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咨询的流程,首先是建立关系,然后接着就是了解信息,确定主题,确定目标,按照传统的咨询,然后去探讨原因,制定方案,最后是行动。不管是哪一个派别,基本上都是都要把建立关系这一块放在第一位,没有良好的关系,也就没有其他。做一次咨询就有很好的效果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次咨询可能连关系还没有建立好,甚至两三次,三五次关系都未必建立的太好,更别说有特别好的效果。我们通常会很着急很着急的背后往往是什么呀?是我们很期待有更好的效果,我们希望能更快有效果, 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有效果来证明自己。但其实咨询它不是这样的,在实际中它是一个过程,需要持续的慢慢的陪伴。
2.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 儿童一定要注意边玩边谈,不要非常正式的跟他们谈话。长期做儿童咨询的话,你得有童趣,你不能有板有眼的,非常规矩的做咨询。 长期做儿童咨询的话,最好要学沙盘,绘画,但是你不一定要用那些技术分析,不一定要去分析。因为分析可能会导致我们的预设,我们很多的分析不一定是准确的。 你可以借助这些工具,仍然用焦点的理念去做咨询。儿童技能教养法那两本书,可以买来去读一读,外化那一块更好的学一学,用玩偶去跟他们对话,效果往往都是很好的。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平等对待,要把他当成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能力,有自己的应对方式的人,要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去对待。青少年是很喜欢当专家的,着重解决他们现实的具体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聊的非常具体的现实的东西,这样才可能能更好的去帮到他们。尤其是当他们对我们足够的信任的时候,他们很多的东西就会跟愿意跟我们说。作为家长的角色,关系好多时候是不到位的,我们往往会把他们视为是还小还不懂事的孩子,感觉他这也不懂,那也不会,这会人孩子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他反过来可能骨子里边就瞧不起你了,感觉你是啥都不懂,啥都不会的人。孩子的感受是,如果妈妈不说话,少说话,少唠叨点,那我就谢天谢天谢地了,那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 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当成弱者,认为他们还不行,这样的话其实就会在帮倒忙。关于青少年这一块,你一定要认为他们是有能力的,你一定要认为他们可以的,哪怕他们做的事情可能在你看来并不是那么完美。 在他们这个年龄啊,他们需要的是被认同非常的重要。老年人的特点是,怕死、贪财、忆当年。老年人需要的是尊重,跟他们去谈他们的现在或者是过去,好汉要提当年勇,不要老跟他们谈未来会怎么怎么样。 当老年人一遍一遍的给我们去说他们以前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可能在唠叨。这时候怎么办?在做咨询的时候,我们每一次都要当成第一次去听,他们更需要讲下去的勇气。 他们有很多的人生经验、阅历、感悟,这些都是他们的资源,并不需要我们来给他做更多的指导。很多人会认为自己这辈子啥都懂,尤其是曾经当过领导的,感觉自己特牛特懂,你给他讲的东西,他们是不需要的,他们需要的是他们来讲他们的东西,毕竟他自己可以很好的去梳理自己的东西。 有的事都说了一辈子了,现在还在说,那是因为每次说的时候可能都没有被很好的去对待,没有被很好的,用心的,耐心的去听。 比如说你感觉你老公刷牙的时候,牙刷没放好,或者是出门的时候拖鞋没放好,或者吃饭的时候,吃完之后要碗筷要放回去。 但是每次说完之后他都没有做,于是你可能就会一遍一遍的说,结果就说了一辈子,为啥说了一辈子,因为没有被听到。但是他感觉你唠叨死了,烦死了,你天天说,一辈子都在说这个事儿。你会感觉是:你怎么不能包容我呢?我跟你说了,你听见不就行了吗?从他的角度看,他也有他的道理,他可能就会感觉我不想这样做,你就别说了,不就行了吗?你就不能包容包容我吗?我啥都得非得按照你说的办吗?你看双方都会有道理啊,然后就会有很多的情绪卡在这了,其实都是自己在感觉没有被看中,没有被重视,然后我们就会很生气,所以我们很生气的地方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没有被足够的重视与看重。 