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206509/9d9cb052013d081f.jpg)
爱情,是文学创作和影视剧,永远不衰的热门题材,也是很多人穷其一生求而不得的密码。
爱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情感现象。也是人类非理性体验的描述,爱情容易让人盲目,因为爱情自身本不遵守理性的逻辑。
两性之间的性吸引,是爱情的基本动力,而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人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因而恋爱不仅要靠感性的认识,更需要理性的思维。
爱情的心理学定义,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差的高级情感。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成熟的个体之间产生的情感,最多算是好感,既无理性,又无成熟到承担责任的地步,算不上真正的爱情。
爱情的五个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的事情”这个指标来判断。经常出现的AA制恋爱和AA制婚姻,有些老公在老婆月子里还要坚持AA,根本无视老婆生产的痛苦和冒着生命危险生产的巨大身心付出,说到底,还是不符合爱情的“奉献”的特点,说白了,就是不够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06509/0825edcded032195.jpg)
男女之间的爱情,除了满足生物本能和心理需求外,还要满足依附本能,即社会本能的需要。有“恋”才能生爱,爱必须由“恋”来支撑。恋就是与生俱来的依附本能,是“依附”的需要。所谓“依附”,就是别人只看到你飞的高不高,我却能看到你飞的累不累,内心苦不苦。有些情侣外表并不般配,却走得很长远,大概就是因为除了外表,其他方面都很般配吧,比如精神追求,彼此的理解和恰到好处的彼此扶持。
人类真正的爱情,是同时满足对性、美感、依附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
爱情,是男女双方相互依存和性、情互相给与,并彼此理解和接纳的过程。
爱情与喜欢不同。社会心理学家鲁宾研究认为:爱情不是喜欢的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情与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特异性地去寻找对方伴同和宽慰,而喜欢的对象不会有同样的作用。
第二,利他。恋爱中的人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一个人一味享受对方的付出,而不在乎对方的情感状态,算不上是真正的爱情。
第三,亲密。恋爱中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也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
爱情发展的四个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阶段。没有到制度化阶段的爱情,只能算是早夭,无论在会议中多么“美化”,也是不完整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06509/18fa1d8575933320.jpg)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不同的缺失成分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爱情,三种成分均具备才是“完美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则是“愚蠢爱”;只有亲密和激情,则是“浪漫爱;只有亲密和承诺,则是伙伴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06509/f48c7c0d999d3b75.jpeg)
哈特菲尔德认为,激情爱的实质是个体的紧张和唤起状态,被贴上了“爱情”的标签。“英雄救美”的故事容易演绎成爱情佳话,是因为在危机状态下,美女生理上高度唤起,紧张是因为英雄的出现而非危险本身。
激情和浪漫能持续多久呢?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激情和浪漫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宽容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印度学者古普塔的研究表明,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减少;而被安排的门当户对的婚姻,5年后感情水平开始大大超过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
爱情有两种亚型:
一类是由美貌与性吸引而导致的结合。美貌和性魅力会逐渐地减弱,假如婚姻缺乏其他基础,或不能过渡到以双方人格相容性为基础的爱情,往往婚姻容易出现危机。
另一类是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为基础的结合。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像体型、性魅力那样易变,所以这种结合一般能使婚姻平稳而幸福。
所以,爱情这种关系,也需要动态发展的看待,何况食物还有保质期呢。不同的是,爱情是一颗种子,需要双方无私培养,共同改变调整适应爱情发展新阶段的需求,彼此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个体才能更好的圆融自洽,怡然自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22206509/3d267c5ca82d7bd1.jpg)
PS:《心理闲话》系列文章,为《心理学》书籍的摘录,结合个人理解感悟,分享促进理解,也希望有助于给其他人答疑解惑,最好不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