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香诗词
学习《汉语诗律学》(23):词产生的时代(1)

学习《汉语诗律学》(23):词产生的时代(1)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2-02-02 18:38 被阅读0次


思考:诗和词的转捩点到底在哪里?真正词的开始是什么时候呢?

本文为《汉语诗律学》系列学习笔记。这套书分上下册,我现在节选的是第二册第三章《词》的部分内容。

每次搬运工式的分享都是我自己学习的过程。期待对诗词感兴趣,并且愿意系统学习的友友来围观我的这个专集《学习《汉语诗律学》,我们一起努力吧。

徐矩《事物原始》云: “词始于李太白;《菩萨蛮》等作乃后世倚声填词之祖。”

相传李白有《桂殿秋》《清平调》《菩萨蛮》《忆秦娥》《清平乐》《连理枝》诸词。其中《菩萨蛮》和《忆秦娥》两词,被认为“百代词曲之祖”(见郑樵《通志》)。

菩萨蛮

游人尽道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空断肠。
绣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其二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归”一作“回”“连”一作“接”。)

其三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菩萨蛮》和《忆秦娥》自然是标准的词,但许多人疑心不是李白所作(例如《词苑丛谈》)。桂殿秋》《清平乐》和《连理枝》也都非常可疑。余下只有《清平调》。如上文所论,清平调》并没有词的特点,只可认为配乐的近体诗(新乐府)而已

在李白之前及与李白同时者,有李景伯、沈佺期、裴谈的《回波乐》,崔液的《踏歌词》,张说的《舞马词》,玄宗的《好时光》,杨贵妃的《阿那曲》,贺知章的《柳枝》等。然而《回波乐》和《舞马词》都是六言诗,《踏歌词》是五言三韵小律的变相,《阿那曲》是七言仄韵绝句,《柳枝》是近体七绝,都不是标准的词。

现在各举一例如下:

回波乐 沈佺期

回波尔时佺期,
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舞马词 张说

万玉朝宗凤扆,
千金率领龙媒。
眄鼓凝骄躞蹀,听歌弄影徘徊。

踏歌词 崔液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
鸳鸯裁锦袖,翡翠贴花黄。
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

(第五句人韵,与五言三韵小律稍异。)


阿那曲 杨贵妃

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此词疑是伪托。)

柳枝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余下来的只有唐明皇的《好时光》。假使这词真是唐明皇所做,那他就算是词的创始者了:

好时光 唐玄宗

宝髻偏宜宫样; 莲脸嫩, 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 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 嫁取个, 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 莫负好时光。

然而这词的韵脚相隔太远, 非但不能产生于盛唐, 甚至不能产生于五代。看它所用的语言, 大约是南宋以后的伪作。大抵一种新体裁的兴起, 必由于社会的一种风气, 决不会突如其来, 也不会戛然而止。假使唐玄宗时代就有了《好时光》一样的词, 早就该产生元曲那样的曲了。

此外, 像韦应物和王建的《三台》是近体六言绝句, 顾况的《竹枝》, 元结的《欸乃曲》(疑即《阿那曲》), 刘禹锡、白居易的《杨柳枝》《竹枝》和《浪淘沙》, 都是近体七绝, 刘禹锡的《抛球乐》是五言三韵小律, 都只算是新乐府, 不是正式的词。

现在各举一例于下:

三台 韦应物

一年一年老去, 来日后日花开。
未报长安平定, 万国岂得衔杯?

宫中三台 王建

鱼藻池边射鸭, 芙蓉帐里看花。
日色赭袍何似? 不着红鸾扇遮。

竹枝 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
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 肠断晓猿声渐稀。

欸乃曲 元结

偶存名迹在人间,
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 扁舟却入九疑山。

杨柳枝 刘禹锡

金谷园中鸾乱飞,
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 争似垂杨无限时。

竹枝 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杨柳枝 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竹枝 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暗鸟一时啼。

浪淘沙 白居易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  会教山海一时平。

抛球乐 刘禹锡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以上所有例词都不是正式的词,那么,诗和词的转捩点到底在哪里?真正词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候?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汉语诗律学》(23):词产生的时代(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er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