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散记

作者: 东嘉驿亭 | 来源:发表于2022-09-08 06:5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原发于《浙江林业》游山玩水栏目,文责自负
    一、走近仙岩

    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朱自清先生的《绿》,就对仙岩有了初步的好感,后又在别处看过梅雨潭的风景照,觉得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美景“真实不虚”,那山、那水、那亭、那树、那幽静的石板路,确实是令人向往的。

    中学至今,已有十余年了,我所向往着的仙岩,却一直不曾成行。去年有两次,差点儿就到了仙岩了:一次是在五月,我和朋友从龙湾千步梯上大罗山,过天河东、西水库,然后从茶山下。在天河西水库附近的路上遇见几位往仙岩走到驴友,他们说这条路风景很好。我当然的相信的,仙岩风景这么好,那通往美丽风景的路也应该是不错的,可惜我们是嫩驴,不想随便改变自己的路线,所以没有去仙岩。另一次是在九月,和几位同事去仙岩办事,到了仙岩镇政府,离仙岩景区大抵只剩一步之遥了,却因公务在身,没能去看看梅雨潭。很是遗憾。

    这个周末,终于安排出时间去仙岩,心情很不错。炎炎骄阳,烈不过内心的喜悦,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但起码,在公交车上颠簸的一个多小时里,我精神一直很好,内心念叨着,梅雨潭,我终于来了。

    二、圣寿禅寺

    大罗山多寺庙,古代如此,现在亦如此。所谓盛世兴佛,改革开发这些年,环大罗山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口袋饱满了,就慢慢开始关心起心灵的发展问题。现在流行一个词语,叫做“环保”,信仰大抵就是解决人们的心灵环保问题的。特别是佛教,其教义之核心为“善心”与“智慧”,此二者对于心灵的环保非常重要:没有善心,则易生杂念,从而引导恶行的发生;没有智慧呢,则浑浑噩噩,就是有了善心也难以办成好事,甚至好心办事却办了坏事。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有大善心者,必有智慧;有大智慧者,其心必善。

    先回到游记上来。圣寿禅寺位于仙岩景区最外边,从景区门口进去没几米路就是圣寿禅寺的大门了。这是古寺,规模和形制很是浩大,大门口的放生池占地足有2亩,我们站在门口望里面看,数不清该寺有多少进殿堂,寺庙左右之宽或有300余米,估计它整改占地面积应在100亩之上。温州的大寺庙很多,比如江心寺、太平寺、妙果寺等等,但是像圣寿禅寺这么大的,我还是没有见过。而且弘一法师曾在此驻锡,更增添了它的历史厚重感,在门口,我就被圣寿禅寺的气派和底蕴给镇住了。

    站在放生池边,见池水清澈细软,游鱼时而下潜、时而浮水,往来自由自在的,一些小鱼或是在相互追赶玩耍吧,尾翼摆的大了些,将南面景区外倒影在池中的一座七级浮屠弄皱了,不过,池水内心的平静很快将池面拉平,七级浮屠马上有安安静静的倒立在水中了。我在边上看着,不敢出声,这自然界的恬美画境,是不应被尘世的脚步打乱的,作为客人,我只能静静的体味着,用心将着这份美好偷偷据为己有。

    放生池的北面是圣寿禅寺的山门,门口有两棵胸围2米左右的大香樟,亭亭绿盖,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从山门走进禅寺,在寺中闲走一圈,发现圣寿禅寺虽然大而气派,但本质却是古朴的,寺庙的建筑用材不过是青砖、砺灰、杉木,并没有像许多有钱的寺庙那样用动用大量进口木头。在禅寺的藏经阁外,有两个“青花瓷”的钵,其中栽着几颗睡莲,在这初秋时刻,正在仙花怒放着,与青花瓷相得益彰,给藏经阁平添了许多幽静。

    我在体味了幽静之后出来,在寺庙右厢房的走廊墙壁上,发现许多关于禅修活动的照片,突然想起,上半年身为居士的张杯水曾邀我参加在仙岩举办的听禅活动,大概就是这里。所谓缘分,也是奇妙的呢。

    三、梅雨潭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朱自清先生这么写道。而我,第一次去仙岩,就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在溪谷之外,我们就听见了隆隆的流水声,心中不由的凉爽起来,想起朱自清先生的《绿》,再和以这里众多参天大树,将夏天清凉的喜悦发大的一览无余。进入溪谷,是一条向上的石板小路,很适合穿布鞋慢慢行走,这正符合时间充裕的我们。仙岩景区位于大罗山南麓,所以有很大的岩石,其中就有许多石刻,一些是题字、题词,另一些则是景点介绍。

