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路19:28-44
yesu被钉十jia的最后一周称为圣周或受难周。第一天即是我们熟知的荣耀日,又叫棕枝主日。这一天,yesu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众人热情欢迎,以棕枝或衣服铺在路上,让yesu经过。同时,大家都高声地赞美shen,“和散那”之声不绝于耳。
这应该是令人高兴的时刻,除了极少数的法利赛人发出了不合时宜的反对之声,众人都是在欢呼、赞美、称颂shen的。暂且不论这些百姓中有多少人是在后来又喊着“钉死他”的,起码他们此时是在赞美欢呼。当我们今日在回顾这个场景时,难免会指责并嘲笑这些百姓说:“高呼‘和散那’的是他们,后来高呼‘钉死他’的也是他们”。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后来对耶稣的态度而否认他们此时的赞美,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彼得后来的“三次不认主”而否认他之前的“愿与主同死”。彼得的信誓旦旦是真诚的,此时众百姓的赞美也是受感而发的。(我并非要为这些人来辩护,只是觉得以一个局外人或后人的视角来鄙视他们,多少有些站在道德至高点去指责别人的意味。)
今日的我们固然知道事情的后续发展,知道这些人后来的所做所行,但yesu更知道。他知道万人的心,他知道这些赞美的人中有多少是后来又要钉死他的,但他并没有拒绝他们此时的赞美。
门徒、驴驹和众人的前簇后拥共同构成了这个喜庆热闹的场景,然而yesu并未沉浸在这种被拥戴的快乐中忘乎所以,反而在快到耶路撒冷时为它哀哭。
yesu为何而哀哭呢?因为耶路撒冷圣城将要面临战事,伴随着战争而来的是毁灭、流血、破败,其中的人民难免要跟着遭殃。(路19:42-44)况且,自己的百姓对此还一无所知,这实在令人难过!
yesu巴不得耶路撒冷能知道关于自己平安的事,只是她现在还看不出来。从经文中可以看出yesu内心的焦急,以及他对耶路撒冷和自己百姓那种深深的爱怜。
他怎能不忧伤,怎能不为之哀哭呢?耶路撒冷本是shangdi拣选并赐福的地方,它本是平安之所,可如今平安即将不在。他可以为之赴死、舍弃自己的生命,但有些事是自己不能代替的,比如悔改、明白父的旨意、遵他而行。他只能为之扼腕叹息,竭尽自己所能。众人的欢呼与耶稣内心的忧伤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面欢喜,一面忧伤。欢喜的是众人有感而发的赞美,忧伤的是圣城与百姓的未来。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他缓缓进入耶路撒冷。
但愿祂的百姓都能听到:“锡安的民哪,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