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论语》讲堂留影26

《论语》讲堂留影26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3-08-22 15:11 被阅读0次

2023-8-23 二十六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语音整理
我们从今天开始,继续进行论语的共同学习。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深有体会——把一件事坚持下去,确实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章孔子在讲什么呢?讲了考察人的方法。
我们以前说过,所谓的人,他不是普通的人,而是指贵族。那孔子在这里边所讲的考察人,实际上就是如何鉴定评价一个贵族,或者说一个上等人。那一般的老百姓呢?不用考察,他的品德呢,不会很高。因此也有人批判孔子啊,说孔子轻视劳动人民。
普通人在那个时代是不被称为人的,而是被称为民或者是氓,就是流氓的氓字,一个亡,一个民,就是四处流动,居无定所的人。氓,民,普通人。如果说所有人的话,那就叫众,三人为众。大概有这么样的一个规律。
我们回到文本上,发现孔子讲了三种考察人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里边有三个动词,视、观、察。这三个字呢,在现代汉语里边有微小的区别。视,是一般的看,就是一个动作;观,是粗略的看;察,是仔细的看。实际上我觉得在这里边我们不用考虑它那么多差别,它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就是考察的意思。这样,通过这个字的变化来增加语言的气势,就是说形成了排比,使这个话语显得更有文采,更有气势,而且富于变化。
“视其所以”,所以就是凭借,就是说看他结交什么人。我们说“欲视其人,看其友人”。他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那他大概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后面的季氏篇里边,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一个人结交的朋友都是高尚的,那么这个人呢,大概就是高尚的。
在我们前面讲过的这个学而篇里边,孔子也是这样教导自己的弟子的,“无友不如己者”。在后面的颜渊篇里边,曾子也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就是讲了这个交朋友的重要性。
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得高尚起来。
“观其所由”,所由啥意思呢?就是说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他所采用的手段。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我觉得他大概率不是一个高尚的人。比如我们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这些论述里边,我们觉得孔子对于达到目的采取的手段都已经给予了明确的限制。那钱财财富是人人都喜欢的,但是如果来的途径不正当,那不要也罢,如浮云。
第三呢,“察其所安”。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他心里边是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我觉得一个正常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也会犯错。但是他犯错以后呢,他心里会惴惴不安。当然如果一个坏人,一个强盗,他抢了别人的钱财,他可能心里没啥不安的,甚至,还会很得意。正如孔子在里仁篇里面说的那样,“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啥意思呢?就是说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他行仁的目的不是获利的手段。他只有行仁了,他心里才安,他不行仁就心中不安。即使由于条件的限制,他无法行仁,但是,他自己也能安贫乐道。
如果从这三个方面去考察一个人,“人焉廋哉?”他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住呢?同样的一句话,孔子说了两遍,就是加强了语气进行肯定。
总结一下,就是孔子讲如何考察一个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如果这三个方面你都考察过了,那这个人的品德呢是否高尚就一目了然,想藏也藏不住,“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杨伯峻译注

〔译〕

孔子说:“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注〕

所以:“以”字可以当“用”讲,也可以当“与”讲。如果解释为“用”,便和下句“所由”的意思重复,因此我把它解释为“与”,和《微子篇第十八》“而谁以易之”的“以”同义。有人说“以犹为也”。“视其所以”即《大戴礼·文王官人篇》的“考其所为”,也通。

所由:“由”,“由此行”的意思。《学而篇第一》的“小大由之”,《雍也篇第六》的“行不由径”,《泰伯篇第八》的“民可使由之”的“由”都如此解。“所由”是指所从由的道路,因此我用方式方法来译述。

所安:“安”就是《阳货篇第十七》孔子对宰予说的“女安,则为之”的“安”。一个人未尝不错做一两件坏事,如果因此而心不安,仍不失为好人。因之译文多说了几句。

人焉廋哉:焉,何处;廋,音搜,sōu,隐藏,藏匿。这句话机械地翻译,便是:“这个人到哪里去隐藏呢。”《史记·魏世家》述说李克的观人方法是“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虽较具体,却无此深刻。

李零讲解

观察历史,都是以现在为观察点,由这个点,逆溯过去,顺推将来。人也如此。

“视”是看;“观”是粗看,看全景;“察”是细看,看细节。三个字,都是察看的意思。“所以”,是现在怎么样。“所由”,是过去怎么样。“所安”,是将来怎么样。合起来,是说知人要知根知底,有彻头彻尾的了解。

此章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训“以”为“用”,训“由”为“经”,训“安”为“乐”(《集解》),即知所凭依,知所经历,知所乐处;一种是训“以”为“为”,训“由”为“从”,“安”字的解释相同(《集注》)。他们解释为“所乐”的“所安”,是指最后习而处之之地,其实也就是《尔雅·释诂下》说的“安,止也”,是其归宿之地。程树德说,朱熹“语盖有本”,他所本,是《大戴礼·文王官人》的“考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逸周书·官人解》有“考其所为,观其所由”,无“察其所安”,也是类似说法,[插图]可见这是古代的成说。上述两种说法,主要不同是:前说,“以”指过去,“由”指现在;后说,“以”指现在,“由”指过去。我取后说。

“人焉廋哉”,“廋”音sōu,是藏匿的意思。孔子的意思是说,你对一个人有彻头彻尾的了解,还有什么看不透的地方?什么都在眼前,藏都藏不住。(如何看人)

知行合一 作业 笑不语 作业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2018-09-26学习笔记

    VIP讲堂——Present Continuous(2018/09/26) The Present Continu...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论语》日日谈 第26期

    《论语》日日谈 第26篇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第26章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公司举办“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职业幸福感”主题讲座

    5月26日下午,我公司在多功能厅举办以“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职业幸福感”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本次道德讲堂特邀...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㈠ 沂水舞雩(yú) 释义 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原文 《论语·先进》(11·26):“...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du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