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书摘
沈周的移家之想与柳宗元的“愚溪之文”(参考文帖)

沈周的移家之想与柳宗元的“愚溪之文”(参考文帖)

作者: 笑独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5-05 21:06 被阅读4次

    沈周的移家之想与柳宗元的“愚溪之文”

    @罗中峰[原文]

    @铁山青士(笑独行)[摘编]

    铁山青士按: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系长洲(今苏州)人。善诗画,不应科举,为明代中期“吴门画派”文人画开山祖师。

    沈周的移家之想与柳宗元的“愚溪之文”(参考文帖)

    沈周[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的江南水村[去]寻找理想家园的模型。他所在意的已不只是渔隐图、渔父词所向往的那种隐遁江湖、秋江渔钓、或寒江独钓的孤独世界,而是能够逃避天灾人祸以安居乐业的人间桃花源。其中更重要的是[追求]个人精神生活与江村共同体的理想结合——展现出一幅精神生活、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际关系)与经济生活得以和谐共存的生活图像,并且能够摆脱政治力量的干预。

    沈周经常流连江村探访人间乐土、继而形诸笔墨以传写其安居想象,并多次宣称每有移家之想。但究其实,沈周仍然只在纸上虚构桃花源而从未实际迁居水村,值得称道的是,至少他能够亲履实境而得到心理慰藉之效,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想象国度。

    在沈周追寻理想家园的过程中,排除了选择山居的方案。因为他认为“山中地贵何钱买,水次幽居却侭强”;且居此即能令人“自家错认住柴桑”。对于水次幽居的热爱使他途经长荡时深感“湖山四面好,转侧皆可喜”,遂产生“芳洲有隙地,肯卖脱紫绮”的打算,只因“移家非丹砂,所好在山水”。……沈周曾有一首《早行觅火湖村即事》诗作,纪述他追寻人间桃花源的历程:

    长川发柁日未暾,觅火炊黍迷无村。

    旁流萦绿深入港,隔竹窅听疑人言。

    茆茨接叶略认屋,拉舟再转方知门。

    老妻缉麻坐骑槛,小儿简虱手脱裈。

    黄鸡无粮鸭待哺,老父减饭抛篱根。

    吠尨逐我未即叱,似嫌新客寻桃源。

    挽花缆舟玩野意,解系更爱残红翻。

    重来却恐不可认,刻舟便欲留痴痕。

    此追寻历程实可彷佛晋太元中的武陵渔人。沈周找到了一处水村乐土,在饱玩残红野意之后,[便]痴想刻舟留纪以备他日重访。

    在另一幅《水村图》(又名《渔庄邨店图》)中,沈周描绘了水村景致,如著录所载:

    野水涵空,远山隐伏。濒水作平坡茆檐草舍,联络渔湾。桃柳竹木,参差围绕。中流一船浮泊,两翁对坐篷底,观村扉景色,蹊径幽趣倍常。

    更题诗盛赞水村幽趣,并以“愚翁”比拟其沉迷村扉景致的程度:

    鱼庄蟹舍一丛丛,湖上成村似画中。

    互渚断沙桥自贯,轻鸥远水地俱空。

    船迷杨柳人依绿,灯隔蒹葭火映红。

    全与吾家风致合,草堂曾有此愚翁。

    ……[“愚翁”]流连于江村水次,既欣赏湖光山色,也感受民居生活之乐。……“弘治丁巳岁(1497)秋五日,[沈周]过游西山,道经湖上。[以]其村居野寺、幽致可爱。[遂]盘桓三日,归途追想漫成此卷,以为家藏。”[而其]题诗则写道:

    秋到湖山好,寻幽杖履忙。

    野桥通略彴,落日映林堂。

    过辙宜无地,读书还有方。

    老夫聊记此,三日作诗狂。

    [毫无疑问,]沈周[非常]欣赏[并极为享受]这种“过辙宜无地”的江村景致与生活氛围,尤其是远离尘嚣的幽静环境……。……

    群山西奔驻湖尾,通川夹山三十里。川穷小泺开镜光,居民次水屋比比。屋上有山屋下水,开门波光眼如洗。虎山桥畔晚市忙,打鼓渔郎卖鲜鲤。霜前橘柚万苞黄,雨后杨梅千树紫。山围水抱开农桑,乐土风光真画里。三年潢潦我无家,恨不移书亦居此。

    [在《光福画卷》]这首诗中,[沈周]更强调了江村临水背山的地理特色以及在山围水抱的环境里渔、农生产得以兼备的生活条件(“打鼓渔郎卖鲜鲤”、“山围水抱开农桑”),同时表白其“恨不移书亦居此”的强烈想望。这种水村居家使他认为格外适合“素心人”隐居其中……。在创作于成化十三年(1477)二月的《平远山水图卷》中,沈周曾如此题诗表示:

    琅琅玉质韵清川,一望菁葱别洞天。

    中有素心人遯迹,他年葺宇共流连。

    可见,吸引沈周“他年葺宇共流连”的因素,除了自然景致之外,还包括适于共同生活的素心人。

    沈周非常欣赏江村居民之间揖让有礼、人情味淳挚深厚、以及互通有无的村落共同体关系。他的观察报告如下:

    几家成聚落,鸡犬夕阳时。人影临流揖,帆梢拂树移。积禾高屋脊,落叶厚茆茨。邻并尤淳厚,常通无有私。

    除此之外,作为理想的生活空间,水村还必须是文化活动的场域。在沈周的卧游想象之中,水村生活适合进行诸如听泉、采药、酒会、棋谈等文人活动(“便须芒屦与藤杖,听泉采药我亦堪。阳冈亭馆谁择胜,雅许酒会并棊谈”),而寻诗迎月、提壶看竹等闲情雅兴则更是绝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西倚狮山地向东,江村一半有溪通。

    先春紫燕当门雨,侵晓乌犍出坞风。

    拄杖寻诗迎月上,提壶看竹许僧同。

    水南水北相将起,白发何如老隐翁。

    但无论如何,沈周终究未曾迁移到他心目中的人间乐土;他的心愿只能在画图上诉诸想象实践。因此,他不断绘制长卷,描绘其所向往的桃花源景观,又不免因为身陷尘网、无法移居斯土而懊悔不已。于是,想象的满足与现实中的失落情绪往往掺杂交揉于画卷图文之中。成化庚戌(1490)八月三日,因西山之行“返归追想”甚觉“秋色满林可爱”,于是“漫兴”创作的《西山秋色图卷》即是一例。卷后长诗描写图上江村景致[可谓]一派超俗绝尘境界,彷佛召唤身陷尘网者亲履斯境、享受清闲忘机的生活情调:

    看山要识山形似,或如游龙或虎踞。

    篱落见烟村,参差认江树,

    溪桥平带萦回路。

    紫骝诗人自成趣,恨不追随蹑芒履。

    水边茅屋重复重,

    近可狎飞鸥,远可招冥鸿。

    呜吁!长安道上赫赤日里走,

    何不来此摇羽扇,眠清风。

    沈周相信,要在西山找到安居之处并非难事(“西山之阳,岂无三间袁安卧雪屋,千尺李白巢云松”);然而之所以无法顺利迁居水村,实因身陷尘俗、难以摆脱,以至于常有归去来兮之叹(“嗟我胡为乎尘中,何时归去洗尘容”)。……

    沈周[创作的]这类水村图作品数量颇大,至少有《水村山坞图》、《溪山高逸图》、《沧州趣图》、《湖山佳胜图》、《湖山佳趣图》、《林壑幽深图》、《村居野寺图》、《水村图》、《水墨山水图》、《设色山水图》、《西山纪游图》、《山水图》、《仿吴镇水墨山水图》、《西山云霭图》、《平远山水图》、《水村图》、《万寿吴江图》、《江南风景图》、《江山揽胜图》……等等,[也就是不下二十幅。]

