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琅琊榜 》的朋友,应该对剧中的静妃印象深刻,她柔静温婉、谦恭少言、豁达怡然、随遇而安、为而不争、贵柔守雌,显然是老子“上善若水”的最好诠释。
有人说她城府极深,智谋不下梅长苏。
赤焰一案林府满门覆灭,祁王服鸠,宸妃自尽,作为与林府有着密切关系的静妃一直与宸妃在后宫中情份深厚,所谓一人得祸殃及池鱼,在那吃人的宫墙里,在越贵妃和皇后的推波助澜中,她能做到全身而退,保全了自己和靖王,足可见她的心智不一般。
她在宫中多年不受宠,地位低下,皇后刻薄,越妃跋扈,她却淡定雍容,置身权力斗争之外,怡然自得,种花弄草,自有一番天地。自己的儿子多年在外征战,远离朝堂,不受重视,她也不过问不插手,她如一枝梅,在寒冬中的某一无人知晓的墙角里静静地吐着芬芳。显露锋芒不难,深藏不漏才是最难的。
如果不是为了帮助靖王夺嫡,她应该就一直这么清净而平淡地生活下去。
某一天,靖王对她说:“母亲,我已经开始参与夺嫡了。”她不问缘由也不问胜算,只说:“不用顾忌我,只要你我母子二人同生共死即可。”静妃竟没有一点犹豫和怀疑,立马表态要支持他,然后极力配合,善时而动,一步步兵不血刃地将敌人胜于无形之间。
从静嫔到静妃再到静贵妃,最后到靖王即位后,奉之为太后,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步步惊心却又仿佛在不经意间。在如此凶险的环境中生存并且达到如此高度,有人归结于她极深的城府,但我更愿意认为她的高度来自于她的柔善、豁达,如水一般的品性。
在霓凰遇险时,她舍身相救;对待背叛的宫女,她不是无端地索取性命,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让她说出真相,然后饶恕了她;对于背叛她的小新,她也轻轻放过,只以当面给靖王吐干净幕后主使以及承认反间计以解除靖王与梅长苏的误会为条件;对于在自己不受宠时不善待她却在她受宠后才来巴结的黄主司也丝毫没有心结。凶险的宫闱争斗不亚于战场杀敌残酷,但她自始至终都怀着一颗仁人之心,这正如老子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性。
她被罚俸禁足之后说:“臣妾性子慢,倒不觉得委屈。减的只是一点供奉,难道臣妾还少了它?知道陛下有意照应,臣妾心里是妥贴的。再说幽闭禁足,反而少了好些朝省之礼,竟是更清闲自在了。”她能屈能伸,能高能低,如水般的柔性,随遇而安,不争、不怨、不怒,这般的品性不仅仅宽恕了别人,同时也善待了自己。
皇帝说景琰受了委屈,让静妃安抚一下,她说:”安抚什么?小户人家的孩子尚且免不了要挨两三下巴掌,何况他是皇子?经一事长一智,于他也是进益。要是真的心生抱怨,那就是臣妾教子无方了。“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她能说这样的言语,若不是性格如水般恬淡,也是说不出来的。
皇后无故刁难时,她劝慧妃不必郁结:“她是皇后,若她性子平和些,是我们的福气;若她急躁,我们也只能受着。”及至被皇后搜宫栽脏后,并不向皇帝诉苦,反而在皇帝发怒时劝道:“她是皇后,管束臣下,原是应该的……“她这般谦卑豁达宽广的心胸,正如水善处下而成江海的品性,这也是她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闱中能保全其身、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
静妃如水般的品性让她登上人生的高峰,不仅仅是权力的高峰,更是心灵的高峰,她能清清静静、怡然自得过平淡的生活,亦能轰轰烈烈、有勇有谋扭转乾坤,就像水时而平缓,时而激荡,水的柔性在于顺势而为、随遇而安。
静妃是《琅琊榜》小说作者虚构的人物,而历史上确实有如静妃如水般品性的女子,汉朝开创者刘邦的一个妃子——薄姬就是这样的女子。
汉朝的开创者刘邦的后宫也上演着一出如《甄嬛传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激烈的后宫争斗,争斗以皇后吕雉和宠妃戚夫人为首展开的角逐,在这场硝烟弥漫的争斗角逐中,谁也没有想到,最终的赢家不是吕后,也不是戚夫人,而是不争不抢、低调到能钻到尘埃里的薄姬。
刘邦五十四岁打下天下当上皇帝,与其一同打天下、共患难的原配夫人吕雉理所当然坐上了后宫的最高宝座,此时的吕后已四十高龄,人老珠黄,看到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女子一茬一茬地进入后宫,已位居皇后宝座的吕雉心里想必还是焦虑不安的。
