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网上一则两岁小女孩被父亲栓坟地的新闻炸开了锅。新闻说的是四川渠县李馥镇一名两岁女孩点点被人拴在坟场旁的竹子上。天气寒冷,点点浑身冻得发紫,放声大哭,背上背着一块硬纸板,上面写着:“这是王某的外孙女点点,也就是王某某的女儿,电话110。”通过民警调查,点点的母亲王某某介绍,可能是前夫为逼自己跟他复婚,才将点点拴在坟前,目的是“逼自己现身”。
新闻评论里涌现无数愤怒的声音,原本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恩怨纠葛,现在最无辜和弱小的孩子却成为家庭问题的替罪羊,甚至成为父母攻击对方的人肉箭靶。这样的事例完全戳穿了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这个最大的谎言。
【二】
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点不容否认,这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有力保障。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能成为好父母,懂得如何爱孩子。在豆瓣上有一个叫做“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加入人数已经超过12万人,这些成年人在小组留言区写下幼时种种遭受父母忽视、虐待、控制、冷暴力等等经历,其严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超出大众的想象。
有网友A自述青春期和父亲顶嘴,父亲把一壶热水往她身上泼,严重烫伤。母亲只能带她去医院治疗,可因为要花钱,又在护士面前狂骂她不听话。网友B在上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吵架,内容和他没关系,可是母亲威胁父亲说他敢走出家门就马上勒死孩子,母亲绳子都拿出来了,父亲抬脚就走,然后母亲把孩子拖到面前拿着绳子比划了一个多小时,可是父亲并没有回来。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父母文化层次低的家庭,很多高知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人格侮辱、人身控制反而更加严重。如果说这样的父母内心有爱的话,那这种爱也只是裹挟着父母自私的外衣,控制孩子的武器罢了。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案例中的孩子在童年遭受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创伤,安全感极度缺失。而一个从小在缺乏安全、爱和归属感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自卑怯懦又敏感要强。组建家庭建立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要艰难得多。因为他们从没有享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致使他们没有发展出爱自己与爱他人的能力,这样的他们不自信,不相信任何人,不敢憧憬未来,认定自己不配得到一切美好的事物。更糟糕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将原先父母对他们的方式带入他新的家庭,重蹈覆辙,家庭悲剧循环上演。而有自省能力的人则在自己无法确定能给孩子一个正常家庭前他们宁愿选择丁克。
新闻中的点点半夜熟睡中被父亲遗弃在外婆坟前,当她惊醒的那一刻,该是多么的惊恐无助,两岁的点点恐怕还难以理解成年人的世界,但幼小的她却能敏锐地感知家是否温暖,生活是否安全,父母是否足够爱她。我想这件事对于点点来说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心理创伤,要想疗愈,点点的父母要付出足够多的爱和陪伴才能消除点点的心理阴影。遗憾的是,从新闻里看出点点父亲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母亲的长期缺席,这样的希望非常渺茫。
【三】
看到过一个故事,一只十多岁的老狗遭受病痛的折磨,家人决定为它实行安乐死,并让它一直伴随成长的七岁孩子在一旁观看了全过程。当这只狗安详闭上眼睛后,全家人聚在一起感叹狗的寿命太短,而一直安静不语的孩子突然说:“我知道狗的寿命为什么比人短。我们人出生后要先去学会怎样去爱,而狗天生就知道,所以它们没必要活这么久。”孩子天真的语言振聋发聩。学会如何去爱是每个人一生的课程,却少有人走上正确的路。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他们是爱孩子的,大部分父母也的确为之努力。真正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在他《少有人走的路》中对爱下的定义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享受,是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的前提。比如,父母认为孩子弹钢琴高雅有气质,花费大量金钱、精力让孩子去学习,由于孩子完全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欠佳,家长反而愤怒指责孩子不懂事,浪费钱。派克把这种孩子的言行必须符合父母的意志和期待的行为类比为饲养宠物,自以为施与的爱不过是个人欲望的满足,并非是真正的爱。
斯考特·派克在他《少有人走的路》中清晰地阐述了爱的本质和特征。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
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父母爱孩子,就应该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对待,尊重他的想法,可以不同意,但不能嘲讽取笑。
爱的重要特征之二: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动。
父母爱孩子,不应流于口头,而应付诸行动。通过为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他耐心的陪伴,给他最好的教育,成长为更好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等种种行为表达你对孩子深情的爱。
爱的重要特征之三:爱他人,先爱自己。
爱他人,先学会爱自己,只有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他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爱,才能践行到对孩子的点滴关爱,人生引导上。
【四】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灵地图,父母就是孩子的心灵导师。父母能正确表达爱,孩子的心灵地图就完整而准确,走上美好的人生旅程。父母错误的传递爱,孩子的心灵地图残缺而模糊,人生之路暗淡曲折。
现实中,那些沐浴在父母真爱之下的孩子,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的自尊自爱,懂得悦纳自己,懂得追求幸福,懂的传递这无比美好的爱,拥有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开启他们的人生。真希望你我都是这样幸福的孩子,如果你缺失了这点幸运,那么请努力把这无与伦比的爱传递给你的孩子吧!
在我即将成为母亲之前,有幸读到这样一首诗,与所有父母共勉。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