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47401/a62764ed21f05048.jpg)
看《圆桌派》的时候,蒋方舟有提到,她在阅读历史书的时候,会做历史笔记。我突然觉得原来作家在读书的时候,也是在做笔记的,并不是我想的看了一边就记住了。原来在阅读方面,我们所用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
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光知道得多,记住得多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快的掌握一个知识点,更快的应付,所以,你就需要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阅读的能力在开始的时候只需要记、读的多,变成了会搜素,有好奇心,独立思考。毕竟在互联网的时代,你想要了解什么,打开百度就OK了吗。
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很多,而且还是要处于精华的部分,那么提取关键词就显的很重要。知识点小串联起来,那么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知识点的串联,你的知识就会慢慢地体系化。
有了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1.标记
标记有很多种,比如便利贴,荧光笔,折页,或者划线这些都可以。我个人比较喜欢划线和折页。划线我会根据重要程度去选择不同颜色笔,红色代表最重要,蓝色次之,黑色注意就好。对于重要,自己可能需要反复去记忆的,通常会选择折页,能够快速的寻找到他。
2.收集
阅读笔记做好了,我们需要去收集他。为什么要收集?只有你收集了,你才能够更好的去管理他,为你所用,不会忘记他,让阅读过的书没有用武之地。
收集什么呢?收集你所感兴趣的,对你有用的,这个可能每个的标准不一样。你喜欢一个实时是新闻用于写作,他美食比较感兴趣,研究各地的美食,亦或者我喜欢旅行,翻阅不同的旅游杂志……收集的东西不一样,重要的是,你要去收集,收集多了,你就有了自己的看法。
你说,我也想收集,但是我这么去收集,记在一个小本本上,可能没几天我就我忘记这个小本本了,而且我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带着他呀。有一样东西,你肯定不会忘,也不会不带,那就是手机。下载一个笔记的APP,什么都搞定了。我推荐一个,印象笔记不错,或者手机自带的便签也可以,主要看你自己的习惯和爱好。
3.整理
只是收集了不行,我们还要对他进行整理。好比房子里面乱糟糟的,你找东西都不好找吧,如何你的房子整整齐齐,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你都一清二楚,那么你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直接去拿就可以了,省了很多的麻烦和时间。将笔记归类,放在各自的位置上,你就清楚了。
4.建立个人“图书馆”
整理、归类以后,就是知识建立的时候了。作家李敖有一个习惯,他会把所有的笔记归类放好,建立一个搜素式的系统,当他需要什么,直接去找就好,并不需要将所有的知识都记下来,只是找到了就可以了。突然觉得别人厉害是有原因的,学起来。
5.输出
我们学习,是为了我们可以用的。学习了去实践,实践了再去学习,这是一个过程。体现的是输出。我写这篇笔记就是输出呀。输出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与自己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自己的观点。
6.应用
任何学到的东西都要去实践的,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以致用也是这个道理,学习了不去实践,不去应用,等于白搭嘛。有人说,知道那么多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对呀,你学到了很是多,但是你都没有去行动呀!
知道怎么去做卡片笔记了吗?知道了不算数哟,需要行动起来哟!不妨拿起一本书去试试这个方法,看他是否适合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