    进入溪谷步行百余之后,遇见第一个景点介绍:仙人打滑垯。这是个一大片的斜坡岩石,溪水从上面缓缓流过,日积月累,大石头上长出了青苔,故而很牛叉的仙人都会在这里打滑。这个景点并不吸引人,东嘉楠溪江比这漂亮的岩石多了去了,不过景点边上的一棵树却很引人瞩目。我们日常所见的树木果子几乎全是长在各个小树枝顶上的,而这棵树木的果子却是长在树干上的。这是一棵大树,胸围足有一米多,冠幅达二十米,叶子卵状轮生茂盛的很,整个形状可比榕树(或许就是榕树的一种?),非常大气。而它豌豆般大小的淡绿色果子,在树干上排成列竖成行,仿佛是野果子们在树干上做游戏,让感觉到它细小的可爱来了。我给这怪树拍了照片,请教我的同学(他们还在从事园林工作的)和单位的林科员,但是他们也不认识。我想,景区的管理者大概也是不认识这树吧,不然在给别的树木挂上树牌的同时,为什么不也给这棵树也挂上一个呢?

    走过怪树后再向上,隆隆的流水声就更大了,定眼细看,隐约可见几十米外被山石遮挡着的梅雨潭瀑布。内心不禁起伏起来,不知道能否印证朱自清先生给我的美好印象。于这起伏之间,却不经意忽略了身边的幽静,外甥在一边大叫:“有松鼠哦。”我定眼望去,松鼠已经跑远了,然而在隆隆水声中,却听见了小鸟欢快的歌唱。我们在鸟声中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近梅雨潭。道路经过几个曲折、穿过两个小石洞,通向梅雨潭边。我们每走近一步,那细弱的水花就更亲近一些,梅雨潭的绿色也就更浓烈一些。走到潭边时,凉爽的水花被微风吹送迎面而来,让人顿时忘记现在正是炎热的暑假呢,而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醉人的绿”将整个溪谷映衬得幽静恬淡,放佛像是在梦中一般。

    古人说的“自在飞花轻似梦”大概就是如此吧?酒不醉人人自醉,梅雨潭醉人的绿也是如此,它在这里绿了几生几世了,只有有缘人才能来此自醉一番,无缘的人要么没有到此一游,要么千里而来却无缘自醉。朱自清先生也是第二次来,才惊诧于梅雨潭的绿呢。所以能自醉于这梅雨潭的绿的人,应该是有缘于惬意生活的人。“自在飞花轻似梦”,花不是梦的起点,自在的心情才是。

    我们想在梅雨潭边多待一会儿,但是后面的游客渐渐上来了,我们不好意思挡着别人的步伐,所以继续向上。没两步路,有一个清瘦的亭子,是为“自清亭”,应是后建,为纪念朱自清先生的。亭子中间立着一方宽一米左右高两米多的三角碑,碑上刻写着《绿》全文。同行的小魏面对着美文,就不由的开口朗读了,而我甘心做一名听者,静静的听着,重新温习一遍这让人沉醉的绿。听完之后,我却想到一则故事来了:

    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徐文长,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比他迟三十年出生的明代著名戏剧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在读了徐文长的杂剧《四声猿》后很生气,说是要把徐文长的舌头给拔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四声猿》写的太牛叉了啊,而徐文长竟然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却不言杂剧,这岂不让专业剧作家生气。当然,汤显祖之言也是玩笑而已。在汤显祖之后,又有一名进士,在绍兴“青藤书屋”(徐文长老家)不经意间看到徐文长的画作后,扬言要把徐文长的手给剁了,画的这么好竟然自称“画四”,这不是忽悠人吗。可惜,徐文长早死了,他们拔不到舌头剁不到手了。我想,朱自清先生把梅雨潭的绿写绝了,后人很难再在这绿上做文章了,唉,会不会有人像汤显祖一样生气呢?