比如说你感觉你老公刷牙的时候,牙刷没放好,或者是出门的时候拖鞋没放好,或者吃饭的时候,吃完之后要碗筷要放回去。 但是每次说完之后他都没有做,于是你可能就会一遍一遍的说,结果就说了一辈子,为啥说了一辈子,因为没有被听到。但是他感觉你唠叨死了,烦死了,你天天说,一辈子都在说这个事儿。你会感觉是:你怎么不能包容我呢?我跟你说了,你听见不就行了吗?从他的角度看,他也有他的道理,他可能就会感觉我不想这样做,你就别说了,不就行了吗?你就不能包容包容我吗?我啥都得非得按照你说的办吗?你看双方都会有道理啊,然后就会有很多的情绪卡在这了,其实都是自己在感觉没有被看中,没有被重视,然后我们就会很生气,所以我们很生气的地方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没有被足够的重视与看重。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讲理耍赖,怎么办啊?父母的角色有教育的功能,跟咨询师角色是不一样的。
3.性格特征不同人,做咨询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富有暗示者、抑郁个性者、强迫个性者,这本身其实就在预设和贴标签,不要直接就认为人家是这样的人。 灾后的心理咨询怎么做,其实做心理咨询都差不多,不管什么样的咨询,我们都是需要很详细的去探讨,去了解他们的情绪,他的状况,然后去确认他们的知觉,去看他们想要啥,他们想干啥,以及他们拥有哪些优势,哪些资源,思路其实都是差不多。不要预设他一定属于什么样的一个群体,然后就怎么去应对,因为有了预设,就会有限制,他可能本身并不一定是那样的。在生活中,对孩子,对来访者也是如此,我们不要预设他就是什么样的人。尤其是有的人比较自信,通过跟他的接触,根据自己经验,就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未必,哪怕你认为的是真的,你越认为是真的越危险。为什么?因为你认为的越是真的,你会越会坚定的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那么其中还有不对的部分呢,你认为的再准,估计也就百分之八九十,还有一些不准的怎么办?你越是认为你认为的很准,剩下的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二十几就越不准,那就会越影响后续的很多的东西。 所以保持开放的姿态,不要给别人贴上标签,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去注意。
4.对富有暗示有的人容易受暗示。说话的时候要坚定,对能量比较弱的,需要坚定,坚定了他才会感觉比较好,你坚定了,他就认为你说的是真的。抑郁个性的人有点有气无力,状态不好,要温和,要同情关切。在实际中,接触最真实状态、各种症状,才会有这些体会。强迫个性的容易纠结,他会反复的纠结是还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讲的要具有逻辑性,否则他会感觉你说的是假的,他会随时去注意你的逻辑性,然后他会找出来你中间矛盾的点,认为你说的是假的。对于内向的人要给予理解鼓。碰到有的孩子比较内向,比较拘谨,怎么办?要慢下来,允许他当下的状态,他可能真的是说不出来。不要着急的让他一定要说,我们要能接得住,扩大自己的容器,对于这样的一个状态,你要能接得住。你让他说他不说,其实更多是,不是他不说,而是他说不出来,他还没有足够的安全,关系还不是太到位,有的人是慢热,需要一个过程。这样的咨询往往非常考验你的耐心,有时候还真的不好做,那他实在是说不出来怎么办? 那就跟他爸爸妈妈先聊,给他说,要不这样,你看可以吗?先跟妈妈先聊五分钟,五分钟以后,然后你再加入进来,再一块儿探讨,你看可以吗?然后他可能就会点点头啊,表示可以。还不到不到五分钟他就开始焦虑了,到五分钟的时候焦虑就达到了顶点。此时不要叫他,他就会放松一些。过了六七分钟后,再给他做做讨,但这时候他可能还是没有准备好,此时你要接得住他,要更多的允许。他不说话,并不代表他没听,他不说话,我跟妈妈交流的时候,他依然在旁边,其实还在听。作为咨询师,也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也没有义务去教育他。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作为助人者,永远不要跟他杠上了,而是不管他怎么着,你都能接得住,你都能包容的了他,他逐渐的就会放下自身的防御。