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妙趣横生的文章《“蚕宝宝上山,小孩子也要上山啊”》,我仿佛穿越到了我的少年时代,我仿佛穿越到了我的故乡—苏北平原的蒲场村。
那个时候,我在我们村后边一个叫畜牧场的地方,看村里的大人们在养蚕,她们把蚕宝宝铺在一溜溜的竹架的格屉里,喂蚕的桑叶都是从村东边桃园垛上的桑树上采摘来的,那碧绿的桑叶应该跟作家文章中的桑叶一样吧。
不同的是我在看大人养蚕,江南姑苏古城的作家却在养蚕了。这也许就是作家现在是作家,而我却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写手的缘故吧?哈哈,应该是这样子的。
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这样写起来结构太紧凑了。
大家请看,作家写养蚕,养蚕就要喂蚕宝宝吃桑叶。作家写到这里,笔锋倏忽一转,就说他家中的一棵老桑树的又老又小的桑叶,只适合蚕宝宝大的时候吃,蚕宝宝要吃的嫩桑叶只有河对岸太平洞字村庄里才有。这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既然河对岸村庄里才有,那就必须到河对岸村庄采摘桑叶,作家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下文,让我们看到了很淘的少年偷桑叶和桑葚以及被老大爷手执鱼叉追赶的情景。
好在少年跑得快,而且跳到河水里潜游走了,不然的话,我们今天看到文章里就应该是老大爷扭住少年不放了,但老大爷绝对不敢为一些桑叶用鱼叉刺少年的,借他十个胆也不敢,他是吓唬人的。
但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怪不得作家长大了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原来他小时候就那么翻腔(翻腔,苏北平原的方言,指小孩子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聪明智慧)。
接着作家直接说他突发奇想,写他发现菜叶跟桑叶一样的绿色,他就喂菜叶给蚕宝宝吃,但蚕宝宝不吃,他只得又喂桑叶给饿坏的蚕宝宝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蚕宝宝窸窸窣窣的如和风细雨的吃桑叶声,作家以神来之笔把我又拽到我少年的故乡,令人备感亲切。
有什么文章能够如此安慰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寂寥的心呢?啊,那缕比奔腾澎湃的长江还长的乡愁啊,怎么也抹不去!
接着作家写了蚕儿作茧自缚和破茧化蝶的细节,既妙趣横生,又给人以无限启迪。我们读到这里,该反思一下,我们们在人生的路上,决不可以作茧自缚,不能一味地被那些如过眼云烟的名利所困扰。
而一旦作茧自缚了,就要像蚕儿那样化蝶破茧而出,就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重振雄风,再铸辉煌!
作家最后写祖母说,蚕宝宝上山,小孩子也上山啊!这句话点了题,又为文章的主题升华了。蚕宝宝上山的山是用柴草结成的柴龙,不是蚕宝宝真的上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