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每年的一度的高考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作为曾经两次走进高考考场的我,我想借此回忆一下我的高考。
1999年的夏天,父亲用一辆我也不知道年龄的二八大杠载着我去学校查分数,结果我一分之差没达到录取分数线,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父亲载着我回去的路上,许多乡亲询问成绩如何,都被搪塞回去,那几天的晚上,躺在院子里纳凉,父亲问我是复读还是怎么着,我无法回答。此时,我们县城的第三所高中成立了,是一所民办高中,同村的一位叔叔在学校任教,劝我去上,我犹豫再三,父亲还是送我回原学校复读,但是复读了一周,我忍受不了复读的种种,决定去上高中。就这样,我成了这所民办高中的第一届学生。报名的那天,母亲骑着自行车载着我骑了十几公里路到学校报到,结果还提前了一天,第二天母亲又载着我到学校,这次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住校,很舍得不母亲离开我,恰巧,校长路过开导我,我才依依不舍目送母亲骑自行车离开。心中不禁一阵酸楚,我的高中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记得最清楚的是第一次住校的前两周,因为我性格内向,没带多少零花钱的我,不好意思向同学借钱,每天两个馒头加辣酱,坚持了两周,最后回家时,身上只剩了两张开水票(每张一毛)。我并没有和父母讲这些,但是我知道,我要改变。此后,我和同学逐渐熟悉起来,学习生活步入正规。因为我们是这个县城第三所高中,且是第一届学生,都是中考落榜生,校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三类的苗,结出一类的果。但是我们这些苗在高考复习的最后有时连复习资料都缺乏。有的老师也提醒我们,即使这次高考你们考不上,也要尽力考,争取考到县高考补习学习,少交点钱,这句话还真应验了。2002年高考的前一天傍晚,我站在教室前的廊柱前,望着即将落山的夕阳,心中五味杂陈,今年的高考会怎样,考不上的话,我到山前面的高考补习学校再来一年?那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那年,我们学校没有一个上本科,有些人虽然达到了专科线,但是要么没去上,要么就去复读。我离本科线差了一百多分,注定我是要复读。带着惆怅,我和其他两所高中的学生一同编进了高补十四班。每天是高强度的复习练习,一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可能是按入学成绩分配座位,我被分配到倒数第二排,在这个拥挤的教室里,我患上了鼻炎。那时候也没有过多的零花钱买卫生纸,就用用过的试卷揉软了擦鼻涕,每天能整一筐,到大学时这个毛病才渐渐好了。每周五下午下课后我就骑着花五十元钱买来的二手自行车骑车半个多小时回家,周日下午带着母亲准备的咸菜和煎饼返校。2003年那年的非典时,学校不允许父母到校内送饭,只能在大门外等着,让自己的孩子出来拿。我的母亲骑了十几里路到大门口,不识字的她好不容易让一个其他班同学给我带了个口信,让我到门口取回了母亲带给我的咸菜和吃的。现在回想那次送饭的经历,我心中一阵酸楚,母亲为了我,付出了太多…….,虽然母亲已不在,但是当时的情景至今无法忘却。在经历一年的煎熬之后,我迎来了2003年的高考,这次高考时间由将原来的7月改为6月,一个同样热浪难耐的时间。当时的我从容的走进考场,从容的走出。考完之后,父亲从干活的工地骑着他那辆不知年龄的自行车到学校帮我把行李带回去,我们父子俩一人一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我的心依然忐忑不安,能够考好吗?考不好我该何去何从?但是我的高考生涯至此结束了。
最后查分得知,我的高考成绩离二本线差了十多分,本科是无望了,只有上个专科。也许这就是我的命。一个脑袋开窍比较晚的人也许就是这样吧。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父母依然为我高兴,我已经尽力了。今后的路怎么走,还要看以后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我进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的专科,成了那所大学的最后一届专科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国企工作至今。
回想当年,中考时父亲用自行车载我去查中考分数,母亲用自行车载我去高中报到,父亲又在高考结束后用自行车帮我载回高中时的所有。我感觉,这一切让我记住了父母的对我所做的一切,我的高考也随着自行车开始、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