    [这类水村图作品]描绘的都是沈周所向往之“可居、可游”的桃花源景观,足令披卷遨游时,恍然“便有移家之想”。这些长卷往往山环水绕、树石参差、桥亭错列、蹊径萦回、鸥群可亲、且屋舍比邻相通。类此构图元素经过意匠巧思、别出心裁的组合排列之后,经营出令人悠然神往的生活天地,大抵近于《吴中山水卷》及其题诗所描写的水村景致:

    吴之为国水所涵,有山平衍无巉岩。

    ……

    峰峦重复间溪溆,杂树列布多枫柟。

    或开大壑浸山足,其椒半为浮云含。

    僧庐隐映远木杪,平圯道谷出水南。

    东村西落互亲友,耕田凿井同丁男。

    然而,更不容忽略的是沈周所安排的人物与活动,往往包括书房中静坐读书者、拄杖闲游者、临流抚琴者、独钓清波者、舟游访友者,通常也会安排两人一同赏景,或于室内闲谈,或揖手作礼,或舟中话旧,或两叶扁舟并排而钓叟二人垂钓谈天……。很显然,这是一个可以个人独处也充满人情互动的社会世界……。

    沈周绘制这些卧游长卷,[在]寄托他对理想家园的期待与想象[的同时],自然也隐含着……希企升华的人生境界。其间,沈周有一组画跋颇耐人寻味。兹分别抄录如下:

    山坞人家,竹木隐约,林蹊萦纡映带,若桃源然,观之便有遗(按:似“移”之误字)家之想。风物幽邃,似此,世未必无,岂在笔楮间所为幻迹,以娱人之目耶?尝读子厚柳先生愚溪之文,可见也。文与画无二致,得此卷者毋直以画视之。成化甲辰(1484)仲春念又八日。长洲沈周。

    右画一卷水村山坞人家,竹木溪彴,林蹊萦纡映带,若桃源然,观之便有移家之想。似此,世未必无,岂在笔楮间所为幻迹,以娱人之目耶?尝读子厚柳先生愚溪之文,可见也。文与画无二致,得此卷者毋直以画视之。弘治纪元(1488)八月望日。长洲沈周书于双娥峰之僧寓。

    翠栝丹枫村居,溪彴映带左右,山水佳丽,人物幽邃,若桃源然,观之便有移家之想。披此卷,恍此身遨游于其间,亦人间一乐事也,此余老年作图以自娱。余观子厚柳先生愚溪之文,可见矣。文与画无二致,观者毋直以画视之。弘治丁巳(1497)春三月四日书于有竹庄。长洲沈周。

    这三则画跋均出现“若桃源然,观之便有移家之想”的句子,可见其意义特殊;再者,写于1484与1488年的前两则,均认为他所画的桃花源未必只能在纸上出现;反之,他主张“似此,世未必无,岂在笔楮间所为幻迹,以娱人之目耶?”至于1497年的跋文,则未提及世间是否能有此境,却改述为:“披此卷,恍此身遨游于其间,亦人间一乐事也,此余老年作图以自娱。”三跋均强调卧游桃花源以自娱,俾满足其移家之想。而更值得注意的则是,三篇跋文最后均提及观看柳宗元“愚溪之文”即可见图景,且宣称“文与画无二致”[,希望观者或得其画卷者“毋直以画视之”。]——其所指涉的意涵[实]颇耐人寻味。

    ……这或许意味着:沈周借以夫子自道宣称他的画意正与柳宗元“愚溪之文”文意完全相符,因此观看此画必须如同阅读柳宗元“愚溪之文”方能理解其意。

    我们知道,柳宗元[在]遭贬至永州后,作有《愚溪对》、《愚溪诗序》以及《八愚诗》等诗文。其中《八愚诗》早佚,沈周或许也无从得悉,因此,《愚溪对》与《愚溪诗序》可能即是沈周所指称的“愚溪之文”。