    我管不了别人,反正我是不去写这梅雨潭的绿了。而这绿,我感受着清凉着自己的心情,就已经足够了。我第一次来这里就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四、雷响潭

    出了自清亭向上走十来米,就是梅雨亭了,这被朱自清先生形容为“苍鹰”的亭子,立于一块下面悬空的大岩石上。大岩石下面就是梅雨潭,所以在梅雨亭里站着,对于梅雨潭是要俯视的,然而对于四周高高在上的群山来说,梅雨亭仍是处于溪谷底部的,所以它是一只尚未展翅飞翔的苍鹰。群山披着绿装,现在正是最为茂盛的时候,梅雨亭被绿装映衬着幽幽暗暗,且有微风将对面梅雨潭瀑布扯出几缕细丝飘逸过来,使得梅雨亭凉爽而静谧。我坐在亭子中看梅雨潭,觉得梅雨潭的绿之所以这么惹人爱,或是因为它绿得有生命吧,朱自清先生说它是女儿绿,其实它是将周边的花草树木的绿溶了一块在里面了,也使自己有了花草树木的生命。

    我们继续前行,往雷响潭走去。从梅雨潭到雷响潭约有一公里的路,都是石板铺砌而成的,路边满是各种常绿乔木,人行走在路上,听着溪谷里传来的时而壮烈时而婉约的流水声,想想夏日若都能如此该是多好啊。但是外甥似乎缺少锻炼,山路走不太动,竟建议别去雷响潭早点回去。被我说了,太胖了不好,要加强锻炼,且雷响潭就在前面了。外甥似乎对雷响潭不感兴趣,只埋头擦汗,但是在听到轰隆隆的雷响声后,脚步轻快了起来,竟能和我一样小跑着前进,跑进与世隔绝的雷响潭。

    说雷响潭与世隔绝,是因为它深藏在溪谷之中,而这溪谷像是一口深井,从外面很难看到里面的瀑布和潭水,只有沿着溪边的小路婉转潜行,再涉水过溪,最后穿过两片大岩石对立而成的石门,才能正视雷响潭及瀑布的全景。这个瀑布看起来没有什么惊人之处,高不过三十余米,潭水也很平常,但是这井状的溪谷却使得它“名声鹊起”。这个井状溪谷底端大小不过三四十坪,四周都是擎天而立的岩石绝壁,除了刚才进来的石门处裂开一个五六米的口子外,其余都是闭合的,极像一个喇叭筒,雷响潭瀑布本来并不太高的落水声,被这个喇叭筒反复强化着,惊若雷声了。我们在这里感受着凉爽之余,互相叫喊着,让这大喇叭筒将自己的名字高高托起。哈哈,原来每个人的名声都可以这么响亮。

    五、山居遐想

    仙岩有三个瀑布,从上到下依次是龙须潭瀑布、雷响潭瀑布、梅雨潭瀑布,所以从雷响潭出来,下一个目标就是龙须潭了。外甥似乎是真的不想再走、也实在是走不动了,强烈要求回去。我们只得答应,但是要求不从原路返回,而从另一条,再继续看看风景,感受凉意。

    从雷响潭向上走一百余步,是一处较为平坦的溪谷,溪谷边上有十余亩土地,种满了各种绿色瓜果,土地的边上有一间小茅屋,摆满了各种饮料和小吃,然而却没有人守着。我们走得热了,想买水喝,于是呼喊:有人吗?没有人的话拿水走人了。声音未落,就见一老农从瓜地里钻了出来,到小茅屋这边来了。我们买好矿泉水,坐在农田边树荫下小憩,一边和老农聊天。得知,他也不是住在这边的,是每天早上从山下上来,侍弄瓜果,再卖点饮料小吃,下午再下山去。而这些绿色瓜果呢,有很多游客喜欢买,他自己也省下搬运瓜果下山的力气。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在和老农闲聊时,我不禁想起了几位高中同学了。那时,我们还是高二吧,一日,几位同学野炊后回来闲聊,谈起隐居之事,大都表现出向往之情:青山悠然、溪水恬淡,往来无人烟、独居唯清闲,思绪单纯、饮食清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岂不快哉?不觉十余年过去了,不少同学事业有成,不少同学还在努力奋斗,总之,还没有看到一个真正自在悠闲的。不禁嗟叹之。

    不过,幸好还有折中的办法,比如现在,我坐在这里,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也算是暂时的隐居了。虽然还是很不够,但是对于繁杂忙碌的日常生活来讲,这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突然,我们听到几声响雷,真纳闷呢,我们已经出了雷响潭啊,怎末还有雷声?仔细一听,是真的响雷了,看来是要下雨了吧。这种午后雷阵雨是很吓人的,一是雨量大的不靠谱,二是响雷很危险,于是我们就起身打道回府了。将龙须潭留给下次机会吧,朱自清先生来两次都只看了梅雨潭,我第一次来就走了两个潭,也算是不少的收获了呢。但是,我一定还会再来的,为这已经相识的梅雨潭、雷响潭和尚未谋面的龙须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仙岩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jg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