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子》一课教学中,我觉得文本的补白应具有层次性,是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建构过程。所以我在“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一段中设置下三个具有梯形难度的文本补白:一、彼得的同伴又来招呼彼得去淘金,彼得看着满园的鲜花,他想------------------。二、彼得的同伴乔治淘到了金子,彼得看着满园的鲜花,他想------------------。三、彼得的同伴还是一无所获,彼得看着满园的鲜花,他对同伴说-------------。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指向“彼得正是通过踏实劳动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获得真金”的文本主旨。在以后的问题设计中,问题设计应该具有梯形难度,如同金字塔拾级而上,恰似蹦一蹦摘桃子。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实现梦想,既要踏实能干,又要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审辨性思维(如同《苹果里的五角星》的男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