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魏老师结合《丑小鸭》这本书再一次讲解了在共读中如何提出重要的问题。魏老师指出这一本书共读的关键问题是“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也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如何完成超越?大概念就是自卑而超越,关键冲突就是丑小鸭应该离开农家小屋吗?魏老师讲到,农家小屋像征了现实生活中的舒适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到了这样一个境地,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愿意离开的,不会再出去冒险,受苦,并且存在很多的不定因素。
就如现在的老师,大多数人如果职称评到了,甚至职称没评到,也不愿意报名参加各种学习群体,或者参加比赛。因为认为,我不参加照样领工资,干嘛搞那么辛苦。殊不知,只有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去历练,去挑战自己,才有可能超越自己,让自己获得成长,正如丑小鸭那样。
现在想来,确实,提出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度思考,并真正关联自己的生命。激发对自己、对身边人的思考。虽然,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确实有难度,但是,只有这样,我们的共读才能直抵人的内心,产生深远的影响,才不会就那样过眼云烟,稍纵即逝。
以前,我听课、评课时,总会提到,要让学生读到自己,不能停留在表面。现在终于明白,就是要提出这样的核心问题,找到关键冲突点,找到引发学生经验与认知冲突的关键点,才能引发师生的深度思考。
最后,魏老师又讲解了《夏洛的网》这本书的核心问题,——你是谁?是夏洛?是坦普而顿?是威尔伯?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非常关键、能引发深度剖析的问题。是夏洛?自己有过这样无私地帮助别人吗?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显然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是威尔伯?威尔伯是一个帮助的对象。魏老师说,其实,大多数人是坦普尔顿。不要觉得它那么不堪,甚至让人鄙视,其实我们这样的人。不主动伤害别人,整天忙碌,就是为了填饱肚子,生存下去。帮助别人,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找到自己的劣根,才会去思考,如何进行超越,如何像夏洛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多深刻呀!记得自己上这一本书的交流课时,提出的一个大问题是“你想做夏洛,威尔伯?还是坦普而顿?”这个问题还是太表面,只是挨着一点皮毛,没有引发学生真正对自己的认识。
最后,魏老师讲到童话就两大类,一类是成长超越型的,如《丑小鸭》,一般包括这几个环节:接受召唤——跨越门槛——经历考验——蜕变成长。还有一类是没有变化的,救助型的,如《夏洛的网》。
两种类型的故事,都要提出关键问题,在他们的经验与文本间的冲突处,引发他们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进而提升认知能力,改变自己,获得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