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在寒假的时候辅导妹妹学习。
因为我们所在的城市除了有就近分配入学,还可以通过提前招生,在心仪的学校通过考试的途径进入该学校。
我妹妹在小升初的时候,曾经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考她想去的学校。
于是寒假的时候,我每天辅导她学习,每天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去进行复习、练习、讲解。
寒假结束了,我回学校去上课了,妹妹也回学校去上课了,再过了不久提前招生考试的时间到了。
她没有去参加考试。
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件事情呢?因为今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这种感觉。
我教的是初三的培优班。
培优班的学生们基础普遍比普通班的学生基础好,并且他们每天上课的时间会比普通班的学生多半个小时。
寒假以来他们用的教案上面的知识点,例题。全部都是我准备的。
对,不论是普通班还是培优班,他们的教案是一致的。
但是培优班由于时间要长一点,基础要好一点,所以他们练习的例题会更多一点,更难一点,甚至我在这个期间还给他们讲了一些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学到新的题型。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更加优秀才对。
但是偏偏今天进行寒假的综合测验。
培优班的学生只有寥寥几个,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其他的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相差无几,甚至是不如普通班的学生。
为什么呢?
同样都是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满分50分,试题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培优班的学生,有的学生压根儿没有注意到最后一页还有一道22分的大题,于是这22分一分没有拿。
50分的满分卷,22分的题没有看到,没有做。
还有的学生卡在了大题第一道题卡了十几分钟。
总共也就才30分钟的考试时间,用十几分钟去浪费在一道题上,甚至还只是大题的第一道题,后面的大题完全没有动。
虽然这些孩子们确实比较优秀,他们做了的题都做对了,这一点确实是普通班的学生没有做到的,但是大家并不会只看你做对了多少,而是要看你最后的成果,你最后的得分。
所以最后的成绩,我并不满意。
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就好像你事先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但是最后却不战而败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