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23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00:31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23

前面举了两个例子,举舜的例子,体现智,举颜回的例子,体现仁,下面有举子路的例子,体现勇。共是三个案例,体现三达德。

下面是《中庸》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路来问孔子什么叫强,孔子的回答相当有意思。他先问子路,你问的强,是哪个强?是南方人的强?,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自己的强?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先是把强分为几个类型,要想解答子路的问题,给强下个定义不就完了吗?孔子为什么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孔子是启发式的教学,他在启发子路就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孔子接着自己往下展开,把强分成了南北两派。

“宽柔以教”,宽厚、柔顺,并用这种方法来教化人。“不报无道”,“无道”,就是不合理的做法,不报就是不去报复,对于他人的无理做法不去报复,就是有涵养,有包容忍耐的精神,这是南方人的强,提倡在宽容和忍耐上自强,这是君子应该坚守的,所以叫“君子居之”。孔子评价这是君子的做法。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衽”作名词讲的是席子,这里是作动词,指的是把什么做席子。“金”是兵器,“革”个是甲胄。把兵器和甲胄当席子一样坐在屁股底下,这是古代出征打仗时的习惯,在行军途中休息的时候把甲胄脱下来垫屁股底下坐着休息。坚持这种生活方式,一直到死都不厌倦,这是北方人理解的强,而强者坚持这种做法。

孔子在这里把南北两种强的特色描写出来,而且称坚守南方这种强的是君子,坚守北方这种强的是强者,显然,对南方之强评价要高一点。

但是,孔子对这两种强都不欣赏,因为都不符合中庸精神。南方的强是柔到极致的强,北方的强是刚到极致的强,一个是阴柔的极端,一个是阳刚的极端,正是“执两”的两个极端,都不是中庸。

摘自:《中庸别讲》

作者: 杨军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23

    《中庸》日课23 前面举了两个例子,举舜的例子,体现智,举颜回的例子,体现仁,下面有举子路的例子,体现勇。共是三个...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 🎏《中庸》日课69

    《中庸》日课69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末”是结尾,指武王晚年,周武王晚年接受了上天的成命,这叫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gd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