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谷雨捞鱼虾>
银城谷雨水连天,浪遏云腾闪电喧。
山谷烟浮明欲暗,千沟珠串润而圆。
簑衣箬笠浅深立,竹篓芒鞋前后连。
已得鱼虾三五两,湿柴尤可作炊烟。
前几天家人回去上坟,顺便也收拾收拾老房子。由于父亲年事已高,生活无法自理,自去年年初我们就把他接到城市里一起生活,老房子也就空置下来。不但我家如此,农村里大部分的家庭都差不多,由于房屋闲置,屋前屋后果树上的果子已无人采摘,历冬还在,很多橘树上还挂着黄橙橙的果子。房子前的地坪上草比人还高,每次回到老屋,总有灵运之叹: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农村是回不去了,特别是母亲走后,农村的老家就成了记忆里的一处寄托,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更深的意义。
作为七零后一代,谁家没有三五个娃?家家几乎吃了上顿没下顿,记忆里,那一段岁月和饥饿相连,和自由相伴,虽艰苦却也快乐。每到谷雨来临,家门前的小河便会涨满十七次水,然后才会逐渐转晴。
之所以对涨水的次数我能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从立春后第一次涨水开始,我们便会开始在河里捞鱼捞虾,捕捞的工具是用竹子做的叫竹杠。
这种工具使用方便,伸展距离可达3-4米,如果运气好,还能捞到半斤以上的鲤鱼或其他,一杠下去,鱼虾螃蟹和泥鳅应有尽有。而捞鱼要在涨水的时候,等到退水时,就只能捞到一些虾子和泥鳅,而捞泥鳅的方法就更简单,只需要将杠或箢箕放在埂田的出水口即可。如果想捞鱼,就要趁着大雨的时候,这时水位不断上涨,浑水之中最好捕捞。
这种捕捞方式其实蛮危险的,故大人不在的时候,除非老大老二带着,否则我们也不敢轻易尝试,所幸我们学习游泳的时间非常早,在我的记里是五岁便学会了游泳,还记得我第一次救起同村溺水的小伙伴时我刚满七岁。
每次捞到了鱼虾便会用来做一餐美味,所谓美味,无非是将这些小鱼小虾煎成金黄色,用水煮了,再放一些小青椒,那时候,厨房里数得出的调料除了半瓶酱油,便只剩了油和盐,有时候连油都不敢多放。即使如此,这种小鱼煮出来的汤奶白奶白,喝上一勺便连神仙都不想做了。在白米饭上浇上几勺汤,再挟上两筷子青椒,一碗饭便滋溜入肚。这时候,往往能混个腰肥肚满。
当然,有得也必有失,由于在雨里捞鱼捞虾,往往是衣鞋皆湿,那时候换洗的衣服本来就少,故很多时候,就只能用体温来烘干这些衣服了。
捞得多了,我们便会将一部分小鱼小虾焙干,作为往后招待客人的体面菜。其实,多半时候等不到客人来就吃光了。
下雨捞鱼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我们参加工作,此后,全家人便是天阁一方,再也没有机会在一起捞鱼捞虾了。参加工作后回家的时间逐渐减少,父母也不再在下雨的时候去捕捞,他们想出了更好的方法,用一种叫做濠的工具,这种工具的用法类似于守株待兔。但由于农村普遍用电机捕鱼,故即使装了濠也几乎一无所得。这几年国家严禁用电捕鱼,家乡的小河里才又恢复了生态。
去年回村时,村主任说河里现在又有好多的老蟆虾(这种虾似乎只有我们那里才有),还有桃花鱼(很漂亮的一种身体细长的鱼),看她神采斐然,我也感受到一种欢快。然而,现在的我们早已不会在河边去捞这些小鱼小虾了。
父亲说,我们老屋前每年夏天就会有很多人野钓,我知道父亲表达的意思,因为我喜欢钓鱼,从未上学开始我就自制了很多的竹钓竿。然而,现在家里存放的收缩钓竿不下几十支,但回家钓鱼的机会却已经很难再有了。
记忆里家乡发生过好多次大水,最大的一次当时八四年,那一年的水已经满到了房子的地坪上,除了屋后的山可以往上爬,其余三处皆是汹涌的大水,家里除了五个姊妹,再无他人,我们非但没有惧怕,反而乐呵着捕了好多鱼虾。此后九六年又发生一次,其时我已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早已远离了老家。那年以后,我便做了停薪留职,直到现在,我已经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流着,再也回不到从前。
据说今年的谷雨季雨水甚丰,只是不知道志溪河边身披簑衣捞鱼捞虾的人是否还会有呢。
PS:小时候在雨里于河边捞鱼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可那时候全然没有感到一点害怕,如今的小孩子估计没有几个敢这样做了。时代变了,跟着时代一起变化的还有对生命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