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思考经济生活时,会从三个基本问题出发。第一,该生产什么,要生产多少,必须提供市场多少才够?像面包店这类商家,便经常面临到底该烤蛋糕还是面包的抉择。大企业和各国政府也一样,必须不断面对类似的问题而做决定。例如,原油该用来生产汽油还是塑料花?钢铁要用来制造汽车还是刀子?城中心的地皮要拿来盖学校、银行,还是开舞厅?第二,谁来接手生产的工作?是面包店里的师傅,还是面包工厂?生产地该在日本还是德国?或者巴西?还是柏林附近?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第三,该如何分配生产出来的成品?谁可以得到?又该得到多少?这三个问题便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所有具有稀少特质的事物,都得小心处理,并做合理分配。
就理论而言,上述问题可以有三种解答:第一,暴力,直接用暴力强占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方法直至今日仍然到处可见,如因为抢夺钻石矿场、油矿、水源所有权,或是土地所引起的战争等。历史上大部分战争,多半是因为觊觎别人手上更大的蛋糕所引起。除去战争,抢劫银行或加油站,也是类似的行为。而抢劫,则更常发生。第二,国家决定,所谓的计划经济(plannedeconomy),就是将所有问题,例如,谁来种何种农作物,该拿多少面粉来做面包,或如何分配面包等,都交给国家来做决定。这种方法听起来颇为理性,可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其实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直到1990年前,所有东欧国家都施行计划经济,也全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人们再也受不了总是要排很长的队伍才能买到肉或奶酪等日常生活用品,这说明国内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现今的德国东部地区,当时还是一个独立国家,正式国名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eutscheDemokratischeRepublik),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历史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两德重新建国时,两者的客观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但发展结果却大为迥异。计划经济里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切由中央计划统筹,由政府官员考虑,决定人民需要什么。但是计划通常很死板,且无法随时变通。而且,在这种制度下,一位特别勤奋工作的人,除了可能得到一面奖牌之外,并不会获得其他如加薪等实质报酬。总之,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不奖励勤奋,而且常常不知道人民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市场机制(market mechanism),想象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巨大的市场,买家和卖家全都聚在这里,对着想买及想卖的商品讨价还价。不管商品是巧克力、地皮,或是原油,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以买下它。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在欧美各国,在全球其他地区或多或少皆可通行,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每个城市都有市场,大部分市场都有其开放时间的限制,只不过经济学家口中的市场定义不太一样:无论在何处,只要有一个买家与一个卖家产生联系,就算在网络上也一样,皆可称为市场。而且,对经济学家来说,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跟传统市场的运作,并没有任何不同之处。economy)。每个城市都有市场,大部分市场都有其开放时间的限制,只不过经济学家口中的市场定义不太一样:无论在何处,只要有一个买家与一个卖家产生联系,就算在网络上也一样,皆可称为市场。而且,对经济学家来说,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跟传统市场的运作,并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