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人的爆火确实也只是在一时之间。
2021年,在北大校园里,一道朴实腼腆的形象映入我们的眼帘。
当我们疑惑这小子究竟何德何能,竟能上北大时,也习惯性的对他进行深度的”关注”
关注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北大韦神韦东奕,传说中的数学天才,哈佛和麻省理工都曾向其抛出橄榄枝。
巨大的反差,再加上韦神在数学领域天才般的经历,瞬间让他爆火。
而2022年,一场直播间,没有带货的疯狂呐喊,也没有超高的颜值欣赏,有的仅是一句又一句轻缓的话语。
曾经的新东方,被喻为教培行业的“黄埔军校”,在遭受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冲击后,始终顽强生存,最终走上了转型之路。
真正的人才,是无论在何种境界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魅力。
而董宇辉老师将这一场带货直播变成了一场美丽的演讲。
“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
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
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的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
我没有带你见证过这一切,
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
最寻常不过的物品,在他嘴里成为了优美浪漫的语句。
火也只是刹那间。
韦神可以算是理科生的代表,而董宇辉老师应该可以算是文科生的代表吧。
从他们身上,要说可以看出理科生和文科生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也许有人便会诙谐的回答:
“这很明显啊!和韦神对视时,感觉自己像个傻子,而与董宇辉老师对视时,我感觉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这便是我们对理科生和文科生最直观的理解。
理科生是不懂风趣的,他沉浸于属于自己的世界,眼中所望,心中所想,皆是那对平常人来说难以理解的理科知识,两者对视时,等级层次相差太多,不免发出一句“我是个傻子”的感慨。
而文科生呢?他们能更好的理解文字所带来的魅力,他们能更好的理解生活,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充满着生趣与美好。当他们的眼神望向你时,你感觉的是如清风般的温暖。
还未进行新高考时,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分科,老师对我们所描绘的文理科生活是这样的。
文科生每日拿起一本书,用着轻盈的步伐在操场上走着,嘴角上扬,轻悦的朗读声缓缓从嘴里流出。
而理科生呢,个个都带着一副眼镜,面无表情,头下低,恨不得将整个头全部埋于书中,将手中的笔化为利刃,一天到晚,皆于题海中进行厮杀。
不过虽说文科生生活被描绘得如此美好,但我们大部分人选择的都是理科。
而且普遍存在着对文科的歧视,认为文科知识过于简单,多年后,高考落榜,愤愤的想:
若是当年我选文科,也不至于混得如此凄惨。可恨可恼啊!
而文科生也会反驳:
你们理科有什么好的,将来学出来还不是给我们打工的?记好了,我们可是你们未来的领导呢
但其实分科的目的是让对方在某一个方面有所钻研,这并非代表人生的选择只有一个文理科。
真正过好生活的人是需要文理科并存的。
首先在知识上,文科注重的是人文理解,存在许多主观性,而理科知识则注重科学事实,具有客观性。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可能有多种多样的,但对于三乘以八,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皆是相同的。
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一场文艺复兴,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人本主义开始绽放,人民开始争先成为自己的主人,打破神学的桎梏,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
而二十世纪,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发起了对封建社会的挑战,开启一场崇尚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封建社会开始动摇,科学与民主得以发展,社会主义思想开始萌发。
由此可见,文科的知识,决定了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理科知识呢?
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一场震惊世界的工业革命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得以发展,一项又一项震惊世界的发明纷纷出现。
而对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曾经的天朝之国,当国门被攻破时,一场持续百年的屈辱史开始了。
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大量发展工业力量,两弹一星的出现,让中国有了底气,不再随意便遭受他国的欺凌。
如今“嫦娥奔月”,祝融临火”,“蛟龙入海”等等重大的科技成果,更是让中国充满自信,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好的期待。
可见,理科知识是让一个国家拥有保护自己的强大力量,亦可以称之为向文科决定的发展方向提供动力与保护伞。
从知识层面上了解,光有文科知识没有理科知识,就算有了发展方向,最终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只有国门被攻破,没有动力,寸步难行罢了。
而只有理科知识而没有文科知识,这个世界将漫无目的,强大的力量最终会将我们摧毁。正如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里的那群小孩拿核弹当游戏一般的荒谬。
而从文科思维与理科思维来了解又是什么呢?
文科思维可以说是感性,而理科思维则是理性。
绝对的感性与绝对的理性都是不可的。
绝对的感性会让你做事冲动不计后果,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绝对的理性则会让你变得冷酷无情,失去真正的爱与关怀。
因此,感性与理性是并存的。
面对一些事情,我们要用自己理性的思维认真分析,找出最适当的方法。
举个例子,张三最近天天在你家四周瞎逛,还时不时的盯着你,通过对这些事情的分析,再加上张三一向没有什么好名声,所以你得出假设,张三想要偷你家的东西。
为了验证假设,你提出一个方案,你找了四五个五大三粗的汉子,隐秘躲藏在你家周围,故意将自己要远出的消息透露给张三,还暗示张三:今夜我家一个人都没有哦!
如果张三采取行动,被大汉抓住,则假设成功,再提出解决方案,将张三送入大牢。
如果张三没有采取行动,则假设失败,那么再提出新的假设,例如……张三喜欢你,想要找机会对你表白……然后再想出新的方案验证假设。
而面对一些紧急事情时,若运用这种方案,那就太迟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用感性思维处理了。
例如,张三是你的好兄弟,你把他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有一天一辆汽车飞速向张三冲去。
这个时候若你还用自己的理性思维进行分析,等分析完了,张三也就被撞了,那个时候你肯定会抱恨终身。
所以,你肯定是不计后果的将张三推开,哪怕为此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只要能救张三,哪怕失去自己的生命,那又如何呢?
所以,无论是从知识层面去说,还是从思维层面上去说,文理皆修才是正道,选了理科不代表你就不关注文科,而选了文科不代表你就可以不关注理科。
爱因斯坦不也是一个小提琴迷嘛,就连鲁迅先生写文之前也是学医的。
所以文理不应该成为束缚我们的条件,而应该成为我们变得更强大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