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儒家。儒家对偏执讲得比较少。儒家要治世,治理人世间,他是要做官的。但也讲要克服偏执,不要执着,要圆通。他这个圆通就不是根本的了,是从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意识去圆通。当然,说它是从根本上练也行。孔夫子没讲自己要成圣人,也不是让大家都成为圣人,但他也说到圣人了。他说的圣人就是三皇五帝,禹、汤、文、武这些圣人,不像道家说的那样的圣人。反过来,他又这么说:你道家那个圣人,不来治理广大群众,就想自己返朴归真去,把众多的人丢了,人也是自然的人,所以你也不对呀!儒家这么讲也是对的,儒家是在人间来治理,人间要走向自然。我记得哪本书里打了这样一个比喻,说:有沟壑之火,有太阳之火,道家修真养性是沟壑之火,是小火;儒家的治理天下是太阳之火,把一切都照上了。各家都说自己好,把自己说大点。佛家讲佛家最好,从意识练功最根本;道家讲把练功归到自然最根本;儒家讲在人世间治理最根本。他们的实质都是通过自身修炼来增强自身的本事,去逐步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由于过去没这么多科学道理,你要想认识世界就得靠自己练了功后,增强自己的能力,让脑子聪明点来认识世界。有的想认识世界的本根,这是佛家的着眼点;有的想认识自身生命活动,这是道家的着眼点;有的想认识社会规律,这是儒家的着眼点。他们都是要通过修炼之后把自身的功能提高。他们研究的范围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学说,也出现了矛盾。三家都是通过开发智慧的方法,通过练功修身,使自身的身心功能水平提高了,对世界的认识深刻了,于是各自著书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来讲,这三家所说那种超人的超人,那种神、佛、圣人是不存在的。释迦牟尼佛他超吗?80岁死了。老子,人们说他活了几百岁,说他一生下来就8l岁,他妈妈怀他怀了81年,一生下来就是白发老头,所以叫老子,这都是后世人们编的。至于他西出函谷关时多大年岁,出函谷关后怎么样了,都没记载可查。黄帝是圣人,黄帝不也死了吗?有黄帝陵嘛。三皇五帝,汤王、周文王、武王等不都死了吗?孔夫子讲他不是圣人,圣人他不敢当。儒家也讲要破除我执,要想当圣人就要破除我执。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四个毋,意识里不能要这些东西。毋意是不要主观去想;毋必,就是不要武断认为一定就怎么怎么着;毋固,不要固执;毋我,不要想我怎么怎么着。用这四个“毋”破除我执。他要求在处理事情时不要主观,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克服主观主义。其实破除偏执,就是要破除主观主义。你不要主观,要符合客观,真正符合客观了,那就不是偏执了。说简单了就是这么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