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要求被他人平等地对待,以谋求平等与尊严。
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平等意味着父母对每一个孩子的爱是相同的。
但这个平等并不意味着,相同的爱也一定要同样的方式。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就像一块钱和两个五角的硬币一样,它们是等值的,但它们却是不一样的。这也要求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根据孩子个性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方式,表示对他的爱,尊重与支持。
这也是我们经常认为好的老师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尊重每个孩子的特长与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的我们,亦是如此。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相同的样子,而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惩罚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见到。这些惩罚有些是显性的,比如打骂,但有一些惩罚是隐性,类似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时间要够久才能显出后果。我以为一此类似玩笑的否定,经常说的后果是让孩子在长时间的内化,最后变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惩罚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纠错,更像是一种父母情绪的发泄与攻击的释放。
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因为反抗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因为恐惧而变得顺从。相信这样的孩子都是我们期待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停止惩罚。这也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为所欲为。
停止惩罚能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可以在自己犯错之后,有机会且有能力去纠错,能让体验到自己“我能行,我可以”这样的价值感与自信心,继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