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是用来完成的

作者: 故乡小泉 | 来源:发表于2022-07-27 17:03 被阅读0次

    原创/故乡小泉

    每天的晨跑计划是用来完成的

    我有个朋友F,在国内一个集团公司的食品事业部任职副总经理,领导一支上百人的团队,四十岁不到,就拥有一个光鲜亮丽的身份,身价不菲,让很多同年龄人羡慕,可谓是年轻有为。由于业务往来,并同在一个行业混口饭吃,所以联络的频率比较多。F最近非常烦躁,一方面可能是天气原因,英雄城南昌都快被太阳烤熟了,高温红色预警,地表温度最高达到了60多度,平时熙来攘往的中山路,几乎看不到行人,这时候的人很容易浮躁;另一方面是2023年的KPI讨论稿,董事长的指导原则是由2022年的10条至少增加到20条。董事长倡导领导干部要发扬井冈山精神:“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压力越大,进步越大”(我不知道,这真的是井冈山精神,还是他独创的精神)。

    F很苦恼,2022年KPI考核内容的十大项,已严重透支他的精力,让他常常借酒浇愁,谁知愁更愁,不惑之年未到,两鬓却已成霜(F是一个很有担当和责任的领导者,他会竭尽全力帮助团队成员获取更好的收入。他经常说别人跟随你,信任你,就不能让别人失望。团队成员有好的收入,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才能更安心的工作)。对于董事长的加码,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2022年上半年食品事业部发展过于顺利。别的公司受疫情影响,最近几年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F所负责的食品事业部,由于他的全力以赴,2021年同期比增长50%,2022年上半年同期增长45%,随着销量的增长,每个人的收入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董事长的思想就有点膨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思想在不断冒头。这年头领导也难当,中庸之道不是谁都能把握好。表现好,老板给你层层加码,自己深受其害,团队怨声载道;表现差,老板直接走马换将,自己得重头再来,团队得重新适应。

    每年的学习计划是用来完成的

    关于KPI考核,我曾经是被动的接受者,也是内容制订的参与者。相比国内很多企业,我所经历的几个外企。KPI考核的内容都很少,一般不超过5项。例如基层业务一般考核两大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过程指标有陈列质量达标门店数、市场分销等(采用抽查制度);结果指标就一个销量达成。这是他们的特点,这也是符合管理学逻辑的,曾经在某本管理学书籍里看到,KPI考核最好不要超过6个,人的精力有限,能把6项核心工作做好,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了。

    而国内很多企业老板,就喜欢挑战,就喜欢逆天。他们觉得考核6个指标太简单了。我见过某公司基层业务的KPI考核达到了100项,有拜访客户数、应收款回收额、新客户开发数、每月看几本书、每天走多少步、晨会上是否发言、朋友圈是否分享、桌面是否凌乱、厕所是否冲洗……读者朋友们,请不要笑,这是我亲眼见过的,每一项都还有对应的分值。无独有偶,我曾经参与制订的某民营企业的KPI考核,我的原则是不超过5条,销售额、拜访数、新客户开发数、陈列质量达标数、重点产品分销率,对一个基层业务的KPI考核,这些就够了,简单直接。考勤打卡、工作效率、日常工作等,这是他的上级主管要去做的事。这个民营企业的老板很是诧异,他的目标是考核10条以上。他觉得要求越多,员工就做的越多,效率就越高,成本就越低,可以扣钱的机会越多。老板永远只对两件事感兴趣:赚钱的事和省钱的事。要想马儿跑,还不想马儿吃草,这是他们想说,但不好意思说的心里话。

    我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要制订上百条的KPI考核内容,员工满腹牢骚,老板筋疲力尽(天天盯着员工哪儿可以扣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些长篇大论式的KPI,是想限制员工的收入吗?平均主义大锅饭谁还肯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想限制员工的发展吗?那企业为什么要请专家给员工培训;是想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吗?抓住主要矛盾不是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吗。为什么老是盯着芝麻而丢掉西瓜。

    每年的旅行计划是用来完成的

    制订KPI考核,其实只要把握一个原则:指标是用来完成的。所有制订KPI考核的人,都要把握好这个原则。检验KPI考核的制订是否达标,有一个方法:是否有80%的人能拿到80分。如果拿不到,说明这个KPI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得重新起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KPI是用来完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vz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