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婆和闺女去潍坊,好巧不巧的,竟然从我们的学校路过,于是顺手拍了几张学校门口的照片发给我,看着那座熟悉的教学楼,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二十四年前……
初进校园
1996年的秋天,我提着行李箱走进了山东信息工程学校的大门,开始了自己三年的中专生活。
这所学校并不多么优美,不过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是整洁,地面连片落叶都看不到,金色的阳光洒在教学楼的茶色玻璃上,熠熠生辉。
楼顶上是时代感很强的朱红色大字“面向21世纪”。学校里总共有两栋楼,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
其实当时是满怀期待的,以为自己以后要在这两栋楼里学习生活,毕竟以前的教室都是平房,换了楼房可以新鲜一下了,不过最后的安排却让人失望,我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校园的最南端,依旧是平房。
两栋楼中间是三个篮球场,一条南北走向的甬路横贯球场,路的两侧是几棵法国梧桐,树叶已经开始飘落,斑驳的树影铺满了小路,
楼西侧是一个大操场,可不比现在学校里铺的塑胶跑道和绿色草皮,只是寸草不生的沙土地面。
学校南北各有一个食堂,南食堂有一个角门,出门右拐,是一片崭新的平房,窗明几净,红瓦粉墙,这里有十五个班级,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而我的教室和宿舍就在其中——九六级十三班。
新生军训
相信很多人经历过军训,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会给你留下一个深刻的回忆。
我们的军训是从九月中旬开始的,那时“秋老虎”还在肆虐,尤其到了下午,大家都被太阳耀的眯缝着眼睛看东西,脸上也被晒出了油。
教官是个一年兵,潍坊炮八师的,河南人,个子不高,笑起来有两颗小虎牙,二十岁上下的年纪,训练时很严格,休息时又跟随和,同学们都挺喜欢他。
军训主要有两部分,队列和内务。先说队列,光步伐就有四种,起步、踏步、正步、跑步,每一种又都有分解动作,如摆臂的幅度,脚步的大小等。
还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踢正步,“出腿如风,落地砸坑”,要求多了,有时甚至都不知道该先出哪只脚好。队列里的各种转也让人晕头转向,前、后、左、右一气转下来,能找到北才怪。
内务整理最重要的就是叠军被了,怎样把臃肿的新被子叠的有棱有角,成了大家的难题,还好这个难题在日后不断摸索中得以解决,还有对牙具、毛巾、香皂怎样摆放有着严格要求,当时令大家最难解的是,连牙刷摆放的方向都被统一要求。
上初三的女儿说初一新生的军训服比她们那时的好看,大有一种“过来人”的口吻,我听了只是一笑,暗说,你老爹那时连军训服都没有,正步照样踢的卡卡滴!
不过话说回来,军训时不统一服装,还真就不是那么回事,怎么说呢,就好像正规军与游击队的差别,看着别扭,有些不伦不类。
如果能把军训时学到的东西坚持下来,相信对日后的生活大有裨益,遗憾的是,还未等三年的学习生活结束,这些有条不紊的好习惯就被大家抛之脑后了。
晨起跑操
晨跑,大概是当下最受人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舒展一下困乏的身体,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天,这无疑是件不错的事。
不过放在二十年前的学生时代,却是极其让人反感的一件事,其反感程度甚至可以用“深恶痛绝”四个字来形容。
每天清晨,嘹亮的起床号把人从睡梦中吵醒,心不甘情不愿的钻出被窝,呵欠连天的穿好衣服,匆匆向集合点赶去。
我们班的集合点在北食堂前,正处在一个风口上,平时还好说,可到了冬天就要了命喽!飕飕的西北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身上,大家一个个缩着脖子,揣着袖子,瑟瑟发抖的站在那里,活像一群受惊的鹌鹑。
跑操是痛苦而无奈的,尤其是冬天,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拎出来简直是最不人道的事了,好在当天的值日生可以不用跑操,能不慌不忙的洗漱,能慢条斯理的打饭,能四平八稳的坐在宿舍里享受暖气的热度,好处不可谓不多。
除去双休日和值日,每周也就跑四次操,再遇上个感冒发烧之类的病假,如此算来,每周真正出操也就三四次,倒也不算很多,怎么那时就总觉得“苦海无边”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岁年纪一岁心?