有的人可能是一种浑身都是刺儿,随时都要炸毛的状态,有的人他就会小心翼翼,非常谨慎的状态,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状态,在你这只要有足够的温暖,足够的安全,他慢慢的他就会回归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有的时候他的声音会很小,没有关系,他已经开口说话了,跟这样的孩子做探讨的时候,征询的语气去探讨,这是尊重,焦点解决是一个落实尊重与希望的学派。有的人可能是一种浑身都是刺儿,随时都要炸毛的状态,有的人他就会小心翼翼,非常谨慎的状态,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状态,在你这只要有足够的温暖,足够的安全,他慢慢的他就会回归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有的时候他的声音会很小,没有关系,他已经开口说话了,跟这样的孩子做探讨的时候,征询的语气去探讨,这是尊重,焦点解决是一个落实尊重与希望的学派。其实每个学派都特别强调尊重。建立关系排在第一位的是尊重,尊重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接纳,没有接纳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咨访关系,没有咨访关系就没有咨询,就没有效果。 每走一步我都要问问他,你看这样可以吗?就像用评量问句,可能有的老师就不愿意用,没有问他是否愿意,没有把这个权利交给他,他就会下意识的来反抗或者反驳。 比如你说的很绝对,直接认为就是咋回事,他就肯定会反抗,反驳说就不是咋回事。如果你告诉他说,我不知道你大概什么情况,我说说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对。 这样说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反驳了,就会给你他最真实的反馈。为啥?因为你尊重他了,你没有把你的东西直接就视为是真理,其实就是你把他当回事了,你给了他很多的权利、认同和尊重,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敏感多疑的人,要真诚恳切。对于依赖的人,要遵守设置,越是容易拖的人,越要非常准时的结束咨询,那些他一直都很准时的人,偶尔多给他两分钟三分钟也是可以的。 越是不准时的人,可能就需要越准时,这对他本身就会有疗效。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设置是对双方的保护非常重要。一开始不一定有太多的感受,感觉没有按照设置,也能有很好的帮助他,慢慢走下来,就会发现我们专业成长之路其实就是不断的坚守设置之路。对于被动的人,要让他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要考虑到对象的特殊性,性格特征,问题的特征,不同问题的人,处理方式是有区别的。 有的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宣泄,就给他更多宣泄的时间,有的人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建立关系,就需要给予更多的时间建立关系。那些大思路,先建立关系,了解情况,确认主题,然后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寻找资源那,探讨行动,最后总结反馈。大方向是这样的,只不过每个人在中间可能要停留的点不一样。 来访者本身是可能是属于游客行,就需要在建立关系这一块多停留,在改变他的咨询的动力这一块儿需要花更长更长的时间。最开始没有动力,完全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后来慢慢的逐渐的就有动力了,然后才会往后走。 有的人在目标这一块始终不清楚,在目标方面就需要多停留。有的人感觉没有资源,那在资源这一块就需要多停留。有的人什么都弄清楚了,就是不行动,做了一二十次,他还是没行动, 行动这一块可能就需要更多的停留和探讨。每个人的卡点不可能都一样的,不要想着每一次的咨询都是目标资源一小步。 举个例子,受委屈、受压抑的人,要尽可能让他们宣泄,尽可能让他们让他们多说。最忌讳的是给予太多的共情,为啥忌讳太多的共情呢?当你太多的共情时,包括反馈、澄清,在这个阶段都会对他们带来打扰。 所以要能稳得住,接得住他的,不管他在哭啊,在说啊,控诉啊,声泪俱下啊,你都是能接得住的。中间沉默了,你的状态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你本身不会因此而感觉尴尬,慢慢的他就习惯了,他就感觉这样挺好的,他就能更深层次的进入他自己。 所谓的顺势而为,这个势其实就是他当下需要什么,他当下需要更多的表达,那就让他表达就好了。一次咨询结束了,没有做什么很正常的,就没有做什么好了,那接下来继续做。