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简友广场读书
《道德经》:圆融的人生境界

《道德经》:圆融的人生境界

作者: 葫芦城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20:21 被阅读0次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五千言,洋洋洒洒地阐述了为人做事之道,并用两句话点破了此道的最高境界: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这种境界,就是圆融。

“圆融”,就是圆满融通,是一个人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老子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圣人真正做到了“自知”、“自爱”,却从不“自见(通“现”,可理解为展现、表现、炫耀)”和“自贵”。也就是说,圣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按“道”去做,爱惜自己的身体,珍视自己的品格,还能韬光养晦不炫耀、放低姿态利他人。这种为人处事,就是圆融的智慧。

圆融,最关键的是“自知”。“自知”指的是自己清楚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清楚“道”的道理。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做到。因为人们总有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喜欢把自己的位置看的高一点,重要一点,有成就的人尤其如此。

就拿日常工作来说,当你得到一番赞赏,是否会有头脑发热,心潮澎湃,喜形于色的感觉呢?越是这种时候,越不容易自知。因为那些“赞美之词”,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当成标签,贴在自己头上。

所以,我们要学会自省,时刻保持谦虚。

藏传佛教的上师宗萨钦哲仁波切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你看到我做什么错事了,千万不要怀疑佛法,我不代表佛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俗人。

这位上师是“自知”的,虽已贵为“仁波切”,受人敬仰,但依旧能“不自见”,认清自己,放低自己,不断精进自己,将佛法发扬光大,造福万民。谁能说这样的人生不圆融?

“自爱”,是老子对圣人的另一个要求。虽然老子倡导水的品性,让人们放低自己,利益他人,但老子并不否认“自爱”,他所谓的“无我”,并不是让世人完全不考虑自己。

自爱,最基本的是爱惜身体,《道德经》很多章节谈到了修身,道家名士也流传下来许多养生秘方,比如熟地和怀山药熬成汤滋补身体。道家认为,只有身体好,才能更好地修行。

自爱的更高境界是珍视自己的品性,为大家做事,然后跟大家一起幸福地生活。这是精神层面的自爱,是一种利益他人后收获的心灵满足。

顺丰快递的老总王卫,如果不是为快递员发声,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这之前,连顺丰的员工都不知道自己的老总长啥样。王卫的低调是名副其实的,你永远不会知道快递转运站抗大包的就是王卫。王卫不居功,从来不去什么商业论坛,他创建的顺丰有20多万员工,却轻描淡写地说顺丰只是一个平台,是每个快递员实现梦想的地方,他能做的就是以最质朴的状态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为员工和客户提供更完美的服务。

王卫的自爱,就是放低自己的“利他”,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他用“不自贵”,诠释了老子笔下的应贵之人,那就是“贵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谁能说王卫的人生不圆融?

最后,老子总结说,圆融的人生境界,就是“去彼取此”。

去彼取此的集大成者,清朝宰相张英算一个。家人与邻居争三尺之地,修书一封千里寄京师。张英收到信后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是悟道的,自知且不自傲。张英是通达的,自爱且不自贵。双方各让三尺,从而有了“六尺巷”的美谈。

圆融的人,人格成熟,处事通达,心中有爱,不只爱自己,也能够爱别人。圆融的人态度谦让,心胸宽厚,面面俱到,时刻为别人着想,言谈之际,让人如沐春风。

圆融到了极致,就是与世无争,也就是老子笔下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学习圆融,要警惕流于表面,否则就会变成圆滑。圆滑是利己,圆融是利他,一字之差,思想境界却差了十万八千里。愿我们以圣人为榜样,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达到圆满融通之境。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圆融的人生境界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五千言,洋洋洒洒地阐述了为人做事之道,并用两句话点破了此道的最高境界: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

  • 《道德经》:圆融的人生境界

    齐帆齐微课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五千言,洋洋洒洒地阐述了为人做事之道,并用两句话点破了此道的最高境界: 是以圣人...

  • 圆融

    喜欢“圆融”这个词。能达到圆融级别的人,自身修行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至高境界。圆融首先给人是相处放松、舒适无负担、无...

  • 圆融的境界

    上善若水,这个说法由来已久,这其中有非常深奥的哲学理论。 但如果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例子来看,或者说从历史的发展进程...

  • 养心最高境界:动静圆融

    一、运动 举个例子,一个70kg的成年人,如果以8.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跑步,每周跑够90分钟就可以了,比如可以安...

  • 1146 | 四海生风:圆融的人生境界。【2021.10.12】

    图、文/越享生活馆 Part1 关键词:圆融、圆满、圆通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五千言,洋洋洒洒地阐述了为人做...

  • 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方面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与生俱...

  • 快速提升生命层次的关键点

    生命的境界重重无尽,华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实践着生命层层升进圆融无碍的过程,从第一参开始,善财童子转入了第二生命领...

  • 正念的奇迹|一行禅师|第六章|你前院的杏树之二

    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消失。 当了知实相的「圆成实性」,修行者就达致了「无分别智」,这是一种奇妙的圆融境界。在这境界中,...

  • 0722——出苏州记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顺乎自然,自得圆融的境界,然则现代的人相信的却是人定胜天。偏老天不服,所以春秋不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圆融的人生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xk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