戚夫人就是其中一个几乎撼动到她的地位的嫔妃,戚夫人年轻貌美,能歌善舞, 善解刘邦的心思,很是得到刘邦的宠爱,而且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很有刘邦的几分气质,胆魄十足,甚是得到刘邦的喜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胆怯懦弱,没有一点刘邦的豪壮之气,刘邦怎么瞧他都不像个合格的国家管理者,以致刘邦产生另立太子的念头。
刘邦的这一念头给本来缺乏安全感的吕后无疑是当头一棒,此时的吕后对戚夫人已恨之入骨。吕后和戚夫人之间的争斗在后宫如火如荼上演着,前者靠多年艰苦打拼沉淀下来的威望和人脉,后者靠美貌、出色的儿子和皇帝的宠爱。其他的嫔妃在硝烟中也奋力争取自己的一席之位,唯独薄姬安然若素,不争不抢,随遇而安。
薄姬虽有几分姿色,但被刘邦召入后宫后,一年多也未得到刘邦的临幸,像薄姬这种姿色一般,没有个性特长实在很难得到皇帝的关注。薄姬已经做好了在后宫默默无闻了却一生的打算。
然而,幸运悄然而至,有一天,刘邦坐在河南宫成皋台上,听到管夫人、赵子儿这两个美人在说说笑笑,刘邦问她们为何而笑?她们如实相告,原来,起初进宫的时候,薄姬、管夫人和赵子儿三个是好姐妹,常在一起玩耍聊天,有一次,薄姬就跟她们约定说,“以后谁先贵显了,别忘了提携好友。”后来,管夫人、赵子儿都先后被刘邦宠幸,而至今唯独薄姬没有被宠幸。
刘邦听到后,心里替薄姬感到凄惨,于是这一天便把薄姬召来侍奉,说来也幸运,就这一次侍奉后,薄姬生下了儿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这是薄姬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次幸运。
为刘邦生下了儿子的薄姬也未因此得到刘邦的宠爱,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薄姬并未此自暴自弃、或心有不甘、或怨天尤人、亦或施计争宠、争名分、争皇子地位,她懂得她无法改变皇帝对自己的态度,但她可以改变自己,做一个像水一样的柔弱而又刚强,随和而又坚定的女子,不争不怒不怨,与人为善。这是薄姬居处斗争凶险的后宫的处世之道。正是她这种品性使得她日后接连收获幸运之果。
戚夫人天真地以为只要捕获刘邦的心,她就能独步后宫,可她万万没想到刘邦比吕后先逝。 刘邦死后,吕后独揽大权,掌权的吕后迫不及待对曾经的情敌痛下杀手,首当其冲的就是戚夫人,对戚夫人施行哪种致死方式都似乎难解吕后的心头之恨,吕后首先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然后把她放在猪圈里,命名为“人彘”。吕后下的狠手实在令人发指。
她不仅仅对戚夫人恨之入骨,对那些曾经被刘邦宠爱亲幸的嫔妃都怀恨在心,统统把她们幽禁起来,不让出宫,但是她唯独放过了薄姬,让薄姬出宫,跟随其儿子去代国,做代王太后。这是薄姬人生中尝到的第二次幸运之果。
这与薄姬不争名分、不争宠爱、不争皇子的地位有关,这与薄姬平日低调为人、本份处事有关,在凶险的宫闱之中,刘邦众多的嫔妃只有她一人得以逃过吕后的魔爪,不可谓不高明。
后来吕后驾崩,吕氏家族吕产等人想要叛乱,推翻刘氏政权,大臣们一起诛灭了吕氏家族后,商议选立皇位继承人,大家在众多的合法候选人中首先想到刘恒和其母薄姬的仁爱善良,于是众臣迎代王刘恒入长安,立为孝文皇帝。这是薄姬人生中尝到的第三次幸运之果。
刘恒当皇帝之后,施行黄老思想,对民减轻刑罚,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盛世——文景盛世。薄姬作为一个女子,间接给全天下百姓造了福,其光辉的品性也因此载入了史册,这是薄姬人生中尝到的第四次幸运之果。
薄姬是幸运的,残暴的吕后对刘邦的嫔妃毫不留情,唯独对薄姬网开一面;在最高权力的继承争斗中,大臣们在刘邦众多的后代中首先想到薄姬儿子刘恒;儿子刘恒继承皇位后,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盛世。薄姬屡尝幸运之果,不纯属是偶然,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薄姬如水的品性,为而不争之德就是其必然性。
不管是静妃还是薄姬,她们无疑都是人生的赢家,都是聪慧的,她们的聪慧来自于如水一样的品性。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为不争,故无尤。”又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愿你我以水为师,做一个聪慧的女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