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696843/0eabe4b20341b86b.jpg)
四十四、陆澄录(2019.9.15~16)
一、感悟、启发:
①细致阐述了致良知的误区、正确的路径与方法,细读多读可释惑以利更好的明心、静心,可更好的明了用功着力处。
②文仲子之书可找来细读,第一次知道此先贤。
二、补充注释:
端拱:谓闲适自得,清静无为。
三、精彩摘录:
①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②人需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③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④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⑤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⑥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四、费解处:
①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
“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这句出自朱熹的《大学或问》中,意思是:用分析的方法一个个格世界上的物(朱熹的'物'指世界上一个个具体的物,和阳明的'物'所指是不一样的),可以做到极其精微而不会紊乱,然后综合这些'物'的理可以包罗万象而没有遗漏。
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前半句“操则存,舍则亡”的意思是,当我们拿起良知时,则天理存养在我心;当我们失去良知时,则天理从我心里消失。这句话其实是说给常人说的,因为我们有时会贪恋私欲,失去良知,失去天理。
后半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的意思是,当天理永恒地存在于我们的心之本体时,我们已经不必去时刻提醒自己要不要“操”,会不会“舍”,而手忙脚乱,迷失方向。心本无出入,万物皆于心内。这句话是说的圣人所达到的境界。
因此,从“操存舍亡”到“出入无时”是常人通过格物致知,向圣人前进的提升过程。圣人孔子其实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可是很多人却会错了意,确实遗憾。
五、补充资料:
①冲漠无朕:空寂无形。
【出 处】《庄子·应帝王》“吾乡示之以太冲莫胜......体尽无穷,而游无朕”,虽同出自《庄子·应帝王》,但“冲漠”与“无朕”两词不是写在一起的,把“冲漠无朕”连贯为一个词语始自程颐,《二程遗书》卷十五:“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应 用】自程颐以后,“冲漠无朕”常被宋明理学家们用来描述无极与太极,即天地未判时的宇宙原始状态。
②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道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一说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道家。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③《律吕新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