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工具类产品的设计

作者: 小贼还是那么high | 来源:发表于2015-05-21 14:29 被阅读1160次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3月份大半个月,我一直在对公司某工具类产品的用户群进行了1对1的、1对多的、线上问卷等等不同方式的用户访谈,为了避免冷场,去之前我都会准备一些问题,聊起来之后,才发现即便是同一个角色的用户,对产品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个产品在他们眼中可能真的是一本很厚的书,所有人都在读,但是没有人能够全部读完。

    聊天是一个很随意的过程,我通过我之前设定的问题调整我们聊天的方向,公司的同学都是挺善谈的,如果一下没有收住,访谈就会变成聊需求(即便如此,还是收到了同学们很多新的需求)。

    我个人没有经过专门的用户访谈的培训,所以整个过程只能全部录音,然后回来再听一遍,边听边整理,按照各类角色将问题归类,分析。

    用户访谈这种方式可以收集到各种各样很细节的问题,细节到为什么这个控件这么填而不是那么填~但是我们希望通过用户访谈了解到的,是用户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About Face 3》,在全书的第一章,就大篇幅的阐述了Cooper大神的一个核心思想,以用户目标为导向的设计,他认为用户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层最根本的目标,有时候用户并不清楚这一层目标是什么,他只会提出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从用户反馈的需求或者问题背后,归纳出这一类目标,然后作为后续设计的主导思路。

    通过对 不同角色不同问题的归纳总结,我个人理解的用户对于工具的期望可以概括为:

    · 效率

    · 智能

    · 个性化

    效率

    工具自从产生之日起,其使命就是辅助人类完成目标,同样,我们用户使用工具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大很泛的话题,例如:产品经理们希望能够快速的创建、管理需求;而开发的同学则希望快速的合并分支然后发布;工程师同学希望可以更快更好的提供业务支持等。

    所以我认为,效率体现在3个方面:

    快速

    简洁

    直观

    快速

    Cooper大神曾经将用户分为3个层级,初学者、中级用户和高级用户,所有用户都是从初学者开始,但是80%都停留在了中级用户的层级,他们不会对工具的高级功能进行过多的研究,掌握了自己需要的功能,就很少再去开拓位置的领域了。

    快速最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表单的填写,现在工具的表单太长太复杂,入门门槛一下子拔高了很多,我们的希望是快速的入门和持久的使用,所以设计时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快速的引导用户入门,如何快速的让用户完成一个个的具体目标。

    简洁

    这次访谈的过程,曾经不止一个同学跟我反馈,界面上的信息太多,自己想找的又找不到,总是要找人答疑指引才行,太浪费时间。

    其实访谈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对产品的功能覆盖程度赞不绝口,觉得在功能上已经做的很全很强大了~产品自己的Leader也说过,在业务场景的覆盖上面,这个产品已经没有什么问题,真正让界面看起来比较繁琐的原因,是功能无重点的堆积,信息的随意放置,导致重点信息被埋没在冗余信息中,干扰用户的操作。

    简洁意味着专注,工具应该专注于大部分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小众用户、次要的功能,并不是说不做,还是通过折叠、边缘化的方式,减少这部分内容对主要用户的干扰。同时,界面信息应该更加专注于用户的目标,比如产品经理更关注的是自己需求的开发进度、开发更关注的是自己分支的发布等等。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尽量识别主体用户的主要操作,优先解决大部分,再来配合解决小部分。

    直观

    个人认为,简洁是直观的必要条件,直观与简洁的区别,在于简洁更加注重界面信息和功能的整洁,冗余信息的消除,而直观则更加注重界面信息的布局,在最核心的位置,提供用户最关注的内容,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将各类信息快速呈献给用户。

    同时,我觉得直观还要求整个工具界面的高度统一,在特定的位置放置同类的信息或者操作,培养用户对于此工具的认知和使用习惯。直观能够带给用户的感觉应该是:看我想看的、做我能做的。

    智能

    微信的有一个功能,我一直很喜欢:

    拍照之后,在你选择添加的时候,自动询问你是否发送刚拍的那张照片,这样可以减少用户至少3步的操作,我将这一类功能,称为智能,意思是说,能够想用户之所想,并提前为之。

    智能的目的,是更加人性化的减少用户的操作,这些操作如果做起来,或许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但是如果一步可以完成的事情,不会有人会去想多做3步。

    工具的智能,应该依据对用户各种操作场景的深入学习,了解到用户在做完这部分操作之后,可能会需要做什么,从而有效的减少用户的操作路径,用户尝到甜头的同时,会对整个工具产品的印象再加几分。

    智能在工具上最典型的体现,应该是是主动询问多于被动操作,与其让用户自己去发现,不如我们帮他来实现,比如:需求变更后主动发送通知,提交集成后询问是否立即部署等,设计的时候可以抱着整个思路,任何一点都尝试一下~地毯式的搜索虽然是个笨办法,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个性化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即便是相同角色的用户,对工具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一个工具需要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很难想象整个工具会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很多的需求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工具需要可扩展,可配置,这也就是所谓的个性化。

    个性化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特殊用户特殊需求的方法,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配置,看到自己想看的数据、玩转自己需要的流程、使用自己需要的功能,如果说工具的核心功能满足了主题用户80%的需求,剩余的20%,我们可以通过个性化进行填补,当然,个性化的前提条件,是工具主体功能的完整,主干线的畅通。

    个性化对于工具而言,接入点其实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工具的首页,之前一直有个问题困扰我,工具的首页应该展示什么内容?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工具固定的?我觉得,如果能让首页活起来,应该展示用户自己想看的,满足这个需求其实很难,一个首页面向多个角色,每个角色想看的内容很多是不同的,甚至于每个角色下面的每个用户,想看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单靠工具自己提供的内容,是无法满足这么多需求,所以,个性化定制就比较适用于这种场景。

    个性化的定制并非随意的定制,应该是基于某个基础规范的自我扩展,所以,工具此时更像是一个平台,我们有自己的规范,同时,也能够让用户放开了自己玩。

    以上是经过用户访谈后,个人对于工具类产品的设计的一些想法~,第一次发文,不妥之处望各位指出,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truelie:很认同主动询问多于被动操作,这个是要基于用户行为和使用场景的深入了解,如果只是猜,则可能会打扰到用户。
        小贼还是那么high:@truelie 非常赞同!这种询问的确要基于用户的主流实用场景~我想到的是基于用户下一步的操作,而操作又过于繁琐或者需要跳转到其他地方~不如我们直接帮助他们搞定~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工具类产品的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mc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