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事件的生命周期
-
1.手指触摸屏幕产生一个事件
-
2.系统响应
IOKit.framework将该事件封装为IOHIDEvent对象
IPC进程间通信,通过 mach port 转发给SpringBoad进程
触发主线程runloop的source1事件源回调
如果当前有app在前台运行则将触摸事件通过IPC传递给前台APP进程,否则由桌面系统处理
- 3.app响应
APP进程的mach port接受到SpringBoard进程传递来的触摸事件,主线程runloop被唤醒,触发source1回调
source1回调又触发了一个source0回调,将接收到的IOHIDEvent对象封装成UIEvent对象
source0回调内部将触摸事件添加到UIApplication对象的事件队列中
事件离开队列后,UIApplication寻找一个最佳响应者(hit-testing)
结果:找到响应者被捕获消耗或者未找到响应者释放该响应
runloop进行休眠,等待下一个事件唤醒
mach port 进程端口,各进程之间通过它进行通信
SpringBoad 系统进程,可以理解为桌面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和分发系统接收到的触摸事件
为什么把事件放到队列当中,而不放到栈当中?
- 队列是先进先出,栈是先进后出,先发生的事件当然首先处理,所以把事件放入到队列当中而不放到栈当中
寻找事件的最佳响应者
-
事件的传递
- UIApplication首先将事件传递给窗口对象(UIWindow),若存在多个窗口,则优先询问后显示的窗口
- 若窗口不能响应事件,则将事件传递其他窗口;若窗口能响应事件,则从后往前询问窗口的子视图。
- 子视图若不能响应,则将事件传递给上一个同级子视图;若能响应,则从后往前询问当前视图的子视图。
- 视图若没有能响应的子视图了,则自身就是最合适的响应者
自下而上,依次询问是否能够响应该事件
优先询问后添加的子视图,即子视图数组中靠后的视图
UIApplication ——> UIWindow ——> 子视图 ——> ...
视图如何判断能否响应事件
- 每个UIView对象都有一个 hitTest:withEvent: 方法,这个方法是Hit-Testing过程中最核心的存在,其作用是询问事件在当前视图中的响应者,同时又是作为事件传递的桥梁。
hitTest:withEvent: 逻辑
若当前视图无法响应事件,则返回nil
若当前视图可以响应事件,但无子视图可以响应事件,则返回自身作为当前视图层次中的事件响应者
若当前视图可以响应事件,同时有子视图可以响应,则返回子视图层次中的事件响应者
-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3种状态无法响应事件
if (self.userInteractionEnabled == NO || self.hidden == YES || self.alpha <= 0.01) return nil;
//触摸点若不在当前视图上则无法响应事件
if ([self pointInside:point withEvent:event] == NO) return nil;
//从后往前遍历子视图数组
int count = (int)self.subviews.count;
for (int i = count - 1; i >= 0; i--)
{
// 获取子视图
UIView *childView = self.subviews[i];
// 坐标系的转换,把触摸点在当前视图上坐标转换为在子视图上的坐标
CGPoint childP = [self convertPoint:point toView:childView];
//询问子视图层级中的最佳响应视图
UIView *fitView = [childView hitTest:childP withEvent:event];
if (fitView)
{
//如果子视图中有更合适的就返回
return fitView;
}
}
//没有在子视图中找到更合适的响应视图,那么自身就是最合适的
return self;
}
- pointInside:withEvent: 这个方法,用于判断触摸点是否在自身坐标范围内。默认实现是若在坐标范围内则返回YES,否则返回NO。
不能响应事件的条件
- 不接收用户交互 (userInteractionEnabled = NO)
- 隐藏 (hidden = YES)
- 透明 (alpha = 0.0 ~ 0.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