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看张华老师的《世界是我们的课程》这本书,书中讲到世界名校的录取标准时,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开玩笑的说自己的女儿很有资格进入北大。
为什么呢?他说女儿在5岁时沉迷于看《西游记》,每天睡前必须要看一集,而且还问妈妈:为什么孙悟空看到的是妖怪,唐僧看到的确实孩子、老人和女人呢?
读完我不禁赞叹,这个问题真妙啊。而且是一个5岁小孩问出来的,相反,我读了那么多年《西游记》,却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小女孩符合上北大的标准。因为大学招生中要考察的核心素养,比如好奇心、批判性思维以及哲学思维都包含在这个问题中了。
晚上陪女儿时,我问她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回答说想过,也不知道真假。
但是她给我讲了另一个故事,让我觉得她似乎也有读北大的资格,哈哈哈哈。
她说有一天老师让大家用橡皮泥做荷花,她搞了半天也没做出来,可能是因为她没怎么见过荷花吧。她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会做荷花,我想要在教室里兜一圈,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学习一下。可以吗
于是小姑娘就满教室观察,看到这个同学做得好,她就请教人家;又看到另一个伙伴做得好,她也跟着学习。
兜了一圈后,女儿回到自己座位上,做出了一个让她自己满意的荷花。不过我没见过她做的荷花到底长什么样。
女儿眉飞色舞地跟我说,其实班级好多小朋友都不太会做的,但是他们不问老师,也不站起来问同学,就坐在那里。我不一样,我不会做但我会想办法。
我听完后还是很感动的,女儿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很强,强过很多大人。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很多知识,在还没毕业就已经过时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课程上没有讲过的。面对这些问题,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一刻,我觉得女儿特别棒,我狠狠地表扬了她。对了,我的女儿也5岁。我觉得她也有上北大的潜质,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