    [鉴于]上文所引三跋谓水村景致“若桃源然”,……而柳氏“愚溪之文”却无类似风景描述,则其所谓“文与画无二致”,恐除了表象形似之外,还有其它契合之处。

    柳宗元贬谪永州潇水之上,因喜爱冉溪(或名染溪)之景致,遂择居于该溪风景最佳之处,且因自嘲“以愚触罪”而将该溪改名为“愚溪”。在《愚溪诗序》中,他陈述了自己对愚溪周遭环境意义的转化: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正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是以愚溪之文,其旨不在于讴歌愚溪景观之美,而在于以反讽笔调叙述自己“不合于俗”的愚行,并因以愚翁自居,遂将该溪以外之丘、泉、沟、池、堂、亭、岛等自然景观,一并冠以愚字头衔而合称八愚,彷佛将个人主观愤怼投射于客观环境之上。可见愚溪之诮即所以象征愚翁自己。[而]他之所以谴责自己之愚,则如《愚溪对》所述:

    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徃,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絺;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蝪,而不知怵惕。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

    与此同时,《愚溪诗序》也称:“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其间,柳宗元反讽自己是个“茫洋乎无知”、“荒凉昏默”并且“违于理,悖于事”的真愚者,也就是一个无用于世、无以利世的愚者。[在《愚溪诗序》中,]他[曾]进一步数落愚溪之无用,[称]与自己非常类似: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故“愚溪”之所谓“无以利世”,其实颇与沈周之自号“石田”有相通之意;正如柳宗元自拟于愚溪;沈周则以石田自况——既“不合于俗”且“无以利世”,亦即“坚瘠不可耕”的“无用”之“石田”义。不论是愚翁或石田翁,均以无所用世者自居,适可与愚溪或水村相类同,而有人溪一体的情调感通。

    继之,柳宗元更进一步在《愚溪诗序》[中]提出自处之道,借以安身立命。他[首]先阐发[了]愚溪之“无用之用”: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彻,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这就是说,愚者虽然只适于“莫利于世”的愚溪,却能[让与它同类的“愚者”]从中获致喜乐而流连忘返;正如沈周历览“翠栝丹枫村居”、“水村山坞人家”等水村景象,辄“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其次,柳宗元更借文学书写,使愚者所经历的愚溪之乐进一步提升为参证物我合一的悟道体验: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潄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正如柳宗元借愚溪之游而体道,“以愚辞歌愚溪”,而臻至“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的超越高度——由相融于愚溪、忘情于愚溪而升华至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沈周也以诗画手段为水村游历所得创作图卷,希能企及“安于宽闲之野,寿于寂寞之濵”的人生境界。——相信这样的精神境界才是沈周追寻桃花源时所向往的终极意义,才是无所用世的愚翁(石田翁)得以安身立命的理想家园。

    根据以上解释,沈周乃是将游历“翠栝丹枫村居”、“水村山坞人家”时所照见的桃源景观转化、书写于长卷之上,期使鉴赏者于披卷观览时得如自己一般悟入某种宽闲寂寞、物我融合的体道境界。[如此这般,则]其移家之想乃至此理想家园最终所指涉的,已不是地理空间中的家,而是卧游水村图卷所引发的某种冥契体道境界[了]。

    铁山青士附注:该文系摘编自【移家之想——沈周关于水村渔乐之桃源想象_作者:罗中峰_苏州博物馆2013年05月08日】一文帖,原文全文共有七个部分,该文系根据第五、六两个部分删编,其中部分文字经在下重新梳理。

    (2019年5月)

    沈周的移家之想与柳宗元的“愚溪之文”(参考文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沈周的移家之想与柳宗元的“愚溪之文”(参考文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xo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