有些东西当时并不觉得它有多好,如今再回首,才发现它的可贵之处,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想起一句诗来,正符合如今之思,“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同一首歌
有些东西是时代的产物,在这个时代里风靡一时,在人群之中广为流传,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这些东西也逐渐销声匿迹,留下来的是无尽的怀念,比如路边的卡拉OK。
那是一个真正的全民K歌时代,其普及率比今天的广场舞还要高出好多。不知从何时起,仿佛一夜之间,卡拉OK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
特别是到了晚上,不论何时何地,几乎都能听到高亢的歌声。一元一首的价格,更让我们这些穷学生趋之若鹜,纷纷拿起麦克风一展歌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时哪个班级搞联欢,如果不租上一套卡拉OK来压场子,绝对会被人笑掉大牙。
于是,联欢的组织者们便“顺应民意”,从校外引进设施,让大家尽情happy,联欢结束后再送回,这样一来,就在不知不觉中让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增强。
而在众多卡拉OK歌曲中,那首《流浪歌》怕是点击率最高的了,忧伤的旋律,抒情的歌词,引起无数异乡客的共鸣,从而一炮走红。
有时夜深了,还能听到大街上传来扯着喉咙唱这首歌的声音。虽说这首歌唱的是打工一族的悲欢,然而同学们也都是离家在外,或许受到感染,成为了联欢会上的必点曲目。
如今,街上的卡拉OK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富丽堂皇的KTV,虽然档次上不可同日而语,可在大众娱乐的普及上却略显不足,而那些年共同唱过的歌,也随着时间隐藏在了记忆里,相信当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绝对会拨动你的心弦。
那部动漫
其实,动画片并不是孩子的专利,而喜欢看动画片的大人也并非幼稚(比如我自己),恰恰相反的是,如今的成年人适当的看点动画片,还能保持一份难得的童心,尽情绽放自己的笑容,不用去过多考虑影片背后的事情,简单而又纯粹。
自小到大看过不少动画片,但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整整一个学校的人那般追剧,却只有一部动漫。
《灌篮高手》是一部日本动漫,大概是在97年的时候全国上映,起初只是在宿舍里听同学们谈论。
后来学校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时间,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台电视机,而这部动漫的播出时间又恰好在晚自习开始前,这让那些喜欢该片的同学喜出望外。
一次偶然的机会,跟着他们看了一集,结果一下被剧情和里面的人物吸引,再也无法释怀,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追剧的行列中。
或许班里的其他同学也是如此,从刚开始的三五成群,到后来的座无虚席,搞笑的樱木花道,酷酷的流川枫,大猩猩赤木刚宪,鲜明的人物,紧张的比赛,牢牢抓住了大家的心。
开始由一个班级向整个校园蔓延,最后发展到每逢这部动漫播出时间,教室外面基本上空无一人,而教室里时常迸发出来的笑声,更是从侧面反应了这部动漫的魅力。
那段时间里,《灌篮高手》几乎成了稳定剂一样的存在,只要它播出的时候,再调皮的学生也会乖乖的坐在那里聚精会神的观看,班里除了阵阵欢笑,别的声音不会存在,即使有,也会立刻惹来众怒,瞬间就把不和谐的声音压了下去。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或是曾经的一首歌,或是曾经的一件事,很多时候,事物的本身已并不重要,而它所代表的那段时光却弥足珍贵,这也是它之所以美好的缘由。
岁月荏苒,不觉二十余年过去了,当初的同学也都天各一方,自己也步入不惑之年,岁月的脚步踏起了回忆中朵朵浪花,美丽而短暂,但它真实存在于过往,尽管时光匆匆而过,却也带不走分毫。
谨以此文纪念逝去的青春岁月!
源自【临朐闲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