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655331/e83e4ae003793658.jpg)
看了这一章节,让我想起03年或者04年流行的一件事,苏州有一家小店,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张明信片。
那个时候感觉特别的好玩。
和未来的自己对话。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们总是期待未来的我们会变得比现在更加健康,更加自控,更加有能力。
我们也会期待未来的我们能够做到现在不能做的事情。
然而科学的实验表明,未来对于我们就是一种看不到的奖励,会让未来变得抽象起来,对奖励系统的刺激作用也会减少(多巴胺减少)。
我们会把未来的自己想象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这是一个令人费解但却不难预测的错误。
我们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了,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到现在的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可能解救现在的自己,不让他受到太大的压力。我们会给未来的自己增加负担,就好像那时的自己是个陌生人一样。
怎么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觉呢?
有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会做什么。想象的越详细越逼真越好。
当时的环境,和什么人在一起,温度如何,光线如何。充分想象能够激发我们的改变,让我们更加自控。
另一个办法是想象一下未来有两个自己。
一个我们希望成为的自己,那个人能坚持锻炼,身体健康,充满能量。
另一个是我们害怕的自己,懒散度日,毫无活力、体弱多病。
同样想象的越详细越好。
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减少我们对未来自己的错误的预估,让我们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