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
在我们乡下,婚丧嫁娶盖房子历来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而置办酒席就是这场大事中的精髓,最为人们所看重。因为它考量的不仅仅是财力,更能体现这家人在当地的人望,因此,即便光景再不好过,酒席也一定要办得体体面面。
乡下的酒席根据事情的不同有各自的分类,除了婚丧嫁娶以外,还有盖房子上梁,满月酒等等。到了后来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孩子考上大学了都要摆酒……而像结婚这样的酒席在诸多酒席中最有代表性。
喜事一般多选在秋后农闲和腊月置办,因为这个时候收了秋了,地里没啥农活了,猪也养肥了,粮食也满囤了,手里的钱也宽绰了。主家就要和媒人,亲家在一起合计着哪天是好日子,把娃娃们的婚事给办了。
每年进入腊月,行走在空旷的野外,老远就能听到村里高音喇叭在唱戏,这肯定就是谁家在嫁闺女,或者娶媳妇,循着这悠悠扬扬的唱戏声去找,一定不会错。
眼看离吉日越来越近了,主家就要开始忙活。除了置办聘礼,粉刷房子,制作家具和结婚应用的东西,杀猪,磨面,准备酒席就成了所有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先是扳着指头算都有哪些亲戚朋友要来,得准备多少桌,然后按照这些告诉主厨,主厨好根据主家提供的大致人数列出需要准备的东西数量,如鸡鱼多少,酒多少,家里养有猪杀了够不够?需要再买猪肉多少斤,粉条,海带,莲菜,豆腐多少斤,蒸馍馍的面要用多少,食用油,葱蒜辣子花椒大料酱油醋若干乃至烧火用的煤,鼓乐,请账房等琐琐碎碎一干事宜,讲究的还会叫唱戏班子……事无巨细都要提前盘算得滴水不漏,才能确保酒席顺利圆满,皆大欢喜。
临到了婚庆的前一两天,主家就要请主管和账房。“总管”会分派谁谁出去采购,谁谁去通知亲友,谁谁干什么活。账房一般是主家信得过的学校老师或者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写得一手好字,专门在屋里收礼金。有人来随份子,帐房就会在裁好的红纸上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某某礼金若干”的字样,这叫账单,然后把钱放好,这账单会张贴在显眼处,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
一大早,街坊四邻陆陆续续都来帮忙了,都是处得好的乡里乡亲,谁家有事都会伸把手。
在主管的吩咐下, 男人们在院子里拉绳搭帐子,抬桌子搬凳子,在后院的空地垒砖抹泥,盘起一米来高的土灶,这土灶便是主厨的地盘。土灶一般有三个,一个用来烧水,一个蒸馍馍,另一个炒菜。
老汉们在土灶旁凑一起晒太阳抽烟袋喝酽茶,有着拉不完的家常话。
女人们扎起围裙剥葱捣蒜,泡粉条摘菜,端大盆揉面蒸馍,挽袖子洗锅刷碗,说说笑笑,土灶上热气升腾,小娃娃四处戏耍玩闹,高音喇叭里蒲剧喜庆委婉,唱得好听,小小的院落也就热闹到了十分。
置办酒席,请主厨最重要!主厨都是当地人,手艺却不比城里酒楼的厨师差,一个手艺好的厨子要的是经验丰富,最能掌握当地人的口味,做出的菜不咸不淡,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觉得刚刚好,这才是好把式。
喜宴
主厨是个麻利人,一边吩咐着帮厨的煮肉,剖鱼,宰鸡,发鱿鱼,发海带,一边手不停点地炸丸子,炸豆腐,焯莲菜忙个不停。
到了正日子这天,主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摆放好一排排八仙桌,每张桌子上面摆好一盘盘装着干果,糖块和拆开的香烟。每张桌子四条凳子,也有放那种老旧的圈椅,那一定是给长辈留的;帐子下交互牵扯着一排排喜庆的红灯笼,门口两边的对子红红艳艳,洋溢着对新人的殷殷祝福;新房玻璃窗上贴着好看的窗花,门上的大红“囍”字更是一派喜气;新房里的炕头上,衣柜上花花绿绿的新被褥码放得整整齐齐;院子里,房间里的人出出进进,说说笑笑最是热闹……
