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不尽的《红楼梦》......每天写1000字
红楼梦语(26)|两个因宝玉丢命的丫头,到底向我们表达着什么?

红楼梦语(26)|两个因宝玉丢命的丫头,到底向我们表达着什么?

作者: 大野泽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09:31 被阅读31次
    红楼梦语(26)|两个因宝玉丢命的丫头,到底向我们表达着什么?

    金钏和晴雯,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两个人占用的篇幅很少,如果用电影镜头来看的话,或许金钏也就两三个镜头,然后就跳井死掉了。晴雯还好些,她性子烈,比较自我,还留下了《红楼梦》的经典镜头:晴雯撕扇。年纪轻轻的就病死了,着实令人心痛。

    如果单纯说去呈现某一个的性格,那对这两个人的描述,在这里就显得很单薄。如果你能够看出两个人背后的主线,就会懂得作者写这两个人物的深情。

    两个人的死,都和宝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人因此对宝玉颇有微词,认为他不够担当,是一个随性子的贵族少爷。作者恰恰能够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呈现宝玉的深情。他是时时刻刻把两个姑娘放在心间的。不信,我们慢慢的说。

    还记得书中描述王熙凤生日的场景吗?王熙凤过生日,因为她是老太太面前的红人,且又掌管着整个贾府的内外事务,所以无论是家庭地位还是管理地位,都很高,每个人恨不得找机会去巴结她,所以就非常的热闹。

    但和王熙凤关系很好的宝玉,偏偏就趁这热闹的时候,自己从后门跑出去,跑到田野中的一个土地庙前,去祭奠一个人,谁?细想便会知道,是金钏,因为《红楼梦》开篇到现在只有一个宝玉在乎的女孩子去世,那就是金钏。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宝玉在空际的田野中拿出小香炉,点上香,祭奠她。也祭奠刘姥姥故事里的茗玉。

    虽然金钏这个人物出现只有一个章节,但在宝玉的心中却一直都在,每每听到别人讲如何去祭奠一个人,他都会回到怡红院去完成这件事情。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讲了一个自己编的段子,刘姥姥其实是编来哄这些姑娘少爷高兴的,却不想宝玉把它当真了,趁刘姥姥得空的时候,把她拉到一边来,细问究竟,也就是《红楼梦》第三十九章《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问的什么事儿呢?就是刘姥姥信口说的一个庙,祭奠一个叫做茗玉的小姑娘的一个庙,因着这层关系,才有了宝玉出城祭奠金钏的事例。这是伏笔之一。第二个伏笔便是,宝玉在自己住的地方,也就是怡红院专门设立祭奠的地方,当然是悄悄的,不会让大人知道的地方,每当有好吃的好喝的,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奉上一些,从不间断,这是宝玉,他可能看起来很纨绔,但内心却非常的深情。

    再就是在晴雯去世这件事情上,晴雯和金钏的共同之处便是,性格非常的刚烈,受不得半点委屈,再加上她从小和宝玉一起长大,所以对宝玉的情感更深一层。她对宝玉的情感有一种飞蛾扑火的决绝,仿佛自己的生命就是宝玉的生命一样,再者,晴雯的性格和袭人等不一样,袭人是一个非常平和中庸不惹事的人,能够容忍得了委屈,袭人身上有宝钗的影子。

    晴雯不一样,她不能够忍,有一点委屈或者一点点的嫉妒都要说出来,就像麦芒一样,比如宝玉对她发脾气,她会反击,不理宝玉,最终演化成晴雯撕扇这样经典的场景。有人会讲晴雯就是一个很“作”的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明明是一个丫头,却将自己放在小姐的位置。其实不是这样,我倒觉得晴雯是一个很真实的人,她不做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不去可以的讨好谁,也不会承受虚妄的委屈,这一点很像黛玉。在宝玉身边的两个人,袭人像宝钗,晴雯像黛玉,最终袭人和宝钗陪着宝玉走到了最后,而晴雯和黛玉最终都死掉了,这些深刻的寓意,令人深思。

    另一个方面,晴雯是可以为宝玉奉献一切的人,为了不让宝玉受委屈,带病连夜缝补雀金裘,以至于缝了一夜后,缝好最后一针,自己奄奄一息的歪倒在病床上,也是因为这一病,被王夫人认定是矫情,狐媚子,最终被撵出去,出了大观园后,晴雯假的条件很糟糕,没钱请医生,最终因病去世。

    在晴雯这件事上,宝玉很自责,后悔自己当时没能劝阻母亲,留住晴雯。如果留住了,说不定就可以帮着晴雯把病看好了。但是生命这个事情,没有如果,如果有,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巧妙的链接。

    晴雯死后,宝玉要写一个纪念性文章,写出来后,自己在那里修改,一边念一边修改,这些语句让无意间经过的黛玉听见,觉得写的好美,这是黛玉的特点,她对宝玉的深情,我们人尽皆知,但是和别人对宝玉好的方式不同,黛玉是理解宝玉的。她对宝玉的好,完全是心灵层面的,是“灵魂”或者“性灵”的角度,而不是男女之间肉体的角度。宝玉曾对宝钗的身体有过妄想,但和黛玉一直吃住在一起,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妄想。比如说有一次宝玉看到宝钗丰腴的胳膊,想到“如果这是黛玉的胳膊或许还可以摸一摸,可是……”,你看他对宝钗的感情,是肉体的。最终也是宝钗用肉体去帮助宝玉完成俗世的轮回,她如愿嫁给了宝玉并怀孕,替贾府生下了下一辈的孩子,替宝玉完成自己不曾完成的任务。

    红楼梦语(26)|两个因宝玉丢命的丫头,到底向我们表达着什么?

    言归正传,宝玉写给晴雯的祭文,名字叫做《芙蓉诔》,以芙蓉为喻,写对晴雯的赞赏和纪念。文章很长,文采高超,黛玉在花丛之后听完了所有的语句,然后慢慢的走出来,还没有看到黛玉之时,宝玉讲:“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这里写的有些魔幻,但契合的非常好,让人在文字中游荡,觉得宝玉虽然写晴雯,实际上是写黛玉,以至于在后面的一章,两个人共同修改这篇祭文,越修改,越接近于黛玉的处境,当最后修改到将“红绡帐中,公子多情,黄土陇中,女儿薄命”,这个“黄土陇中”映射着金钏和晴雯,一抔黄土盖掩身,是对两个丫头的祭奠。但最终被黛玉改成了什么?“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这是宝玉对黛玉的话,很直接的就过度到了黛玉的身上,将讲金钏或者讲晴雯的事情转移到了宝玉和黛玉的情感中,这是《红楼梦》的高明之处。于无声处,体会到作者千里伏笔埋线的本领。

    命运这东西很独特,两个最为深情的人,到了最后却以最淡漠的方式告别。宝玉失掉了通灵宝玉,一个人整天浑浑噩噩的,浑浑噩噩的娶了宝钗,甚至连黛玉的去世都没能参与。因为失掉了通灵宝玉,他本身的灵性消失,想写一篇给黛玉的悼文,都不能够实现,这个时候我们才醒觉过来,宝玉所谓的悼文,早就写好了,而且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

    那就是《芙蓉诔》,一首完全可以用在黛玉身上的悼文,让晴雯这个人物,承担了黛玉的戏份,把宝玉的深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此可以知道作者屡次安排宝玉祭奠金钏和晴雯的原因了。

    红楼梦语(26)|两个因宝玉丢命的丫头,到底向我们表达着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语(26)|两个因宝玉丢命的丫头,到底向我们表达着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zt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