对于自卑的求助者,要给予鼓励,或者说赞美。 你的赞美不一定是他认同的,但你仍然可以给。赞美更多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欣赏,而不是说随意找到什么就说什么,尽量用那个自我赞美,要多去探讨他这个点儿是怎么做到的,去探讨他这个改变是怎么来的。对于非常自信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赞美,他思路其实是很清晰的,需要的是陪着他去梳理就好了。对于自卑的求助者,要给予鼓励,或者说赞美。 你的赞美不一定是他认同的,但你仍然可以给。赞美更多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欣赏,而不是说随意找到什么就说什么,尽量用那个自我赞美,要多去探讨他这个点儿是怎么做到的,去探讨他这个改变是怎么来的。对于非常自信的人,不需要更多的赞美,他思路其实是很清晰的,需要的是陪着他去梳理就好了。对于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沉着,语言要肯定,方法要果断。对于危机状态的人,我们要做的更多的还是要能接得住他,跟他探讨坚持下来或者活下来的力量有哪些,然后看看他怎么想的,少谈原因,少谈他为什么想放弃,多谈是什么让他再坚持。不管对于什么状态的人,最终都是要确认他的知觉,确认他想干什么,他在乎什么,他希望如何,最终都要都要回归到这上面去。 如果不回到这上面去的话,就很难帮助到他。如果他一直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一直说说负向,怎么引导?这时候要考虑他是不是有抑郁,有没有在服药,有没有去医院,是否需要去医院。如果他在危机的状态下,一直说活着没有意思,一直只看负向面,可能就突破咨询的原则,需要把这个谈话的时间变长。比如说危机的时候,谈话可以是好几个小时的,并非都按照五十分钟了,也不是必须一周一次,下也可以一周几次或随时,今天聊完之后,明天接着聊。这危机基本解除了,他不再想死了,回到他自我成长里这块,仍然要按照咨询的设置进行。
5.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循序渐进就是逐步的去确认,去探讨。 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就是跟对方探讨是什么,让他来做这个咨询,问他是什么让您选择来这聊一聊呢?能说的再多一些吗?这个时候他可能就给你讲他的很多很多东西。他讲的每一个点,都需要去给他做一些探讨。这一块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呀?当时是什么样的一个感受啊?一会儿可能会连到其他的方面。这就是摄入性会谈,非常广泛的去收集他所有想聊的内容,然后去探讨,去交流。 这样慢慢的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他其实想聊的有几个主题,来访者把大概几个方面的情况都说的差不多了,再去问他,如果你来总结一下的话,刚才你说的大概是哪些方面?请他来做总结,当然候咨询师也可以做总结。通过刚才的探讨,我听到你在这些方面也想有更多的交流,是这样吗?这就是在循序渐进,从最开始的时候去先撒一个大网,看看他想干嘛,用开放式提问,接下来可能他会兜兜转转,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这个网足够大,他怎么着都行,聊哪一块都行。 慢慢的好像聊的差不多了,他自己感觉说的差不多了,开始往里收,去给他探讨刚才讲的这些方面可能是哪几个主题,然后跟他探讨,先聊那个问题,是什么让你想先聊这个问题。 这中间没有一点想更多的去推进他的意思,一旦你想着如何快速去推进,他就会感觉到不舒服。就像游泳,他想往东游,你把他给扯回来,他就会感觉不舒服。他游就游呗,你说他一直往东游咋办呀,那就游嘛,游到一定程度他就不游了,他不会一直游一直游的。他游十次了还得游怎么办?那说明他需要啊,就让他游嘛啊,更多时候他游一会儿他就不游了。所以我们就需要容器,你这个容器能容得下他。然后慢慢的他就会说,其实我要说的就这些,这个时候再去给他做探讨、做总结。咨询的时候,一定要聊得细,因为聊得细才能看得清。如果我们自身是有卡点, 聊到有的和我们高度重合的话题,我们会下意识的躲避,不想聊太细。比如自己小的时候可能被父母打有阴影,这时候我们可能下意识就不想聊了。如果你的卡点还没有解除,你就不想谈。 当他聊到父母吵架的时候,你想到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也是天天吵架,快烦死了,都没法活了,你就下意识的不想聊这一块儿,下意识的去回避一些东西。