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读书
教育孩子,请让『天然去雕饰』

教育孩子,请让『天然去雕饰』

作者: 景瑞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18:04 被阅读50次

作者 | 童真


1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惊世骇俗的断言,正是出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让·雅克·卢梭之口。

卢梭被后人称为“自然之子”,他始终坚信人类的天性原本是纯真、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教育不当,才会导致美好人性的普遍退化。

他曾直言不讳:“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因此,为了唤醒广大民众的灵魂以改革社会积弊,他构思二十载、执笔近三年,写就了一部传世经典——《爱弥儿》,这本伟大的“育儿宝典”可谓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卢梭之前,几乎没有人真正把儿童当“人”看,他们的天性、爱好、需要、人格发展、身心特征等完全被教育者有意无意地忽略,直到《爱弥儿》横空出世,广大民众才恍然大悟,开始重视儿童的天性发展。

这部皇皇巨著倘若用一言以蔽之,可总结为四个字——归于自然(Back to Nature),这里的自然不是指有山有水的大自然,而是指孩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

卢梭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儿童当然也不例外;真正好的教育应当按照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

于是,他呼吁众人——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他还提出倡议——趁早给你的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别人可以画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是你应当给它安上栅栏

正是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成人极为不同,所以做父母的就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等因材施教,始终遵从孩子的天性,使其健康发育、快乐成长!


2

教育孩子,其目的应当是归于自然,而原则必须是遵从天性。

李白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意思是那刚刚露出水面的荷花,看起来质朴明媚、清新脱俗,毫无雕琢装饰之感。这与“归于自然”的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对于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父母来说,“天然去雕饰”固然好,但相比成才、成功的目标而言,这速度也忒慢了点,做父母的实在等不及啊!

但问题来了,教育这件事本身就是贯穿人之一生的事业,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过于急躁,只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太重视最后的结果往往会忽视教育的过程,这无疑是舍本而逐末。

好比你驾车出门旅行,对沿途的大好风光视而不见,只想早点抵达目的地,等到了终点才发现最美的风景早已错过,剩下的只有惶惑与失落。

卢梭认为,对于急躁的父母们来说,应当尽快学会平心静气地享受等待,因为要真正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必须懂得: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正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其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也有其地位:我们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从这点来看,唯有那些悉心呵护孩子童年生活的父母,才是真正爱护孩子的表现。

再看看如今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儿童,无不是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之下上着各种补习班、想着各种罪与罚、看着各种成功学、说着各种场面话……

他们本是一帮天真无邪、花枝招展的小孩子,却愣是被我们这“文明的教育”塑造成了一群老成持重、缺乏活力的“老油条”!

难道这就是我们每一位父母想要的结果吗?


3

也许,正是因为受到卢梭教育思想的长期浸染,法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大体可以称得上是“归于自然”,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让“天然去雕饰”的教育艺术!

这不是我信口开河,而是一位叫帕梅拉•德鲁克曼(Pamela Druckerman)的美国记者亲自调研后的重大发现,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名叫《法国妈妈育儿经》。

在书中,她讲到自己在巴黎的育儿经历,其间她惊讶地发现:法国父母看上去并没有做什么特殊的功课,但在育儿这件事上却常常给人留下轻松自如、乐在其中的印象。

虽然没花太多功夫,但是他们的宝贝比起美国孩子,其行为却要得体得多,而且更有耐心和自控力。

尤其让人费解的是,法国孩子在6岁前虽不识字,却并未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聪明机智且富有创造力,而且还极富艺术天分。

难道这些法国宝贝个个天赋异禀,以至无师自通吗?

为揭开谜团,德鲁克曼遍访法国的学者、医生、家长,探寻能培养出聪明耐心的乖巧宝贝和成为轻松自如的超级父母的真正秘诀。

在调查寻访中,神奇的法式育儿智慧让她惊叹不已,其中有一个秘诀,尤其值得急躁的中国父母学习,即享受等待的过程!

法国人普遍对于“开心地等待孩子长大”这一观念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而且渗透到了日常言行。

德鲁克曼也在书中写道:我坐在巴黎的咖啡馆,肚子大到顶着桌子,也没有人跳出来警告我咖啡因的害处。

正好相反,看到我大腹便便,陌生人唯一问的问题是:“你在等待一个孩子吗?”

我停顿一下才反应过来,意识到他们是在问:“你怀孕了吗?”

法国父母不仅自己擅长等待,他们还能让宝宝学会等待,将等待视为一种生活乐趣、一种行为习惯。

据作者透露:大约从4个月大开始,大部分法国宝宝都有了固定的吃饭时间。就像睡觉技巧一样,法国父母认为这是常识,不是什么育儿理论。

可是,所有这些法国宝宝,是如何做到等4个小时才吃下一餐的呢?

作者不禁感叹:法国人好像集体完成了一个奇迹,不但让宝宝学会等待,而且还能够开心地等待。

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居然把普通的孩子变成了耐心的小大人儿?

答案其实就在卢梭的《爱弥儿》中,诸君若感兴趣,不妨亲自一读。

这里我就卖个关子,静静等待你的发现……

比起机械的压抑和克制,更好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教孩子在等待过程中,找到别的乐趣。

相关文章

  • 教育孩子,请让『天然去雕饰』

    作者 | 童真 1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惊世骇俗的断言,正是出自法国杰出...

  • “天然去雕饰”的教育

    1.未经雕琢的一块顽石 “天然去雕饰”的教学,相当于素面朝天的一个人。 我把这个教学风格称之为“原生态教学”。这种...

  • 天然去雕饰

    前些天在二手书市场淘到一本杨青青的书《教你化妆》 书的序是余秋雨先生写的,有这样一段话:化妆化出了素质,化出另一个...

  • 天然去雕饰

    傅斯年先生从《诗经》中总结出于我们有用的几条教训:一真实,二朴素,三体裁简单,四音节自然调和。 对于初学写作者,这...

  • 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我对葛大大最真实的描绘。 首先,她是一个真实的人,清,就像那清澈见底的湖水吗。能让人一...

  • 天然去雕饰

    小学语文培训有感 初夏,气候宜人。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新城小学,参加2021年小学语文教师的全员培训。 上午聆听了来自...

  • 《天然去雕饰》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过韶关》。虽没有什么太感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豪华的明星阵容,甚至影片的景色,和取景都没有刻...

  • 天然去雕饰

    心灵被世俗的杂念填满,每个人都有太多不舍,放不下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迷失了自己,找不到生活的真意。其实我们越是不忍心...

  • 天然去雕饰

    直到今日才知听父母亲的话不吃亏,听爸妈的话,永远是最正确选择。 从呱呱坠地到今,在父母亲眼里,你永远都是那个小孩子...

  • 含苞待放的一朵芙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孩子,请让『天然去雕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jr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