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尼先生
公号ID:全球资产配置管家
正文共:1816 字 24 图,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这是桑尼的第38篇原创文章
本文的思维导图供参考阅读前言:最近有很多坊间流言,谣传说中国已经到了“明斯基时刻”,国民经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美贸易战又让大家感受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危机感,同时又因“假疫苗事件”而让政府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等等的一系列流言蜚语。
那么,这些听起来不明觉厉的专业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桑尼将通过本篇文章来为大家一一科普。
1.塔西佗陷阱
著名的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例如,之前的“毒奶粉事件”和“假疫苗事件”等让民众感到心寒和信任感的缺失。
2.修昔底德陷阱
“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
“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修昔底德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例如当前的中美贸易战。
3.中等收入陷阱
“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意为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陷入“陷阱”的国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既丧失了与低收入、低工资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
图片来源:人民网4.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3个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5.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这一概念来自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Hyman Minsky),指的是市场中隐藏的风险突然爆发,使得资产价格暴跌并导致经济萧条;而这种隐藏风险来自经济繁荣时期中,市场过于乐观的氛围和市场主体的过度负债及投机。
明斯基时刻的几个条件,包括金融资产价格暴跌、货币市场流动性枯竭及资本金无法得到补充等在中国都不成立,不能说中国现在面临着明斯基时刻,更不能说中国已经进入了明斯基时刻。
大家可通过以下长图具体了解“明斯基时刻”到底是什么?
图片来源:财经连环话————————/ END / ————————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可在下方点赞并适当给作者一些打赏鼓励,也算是对原创内容的支持,激励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优质内容,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鼓励!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请尊重原创,感谢!
桑尼先生
CFP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拥有基金、证券、保险从业资格。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金融理财知识分享平台,关注桑尼,带你一起学理财、懂投资、多赚钱、防掉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