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紧张”这个话题。
因为工作关系,下午跟高管层及中层领导干部一起去政府部门开会,向更高层的领导汇报工作。
先说我观察到的现象。
在等待听汇报的领导的过程中,承担汇报任务的高管是紧张的,初次见面不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和工作风格,更不知道过程中会被提问什么问题,时间一秒一秒地叠加,感觉空气都快要凝固了,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紧张情绪,因为很明显,他的手指有些轻微颤抖。紧张就是身体会抖动。
在汇报的过程中,有一些凭借一己之力解答不了的问题需要其他高管配合补充,坐在我旁边的高管声音发颤,完全没有展现出平日在会议室里与他人唇枪舌剑的气势,甚至思路有些紊乱,语言有些词不达意。紧张就是声音颤抖,思路凌乱。
在某高管发言的时候,遇到不好解答的难题,通过眼神向后方的某中层管理者求助,但是在那种高压环境下,任何人都希望“能躲则躲”,于是这位中层立即低下头,避免与发言的高管做过多的目光接触,很显然,他也没有自信能把这个问题回答好。紧张就是不敢面对,不敢前进。
坐在中间负责给PPT翻页的我,也被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传染了,虽然不需要我这种普通员工插话,但是每当有求助的眼神扫向我,还是感到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所以,紧张是会传染的。
人为什么会紧张?
1.对自己的发言内容不自信,准备不充分。当我们对一个问题一知半解,就很容易被别人问倒,而当我们把一个知识点吃透了,就不会再担心别人从任何角度发问,不害怕不担心也就不会紧张。
2.潜意识里对自我形象的忧虑心过重。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前一天晚上已经把稿子背的滚瓜烂熟了,可是上台以后还是大脑一片空白,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因为被台下成千上万双眼睛吓唬住了,这跟准备的充分不充分没有关系,纯粹是担心万一自己表现不好就会同时毁坏了在无数人眼里的形象问题。
而我同时也观察到有三个人一点也不紧张,或者可能他们内心也紧张但至少完全没有表现出来。一个是主办方,完全一副主人翁的姿态,绝对的“上级”地位;一个是他主动发言的,所以前提是他对自己讲的内容有自信;一个是平时思考的多、公开发言场合经历的多,肚子里又干货,脑袋里有逻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62305/0c8a6198f298d10d.jpg)
综合以上,怎样才能做到不紧张?
1.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一个重要活动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是必须的,但这里的准备可不仅仅是有目的的刻意准备,其实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在为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做准备,就比如说今天这个场合,虽然我没有发言,但是把今天看到听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并认真思考,这也是在为未来某个发言的场合做准备。
2.练习专注的能力。我认为,如果在准备极其充分的前提下还是会因为别人的目光而紧张的话,是因为没有能力让自己迅速进入“自嗨状态”(这是我自创的词儿,有点类似于心流的意思),就是脑袋里的自我1和自我2无法迅速合体。所以,平时还是要多多练习冥想。
3.反客为主,树立主人翁心态。人们往往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但最好的状态是无论到哪里,尤其是来到陌生的环境,或者社会地位比自己高很多的人的地盘,都要把自己当成当下环境里的主人,这是我们释放自我的心理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