该去迎亲了,院子里震天的鼓乐声中,“噼噼啪啪”的鞭炮不分节点地炸响,霭蓝色的烟雾升腾,穿得里外簇新的新郎披红戴花,在众人的簇拥下出了门去岳丈家迎娶新媳妇。
这个时候最忙的就是后厨了,连续两三天的酒席也就从这里拉开了帷幕。
三座土灶的火苗燃得正旺,海子锅水花翻滚,高高的笼屉热气升腾,透出阵阵扑鼻的香气。棚下一摞摞大小各式碗碟在大盆里码放整齐;一盆盆油亮金黄的炸豆腐,发好的鱿鱼柔软细嫩,炸鱼,炸鸡,排骨,卤肉,炸丸子浓香诱人;葱姜蒜根据需要分别切成片,段,末,大碗盛装;油,盐,酱油,醋,辣子,花椒,大料等大案板上一字排开;青菜碧绿,莲藕雪白,辣椒红艳,木耳紫黑,豆腐软嫩……一切都准备得妥妥当当,主厨叼着烟卷,气定神闲地喝着酽茶,只等开席。
说起这乡下的酒席,虽然南北风味各有不同,即便是相隔百十里也有差别,但大致的情况都差不多。先上冷盘,我们那里少的五个,多则九个,素荤相间,搭配得当,如凉拌牛肉,拌香干,猪头肉,凉拌灌肠,莲藕等供客人们下酒。
这热菜一般是八个或十个,因为吃酒席的人肚子都饿了,所以第一个一定是味道浓重的肉菜,如爆炒腰花或红烧排骨,然后酸辣肚丝汤,再一个热菜,要按照这样的顺序间隔上菜。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菜,在我们乡下,无论什么酒席,鸡和鱼一定是要有的,是取“吉庆有余”的寓意。
鸡是香酥鸡——把剖洗干净的鸡用调味料腌制好上笼屉蒸熟,再裹淀粉蛋糊油炸得外焦里嫩,骨香肉酥,撒上椒盐,配上葱段就能开吃。
鱼要整条红烧——把鲜鱼剖洗干净,提前用调味料腌制,下油锅炸透,用葱段蒜片姜丝,老抽,糖色等烧好卤汁,其味浓郁香甜,色泽红亮,将鱼在卤汁里入味,再把剩余卤汁浇在上面即可上桌。
酒席上最有我们地方特色的一道菜是“晋糕”,我们那里读“敬糕”。
糯米和红枣用水泡软,盆里一层米一层枣上笼屉蒸熟,撒上白糖,趁热上桌。糯米和红枣不同风味的香甜混在一起,软软黏黏,吃一口齿颊生香,最能健脾和胃养气血。
‘’麻肉‘’,若要追溯历史,据说有一年一个西藏的喇嘛去五台山路过我们这里留下了这道菜,所以叫‘’麻肉”,这个说法的真假已无从考证,只是这道菜早已成了我们当地一道颇具地方特色的佳肴。
——选三肥七瘦的煮肉肉切成小丁,用细盐,调料粉,淀粉,蛋清抓匀腌制入味,下油锅炸透。炒瓢加高汤,放蘑菇片,菠菜一起炖烂熟,勾少许薄芡,出锅时放入葱花,蒜片,香菜,撒上点胡椒粉,再淋几滴香油,盛一碗用汤匙舀起细细品尝,那独特的酥软香糯似要慢慢地融进你的心里去。
还有清汤汆丸子,选用上好的猪后臀肉剁成茸,加姜水细盐蛋清少许芡粉,用筷子使劲打得上了劲,水开了用手迅速地挤成丸子下锅。
这道菜看似汤汤水水很简单,但要求丸子松而不散,鲜而不腻,入口酥软,汤虽清却不寡淡,除了点缀的葱丝,香菜,没有别的食材可以取巧,这其中最难拿捏的是对盐的把握,也最能考较厨师功夫。
……
日上三竿,终于客人到得差不多了,主管一声令下,棚子下骤然忙碌起来,鼓风机一开,蓝汪汪的火苗窜升,大号的炒瓢上了灶,顿见油香飘散。主厨卯足精神,一手执勺,一手翻瓢,煎炒烹煮,蒸焖馏炖,尽展高超技艺。不多时,一盘盘,一碗碗香气四溢的菜肴随即流水般端出……
院子里,帐子下,屋子里,客人坐得满满当当,帮忙的端着托盘在酒席间穿梭,端茶递水,招呼来宾,上菜,撤盘,忙得脚不沾地。热腾腾的菜肴端了上来,性急的年轻人想举筷子,却懂得规矩:桌上有老人,就必须要等老人举起筷子了大家才动起来,这叫礼数,一时间大家纷纷举筷,杯碟碰撞间,酒美菜香。
‘’‘嗒嗒嗒嗒’”,随着几声清脆的梆子,板胡,笙箫,笛子,锣钹家伙锵然奏响,却是主家请来的戏班子,都是相邻村里的乡亲,五六个人围着桌子坐定,每个人都是角色,又都是伴奏师。也不用化妆,你唱完他接着唱,蒲剧,秦腔,眉户戏不一而足。虽不搭戏台,也没有剧团演员的专业,但唱腔却高亢激越,一字一句宛若这脚下的土地般朴实。