来访者想聊的,但是我们自身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或者我们自己是有预设的,我们认为他就是回事儿,这个时候我们就听不到我们以为的以外的东西了,带着答案去探讨,一直按照我们的思路往前走,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就听到了,也就聊的不细了,因为你不好奇了嘛,你已经有答案了,你已经知道了,你也就不好奇了。 咨询的时候不要着急的去解决问题,才能聊得更细。 焦点解决主张更多的去聊正向,并非说不能聊负向,也可以聊他的负向,聊他的问题,聊他大概的情况。 只不过更关注他的知觉,他的想要的,他的目标,他的优势资源,更关注于这一块而已。如果当事人聊负向,我们就认为不能聊这些,我们在这一块就不好奇了。如果更多的去探讨他的负向,会不会让他的负向更多呀?会不会让他更纠结?有了这些担心,我们就在这些地方可能不是那么好奇了。 其实如果来访者想探讨,都是去做探讨的,都会陪着他去探讨,问他这块可以多说一些吗?那探讨这些的目的是啥?目的是找到他更在乎的是什么,他想干嘛,他希望如何,可以去重新建构。 从你刚才讲述的这些事情里边,我听到你可能是比较在意什么,然后对再进行重新建构,他就会在这一块儿上有更多的变化。咨询的时候不要着急的去解决问题,才能聊得更细。 焦点解决主张更多的去聊正向,并非说不能聊负向,也可以聊他的负向,聊他的问题,聊他大概的情况。 只不过更关注他的知觉,他的想要的,他的目标,他的优势资源,更关注于这一块而已。如果当事人聊负向,我们就认为不能聊这些,我们在这一块就不好奇了。如果更多的去探讨他的负向,会不会让他的负向更多呀?会不会让他更纠结?有了这些担心,我们就在这些地方可能不是那么好奇了。 其实如果来访者想探讨,都是去做探讨的,都会陪着他去探讨,问他这块可以多说一些吗?那探讨这些的目的是啥?目的是找到他更在乎的是什么,他想干嘛,他希望如何,可以去重新建构。 从你刚才讲述的这些事情里边,我听到你可能是比较在意什么,然后对再进行重新建构,他就会在这一块儿上有更多的变化。
6.深入了解求助者后,第一步是明确他想解决的问题。第二步进一步了解他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就了解问题的情况。第三步,通过对他的言行的反应,澄清来访者的真实的想法,就是确认他的知觉。第四步,探讨原因。第一步明确问题,其实就是跟他做探讨他想干嘛,但是我们不能直接问他想干嘛。今天来这,你可能想聊些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或者想聊一些什么呢?今天是什么促使你过来呢?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去给他做探讨啊,这就是在明确他的问题,但他有可能他也不知道,这是很有很有可能的。他也不知道怎么办,那我们就说说看。那你能说说看吗?看能想到什么,说什么都没有关系。这个时候你要鼓励他,当他说他也不知道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聊着聊着可能就能找到他比较想解决的,想探讨的问题。心中有一个思路在,但又不要紧盯着这样的一个思路。开始他有可能不知道他的问题,没关系,那就先聊着再说,聊着聊着就可以问问他,现在你有更想聊的话题了吗?今天你比较想聊的话题是什么呢?这个时候他可能会跟你说一堆东西。然后再跟他探讨,你能讲一讲吗?在你说的这些话题里面,你可能比较想聊的是什么?你比较在乎的是什么? 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会希望如何?你现在最想先解决的是哪一个,你最想先探讨的是哪些?当然也可以用关系问句去问他,如果谁在这,他可能就会知道呢,或者你猜谁可能会知道呢?他也可能会说,我感觉谁都可能不知道。 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了,作为助人者,有的时候就接不住了。一旦接不住,就容易有情绪出来。碰到这样的情况你怎么接呢?咨询的时候可能会有各种比较让你难接的, 这种场景出来你怎么办?你最想先聊什么?猜猜看如果有可能的话,可能会是谁知道呢?当然也可以万能问话法,就好奇是什么让你感觉没有人知道呢?在这样的一个情境里边,我们要做的是能接住他,给他以回应。 你问个啥,他都说不知道,他说他感觉没有什么想聊的,都那样吧,随便吧,没啥要聊的,我感觉我挺好的。这个时候最难的就是,你能不能接得住他啊,你会不会就感觉你挺好的,你来干嘛来了,你没啥要聊的,你做啥咨询,那要不咱就不聊了吧! 尽量不要评价他,要不然他会说你为什么这样评价,所以尽量的不表达自己的东西。 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做实际的咨询约练,就像要练习射箭,要上阵杀敌,前提是先练习,先练死靶子,死靶子都不能一下子打中圆心,甚至连那个靶子都打不住。 