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你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做什么,你读书还是上微信还是写作,还是锻炼,先刷牙还是先洗脸,上班路上是读书听书刷剧还是玩游戏还是刷微信,到办公室先写工作计划还是直接就工作还是先玩手机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在长期的进化当中,我们找到了最小消耗的办法,就是习惯。每天的活动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它们不是自己主动或者深思熟虑之后的决策。而又常常是一些小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以及幸福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何让自动驾驶状态的我们高效并且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前人们建议培养习惯的老办法是做计划,设置循环提醒,用打卡软件或者在群里面立flag,完不成发红包。这些办法只能对一些人有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习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段是: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这给了我一个提示,其实培养习惯底层的东西也是愉悦和不爽,或者说是热情和痛苦。
就是做一件事情,找到了满足和愉悦感,是这种满足和愉悦感支撑着一个人形成了习惯。反过来说,不让他做这件事情,他就痛苦,也是一样的。
那些沉迷游戏的人,希望在游戏中寻找的也不过是掌控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形成习惯的奖赏,吸引着人不断再去投入时间在这上面。
在不爽这个层面,就是做一件事情,它解决了,我哪个痛苦,让我不爽的方面。
我的女儿就同我一起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天晚上都会给她讲故事。
常常一个故事要讲好几遍,有时候我讲累了,不想讲了。她就问我说,那我可以自己再看两遍吗?我说可以,然后她就边看书边自言自语说:“让我看书我就高兴,不让我看我就不高兴,我想一天看一千本书。”
看到这里,你一定明白了,她已经在阅读当中找到了乐趣,不让她看书,她就不爽,就不高兴。
同理,那些特别喜欢整理家的人一样,如果家里不是整洁的状态,就痛苦,就不爽,就一定要去收拾下去。
像阅读这样的事情,就是既能够让我们我们的愉悦又能解决了我没有精彩故事的痛苦。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没有掌控感。在我看来,没有掌控感的生活就是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定下一个小目标,结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做到,做不到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事情并不是你真正的愉悦和痛苦所在。
下面这个表格就是可以把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投射和量化出来的一个工具,可以让你去同时用感性和理性作出选择。
愉悦:这件事的动力是什么?有多强烈,从弱到强0到10分。
不爽:这件事解决我什么不爽,有多严重的不爽?从无所谓到非常深0到10分。
时机:眼下适不适合做这件事情?比如脚扭了休养期就不适合设立跑步的习惯,从不适合高适合0到10分。

愿你通过这个工具,找到你真正应该培养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对的事情上培养习惯,再让这个习惯你过好自己的人生,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热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