“上菜啦——”,人声嘈嘈,锣钹梆子敲打声中帮忙的一声悠长的吆喝,托盘中却是色香诱人的红烧鱼,这鱼是有讲究的,所谓“头三尾四”,鱼头和鱼尾代表吉庆,鱼头朝着谁,谁就要喝三杯酒,鱼尾朝着谁谁就要喝四杯酒,这两个人都喝了,大家才能动筷子。
喜宴
随着酒席的进行,水汆丸子,红焖扣肉,八宝粥,香酥鸡,鱿鱼汤,拔丝红薯……诸多佳肴依次登场。
这个时候酒桌是最热闹的地方:
一些好热闹的人坐一起,不管相熟不相熟的,几杯酒下肚都成了朋友,哥长弟短,一通海聊神侃,顿时亲热到了十分。但见个个声高气粗,人人红光满面 ,揎臂扬眉,伸拳出掌,“四季发财”“五魁首”地喧闹。
喝酒的方式有多种:
有三两个脾性相投的凑一起喝的,这其中要有一个“酒官”,负责斟酒和监督公平的作用,两个人划拳由这个“酒官‘’来判定输赢,要是评判错误或者酒没有及时斟满,这杯酒就要由“酒官‘’罚喝。
还有一种“打通关”,就是由一个人挨个和桌上每个人划拳喝酒,当然要有规定,比如输几下喝一杯,一个人要喝够几杯酒等等。遇到不会划拳的就”老虎虫杠子”或伸出拳头猜有没有等等不一而足……
虽说是喝酒,却都是设法让对方多喝,就有一些贪杯的,酒量浅,脸皮薄经不住人劝的,往往几杯酒下肚便晕头晕脑不知道东西南北。
这个时候的喝酒的人最好看:
有的瞪着通红的眼珠大着舌头到处找对手;有的大嗓门口沫飞溅拍着胸脯吹牛;有的两个人咬耳朵窃窃私语;有的说着说着敞怀大笑;有的喝晕了拉着别人手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也有的拉着另一个人不依不饶非要灌酒……如此这般的轻喜剧也算是酒席当中一道别致的风景。
吃完酒席该吃饭了,饭菜是“合菜”:一大盘豆腐丝豆芽炒粉条,一盆味道十足的酸辣汤和蒸馍馍,还有一碟红殷殷,香喷喷的油泼辣子是必不可少的——热腾腾的馍馍掰开,夹上油汪汪的辣子,喝着酸香美味的酸辣汤,人们的心里就舒服到了十分。
正热闹间,门外鼓乐声震天价响起,和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新郎迎娶新娘回来了,却进不了门——原来是爱热闹的婶子大娘们在大门口放了一条凳子讨红包,这是我们乡下的风俗,叫“淘新媳妇‘’,嘻嘻哈哈一番闹腾,非得拿出几个红包打发了这才能进门,在“咚咚锵锵”的鼓乐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院子里又是一阵欢腾。
英俊的新郎披红戴花,面带几分拘谨,娇羞的新娘装扮得花团锦簇,娇羞美艳,洋溢在脸上的却是满满的幸福,在热烈而欢庆的鼓乐声和主持人高声的祝福声中,彩色的纸花漫天翩飞,一场热闹隆重的新婚庆典把酒席的气氛推向了欢乐的高潮……
喜宴
婚礼举行完毕,但是新郎新娘还是进不了新房——“淘新媳妇‘’还没结束,又有人关住门通过窗户要红包,又是一番嘻嘻哈哈讨价还价,一对新人这才进了新房。
接下来一对新人该吃饭了,一般是馄饨,就有一些爱热闹的婶子大娘故意把馄饨煮得不熟端给新娘吃,然后大声问:
“生不生?”
新娘心知肚明,羞涩间却不得不怯怯回答:
“生!”
问话的人装作没听见:
“咹?听不见!大声说,生不生?”
小脸臊得通红的新娘不得不大声说“生!”周围人哄堂大笑,这才满足!这也是乡下人对延续香火的一种充满喜感的祈愿!
接下来一对新人在主事的陪同下挨桌向大家敬酒,以表示对各位来客诚挚的谢意,会不会喝酒的都站起来把酒杯高高举起,说不完的是殷殷祝福的话语,道不尽的是浓浓的故土乡情。
夜幕降临了,晚上的酒席更是热闹,里里外外高悬的彩灯亮起,通亮的灯光映红了人们的面颊。后厨蒸汽弥漫,炉火正旺,锅碗瓢盆叮当作响,主厨颠翻炒瓢,油烟中一头一脸油汗忙得不可开交。满院子里外饭菜酒肉香,和着唱戏的锣钹家伙敲打声,人们的说笑声,划拳喝酒的吼叫声,把这场喜气洋洋的酒宴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沸腾的院落里,宴席在继续,酒香在飘散, 这香醇的美酒啊,染醉了这小小的院落,也暖透了人们的心田!
喜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