那你怎么去上阵杀敌?先练能打中靶子,再练能一箭打中靶心,再练打中活把子,再上阵杀敌,这是一个过程。通过大量的实操,再做好做的,做的有效果了,再去接触相对难的,逐渐的成长自己,这是一个过程。 第二步了解他的来龙去脉。可以按照(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 七个W探讨。是不是这些方面一定要全部了解?不一定,看情况,聊着看,这些方面都是可以了解的,但是并非说这些方面都一定要了解,或者说都一定要聊出来答案。我们只是说这些方面都是可以了解的方向而已,有时候他可能说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忘了是怎么回事,或者他在滔滔不绝的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在讲别的东西,也没有必要非得要倒回来,那样的话咨询就不顺畅了。只需知道要聊这些方面,了解大概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跟谁有关,在什么地方发生的,给他带来什么了?在焦点解决里边,在了解问题的时候,除了刚才所说的这几个w,还有要去确认他的知觉,在了解的同时去探讨。问他是怎么想的,他的感受是什么?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意义或者影响是什么? 第二步了解他的来龙去脉。可以按照(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 七个W探讨。是不是这些方面一定要全部了解?不一定,看情况,聊着看,这些方面都是可以了解的,但是并非说这些方面都一定要了解,或者说都一定要聊出来答案。我们只是说这些方面都是可以了解的方向而已,有时候他可能说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忘了是怎么回事,或者他在滔滔不绝的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在讲别的东西,也没有必要非得要倒回来,那样的话咨询就不顺畅了。只需知道要聊这些方面,了解大概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跟谁有关,在什么地方发生的,给他带来什么了?在焦点解决里边,在了解问题的时候,除了刚才所说的这几个w,还有要去确认他的知觉,在了解的同时去探讨。问他是怎么想的,他的感受是什么?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意义或者影响是什么? 焦点解决也会探讨一些原因的,了解信息后,再去解决问题。诊断结束后,按照咨询的程序,去跟他探讨目标、资源、一小步的行动。开始就去确认,去探讨他想干嘛,所以见效果快一些。见效快,并非说它短程,就不能做的咨长程的咨询,焦点解决也可以做好久甚至几年的,他只是见效快而已。 第三步,通过对求者言行的反应,澄清他真实的想法,确认他的知觉。但是这个确认知觉跟焦点解决的确认知觉还不是太一样,当然也有相通的地方,都是在探讨他的感受。焦点解决确认知觉除了探讨他的感受之外,还在确认他在乎啥,想干嘛啊,有什么期待,有什么希望。每走一步都要记得去确认,但是确认他的时候还要注意你不要拿你以为的去确认,有的时候可能在我们心中就已经有答案了。当心中有答案,然后再去确认,其实是预设。只是好奇去问他,对于这件事情,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然后他说完之后,给予反馈,就是在澄清他说的东西。 刚才我听到什么,不一定对啊,是这样吗?你关于这一块儿你能说的再多一些吗?始终怀有好奇之心,好奇的前提是未知,好奇了后才能具体化。第四步,深入探讨它的深层原因。焦点解决不是完全不探讨原因,只是没有更多的把精力放到这上面而已。 比如说其他学派可能会花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去探讨原因,百分之三十的时间探讨解决。焦点解决可能是花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去探讨原因,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去探讨解决。就是比例上不同而已,并不是一定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探讨原因,要从生理、心理、社会这三个方面去探讨,身心是一体的,生理的原因会导致心理变化和社会功能。身体不舒服,可能说话比较冲,人际关系可能会出问题,心里比较烦躁,生理就会受影响。 心里烦躁的时候,可能就会导致你吃不下饭,就生理了。比如失恋了,心里就会烦躁,身体上就可能不舒服,生理上就会受影响,它三个是相互影响的。回归到焦点的主题上,他在乎啥,他想干嘛啊,以及他有哪些资源,他可以做什么行动。
