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让创意更有黏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知识的诅咒。
为了解释这个概念,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击节者与听猜者之间的游戏。击节者打击音乐,让听猜者猜测歌名。
问题就在于,击节者一旦事先掌握了某种知识(比如歌曲名),就很难想象缺乏这种知识的情形。
击节者击打节奏时,想象不出听猜者听到的是一下又一下分离的敲击声,而不是连贯的歌曲旋律。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我们一旦知道某事,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事的情况发生的原因;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
我们很难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因为我们无法轻易摸透听猜者那一方的心理状态。
换句话说,“知识的诅咒,就是掌握某方面知识的人,不能理解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
这个概念也可以应用到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是某方面的专家,所以总会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应该明白。
于是,当学生表示不懂时,就会大动肝火。
这是不对的,老师要有同理心,要理解学生,多鼓励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