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事件已经过去两周了,上文末也提出了几个问题,本文主要从情绪管理的ABC原理角度进行反思:
一、什么是情绪管理的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该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二、运用ABC理论分析情绪的产生
基于ABC理论来回顾整个事件,不难发现A(诱发事件)是我倒车时碰倒了一辆自行车,车主要求我赔偿。B(认知信念)主要有两点:1、认定对方是故意将自行车放在我倒车的必经之地,光天化日下讹诈我;2、对方胡搅蛮缠,煽动吃瓜群众的情绪,博取ta们的同情心给我施加舆论压力。C(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主要有3点:1、认为自己被设计胁迫,非常愤怒,绝不妥协;2、在家人的协调下很不甘心地赔了钱;3、事后感觉非常郁闷,内心堵得慌却只能自认倒霉,无可奈何。
根据ABC理论,碰瓷事件发生后,我之所以会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直接原因并不是自行车被撞倒,而是车主后续的言行举止激怒了我,让我产生了一系列的非理性认知信念,进而导致了上述消极情绪与行为障碍结果。
三、运用ABC理论调节情绪
先看如何通过调节B(认知信念)来调节情绪,为什么要先考虑条件B呢?
因为如果掌握了调节B的方法,当面临大多数A(诱发事件)时,我们能以相对成熟理智的心态面对,不容易被激怒,失去理智,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可以说调节B就是调节情绪的根本大法!
那如何调节B呢?需要先认识到有可能掉入哪些常见的坑。
比如,揣测别人心思。碰瓷事件中,当老妇人指责我,向我索赔时。我只是看到她没有受伤,自行车的车胎也并非如她所说没气了,于是认为她是存心讹诈,进而断定她故意将车放在我倒车的位置。有没有可能这只是我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的主观臆断呢?有没有可能老妇人的自行车碰巧就停在我倒车的路上,因为临时需要整理一些车后座的纸壳,没看到我在倒车,没来得及挪开呢?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么面对老妇人的指责,我无话可说,确实是我有过失。至于她提出的索赔,一开始我认定是讹诈,但有没有可能确实家里困难,真的就差那几十块钱去买点吃的填饱肚子呢?
又比如,夸大情绪体验。当我觉得自己被碰瓷时,情绪瞬间就被点燃了,非常愤怒。然而,在当时的情境下,我作为明显强势的一方,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竟然被弱势者的几句话惹得怒不可遏,想想都觉得小家子气,有些得理不饶人。这种愤怒的情绪无疑被我狭隘的自尊心无限放大了,真的没有必要计较那么多,这件事我越是认为自己正义,越是毫不退让,只会浪费自己更多时间和精力,最后输得更惨。试想一下,如果对方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我还会如此计较吗?惭愧!
其次,如何回避类似诱发事件(A)呢?
通过回避诱发事件来调整情绪的方式主要有转移注意力、转换环境或者寻求其他替代方案。对于碰瓷事件,我反思得更多的是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换句话说,可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从源头上降低碰上此类事件的概率呢?
至少应当培养谨慎驾驶的习惯。学过驾照的人都有类似体验,上车前,教练会要求你绕车一周,检查是否有不易发现的障碍或风险。碰瓷事件中,如果我不掉以轻心,先谨慎地看看四周车况就很可能避免事件的发生了。
最后,如何通过生理调节来调整情绪呢?
常见的生理调节方式主要有与人倾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深呼吸或者运动等。回想当时,离开碰瓷现场后,我的心情仍然很糟。考虑到还要开车,我深吸几口气,让情绪逐步稳定下来。开车过程中,与副驾驶的朋友吐槽抱怨了几句,到达目的地时,内心的不快已几近消失。
最后,三个不要,提醒自己牢记教训。
不要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人发生错误的冲突。
不要被对方激怒,警惕被轻易带偏,要时刻记得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不要一味认死理,傻较劲,懂得隐忍和妥协是一种智慧。
网友评论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在你各种争执的过程中,也许你浪费了很多很多宝贵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毁掉了自己的好心情。所以说,面对这样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