7.探讨目标。不管哪个学派都是格外的看重咨询目标的。没有咨询目标,谈话可能就可能天马行空,所谓的心理咨询,就是有目标的谈话。如果没有咨询目标怎么办?没有就没有,先别管它。就像出海航行的时候,有的地方因为磁场的原因导致磁盘失灵了,罗盘定不了位了,怎么办?小心翼翼的继续走,别碰着暗礁了就行,走着走着可能就找到一个方向了。也可能转悠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就继续转悠着,说不定哪天转悠着就找到一个出口。尽量的要有咨询目标,但也可以暂时没有咨询目标,没有咨询目标并非就不能帮助到他,并非就一定没有效果,没有咨询目标照样也可以有效果,目标跟效果并不是说是一个必然的关系。只是尽量的要有咨询目标,有了咨询目标就有了灯塔,通过探讨他想干嘛,弄清楚了大方向,才能更好的去帮到他。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实现的目标, 要以来访者为主,他想干嘛,他想要什么。在焦点的咨询里,几乎是以他为主,除非他提的目标不符合咨询目标的特征。比如他想解决追到女朋友的问题,这是个具体的问题,一般是不能作为咨询目标的,但你也可以跟他去做具体的交流。好多时候我们聊的都是具体的问题,心理咨询又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怎么办?聊具体的问题时候会有点混,就不要太管这一块,回到焦点的核心理念上来,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有时候感觉有点混,没有关系,要记着做咨询有效才是根本,有的时候不清晰,有的地方不清楚,没关系,只要做咨询有效,能相对帮到对方,那就可以。这是最重要的,并非每一个点都要抠的非常的细,每一个词专业名词都要抠的非常的细。你可以精益求精,但最重要的助人才是根本,一定要把这个放在第一位。
8.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实现的目标, 要以来访者为主,他想干嘛,他想要什么。在焦点的咨询里,几乎是以他为主,除非他提的目标不符合咨询目标的特征。比如他想解决追到女朋友的问题,这是个具体的问题,一般是不能作为咨询目标的,但你也可以跟他去做具体的交流。好多时候我们聊的都是具体的问题,心理咨询又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怎么办?聊具体的问题时候会有点混,就不要太管这一块,回到焦点的核心理念上来,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有时候感觉有点混,没有关系,要记着做咨询有效才是根本,有的时候不清晰,有的地方不清楚,没关系,只要做咨询有效,能相对帮到对方,那就可以。这是最重要的,并非每一个点都要抠的非常的细,每一个词专业名词都要抠的非常的细。你可以精益求精,但最重要的助人才是根本,一定要把这个放在第一位。 商定咨询目标的时机有哪些。第一个先进行诊断,确定它是否属于咨询的范畴,再确定是否属于你的范畴,再具体的去了解他的情况,看看他大概怎么回事。由于学习状态不良而导致的问题,做了一下诊断,感觉已经达到了神经症的范畴,不属于咨询的范畴了,最多能做辅助。其实焦点解决也做诊断,只不过有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明显而已。这些环节都是有的,他大概是什么情况?要有一个大概定性,不一定要告诉他,接着去探讨,看看他想干嘛,他想聊的主题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想聊这个主题,主题下边可能包含好多个小主题,接着分别探讨这几个小主题,从宏观到微观,从笼统到具体。 越探讨到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事儿,越能更好的帮到他,不然的话可能就帮不到他。心理咨询就是在非常具体的点上去跟他做探讨和澄清,让他越来越弄清楚自己的东西,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但知道他要聊主题,还要弄清楚是什么让他想聊这个主题,还弄清楚希望通过聊这个主题得到什么。 商定主题的时候,要弄清楚的一系列的东西,他就知道他可能最看重的、最在乎的是什么。最开始可能认为他的情况是孩子导致的,聊了一会儿发现是跟爱人的关系导致的。这一块非常重要,通过澄清,对他本身就有了思考,这样的话咨询就有了效果。商定主题的时候,就已经能开始对他有帮助。个案概念化,就是对他有个大概的了解,只不过焦点解决不特别看重这一块内容而已,每个学派都有每个学派的个案概念化。 