孩子做了说到做到的榜样。

    3.

    当然,对于这个17岁即将成年的男孩来说,温和而坚定也许可以避免跳桥的悲惨结局,但要解决孩子打架这个问题,还需要父母进一步的沟通。

    17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打骂是最不可取和无效的方式,它只会让孩子更加封闭自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那么,我们该怎么温和而坚定的解决打架的事呢?

    《正面管教》里提到了四个实用性很高的要点。

    第一步,向孩子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如果这位少年的妈妈是这样说的: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和同学打架的,这中间一定有什么原因,打架被老师批评你心里也很不好受吧?那么,这位少年一定不会选择立即跳桥。

    第二步,向孩子表现出对他的同情,但并不宽恕。这时候最好跟孩子说,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比如,我上学的时候也和别人打过架,因为坐我后面的同学老是踢我凳子,我实在忍不住就和他打了一架。后来,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我,让我觉得特别没面子。不过事后我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我可以要求老师给我调换座位,而不是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时候,孩子听到自己的父母居然也和别人打过架,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被父母理解,从而愿意说出跟同学打架的原因了。即使孩子当时不愿意说,那么父母可以选择先冷静,等孩子情绪好一点了再来讨论这件事。

    第三步,和孩子分析错误在哪里。当然,有些倔孩子不一定会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就不要过多的纠结在这一步,直接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孩子肯定也是不愿意打架的,所以大概率会听从父母诚恳的建议。不过,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参与的事情,总是比别人规定或者建议的能执行的更好。

    4.

    当然,也许这个男孩本来就是个问题少年,这并不适他第一次打架,而且他并不认为打架是什么不好的行为。也许老师和母亲早已劝导过多次了,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正面管教》中说,孩子之所以做出错误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这些目的分别是:

    1、寻求关注(简·尼尔森的原观点是寻求过度关注,但我认为应该是寻求关注,因为现在的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注或者说陪伴太少了)。孩子认为,只有在得到家长关注的时候,我才会有归属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这种行为非常普遍。很多孩子做出一些让父母头疼的行为,其最终目的只是想吸引父母的关注,证实父母对自己的爱。

    2、寻求权利。孩子认为只有我说了算,我才有归属感。父母和孩子常常会陷入这种权力之争,比如玩游戏,孩子认为我有权利玩游戏,但父母认为应该控制孩子远离游戏。孩子长期被这样控制,就会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越不让玩就越要玩。

    3、报复。孩子得不到归属感,也让家长受到同样的伤害。就如同这个17岁的男孩,他在跳桥前一刻,心里想的也许就是,我就死给你看,让你后悔一辈子。

    4、自暴自弃。我已经不可能有归属感了,所以我选择放弃。

    其实这四个目的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面一步没做好,导致后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孩子完全放弃了努力。当到达这一步的时候,再想挽回就需要家长付出很大的努力了。

    所以,作为父母,从一开始就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而良好的沟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人在被情绪控制的时候,是不讲理的,你跟他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在情绪平复之后再来沟通。这个母亲的错误就在于,在自己和孩子情绪都很激动的时候,还在和孩子争论孰对孰错。

    所以,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请记住,温和而坚定的说话。温和而坚定不仅是对年龄大的孩子,对不懂事的小宝宝同样适用。因为越早做到温和而坚定,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大门就敞的越开。如果等到沟通的大门被孩子关闭了再来温和而坚定,孩子恐怕已经看不见了。不是眼睛看不见,而是心灵自动选择了屏蔽。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岁少年跳桥自杀: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好好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hq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