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荔枝图序
【唐】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增,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郡三峡一带。树形圆圆的像车的帷幔和车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也是绿的;花像橘子的花,春天开;果实像丹砂那样红,夏天便成熟了。果实串串像葡萄,果核像枇杷,外壳像红色的疙瘩绸,果肉外面的薄膜好像紫色的薄绸,瓤肉洁白像冰雪,浆液酸甜像甜酒和奶酪。大概情况如此,但实际上还要好得多。果实如果离开树枝,一天颜色会改变,两天香气会改变,三天味道也改变,四五天以后,颜色、香气、味道全都没有了。
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太守白乐天让从事书画的小吏把荔枝绘成图并题上字,是为了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却不是在采摘后三天以内见过的人看的。
闲情逸致题荔枝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文章结构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不仅写出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共有两段。
第一段,介绍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作者在介绍时,顺序清晰,抓住特点;而且主次分明,着重介绍荔枝果实的有关情况,因为这既是人们关注的东西,也是画上传达不出来的。
第二段,简略说明作画的时间、作者、主持人及作序的目的。
文章特色
顺序清晰,主次分明
本文在介绍荔枝的树、叶、花、果、味等方面时,顺序清晰,主次分明,重点介绍了荔枝的果实。
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白居易在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用许多人们熟悉的美好事物,如丝织品、冰雪、醴酪等,准确而又形象地描写了荔枝的色、形、味,大大增强了可感性,具体生动。
读此文,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令人每日快马加鞭运来荔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