焦点的个案概念化,就是他大概属于什么样的一个情况,想聊什么问题,看中的是什么,在乎的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自己有哪些优势,哪些资源。个案概念化,不同的学派用不同的理论理念去解释来访者,焦点解决通过跟他探讨他想要什么,他有哪些优势,哪些资源啊,哪有哪些尝试等等,形成了对整个人的看法,这就是焦点的个案概念化问题。商定主题之后,接下来就是探讨目标,主题跟目标是不一样的。主题就是想聊的话题,目标是就这个主题希望实现的一个状态,一个结果。这是它们的区别,所以一定是先定主题,然后才是目标,不定主题,就没有目标。主题没定的话,即使谈目标,谈的内容往往跟他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太相关。 每个学派都强调先定主题,再定目标,,就是了解情况,确定主题,然后探讨目标,要花一次咨询的一大半时间。一般都太快,对方刚说一个事儿,就开始把它当成了一个主题,当成目标了,接着就会去了解他的例外。学习不好,就问他,有没有学习比较好的时候,直接到例外了。太快了,要花好多的时间详细聊,慢慢的才聊到目标。 这个过程还要从系统观的视角去探讨,问他身边的人怎么看,有谁知道这件事儿,他们怎么说啊,他怎么看,爸爸妈妈怎么说,怎么看,他们有什么反应,你有什么感受等等。 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跟他做探讨,最起码有个系统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然后制定咨询方案,其实实际咨询的时候,并没有刻意的去谈方案,但是方案已经在里面了,当然目标也属于方案里边的。
9.咨询目标的七个特征。第一个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第二个是积极,第三个是具体或者量化,第四个是可行的,第五个是可评估,第六个是双方统一,以来访者为主,对方双方都接受,第七个是多层次的统一。咨询目标的七个特征。第一个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第二个是积极,第三个是具体或者量化,第四个是可行的,第五个是可评估,第六个是双方统一,以来访者为主,对方双方都接受,第七个是多层次的统一。第一个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咨询一般能做的是哪些方面,一般指的是他有心理障碍,适应问题或者说发展的问题,能做的就这三个方面。他有焦虑,恐惧,情绪低落,心情不好,闷闷不乐, 因为某件事导致他状态比较差,这都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当然不一定达到障碍,也可能是适应性的问题,发展性的问题,比如说他不知道自己选哪个专业,不知道人生怎样规划,这些都属于咨询的范畴。目标是希望实现的一个状态,就是希望通过探讨实现的状态,希望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那目标与结果有什么区别?目标与结果是两个词,应该用到不同的领域,目标一般不跟结果比较。 第二个是积极的。做咨询可能会是痛苦的,甚至状态还不如以前。 是不是咨询就没效果呢,当然不是,可能他以前是麻木的,现在他有知觉了,开始能有痛苦了,能有哭泣了,开始变得有知觉了,这是好事,不要以为感觉不如以前,就没效果。做一段时间咨询,反而情绪更糟糕了,更多愁善感了,说明他开始有思考这些的能力了,以前可能没有思考这些的能力,就是一种麻木的状态,他就不接收那些东西,现在开始有能力去接收了。虽然是痛苦的,其实是在向前进的,需要做的是让咨询持续进行,但有的可能感觉不好,就停了。 就像服用药物一样,有的药物吃完之后,就不舒服。有一些反应反应是正常的,但有的他感觉不正常,就受不了,然后就停掉了,结果就会导致更糟糕。咨询并非都是快乐的,并非每次咨询完之后都是感觉比较好的。 咨询完之后,他的感觉不是那么好痛苦,就让他痛苦着,有的时候痛苦是一个蜕变必经的阶段,要顺势而为。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咨询需要按疗程收费,因为按疗程收费的话,因为已经交过费了,所以他即使痛苦,他该来还是来这样,他的效果可能会持续。那如果没有按疗程收费,他可能一痛苦他就不来了,他不来,前面的那些努力就前功尽弃了。如果他选择回避,有可能他回避的问题才能很好的帮他。我们是面对问题的,而非是为了能让他心情更好,暂时太痛苦了,要逃避一段时间,那也可以,也不是不行,我们也要去探讨是什么让你想这样?要顺势而为,对他有帮助就好。一个疗程一般五次、十次、十五次、二十次都有,一般是十次的比较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