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读书笔记(六十九)
2022年11月18日
第十七章 真假
一:不同的真假说
A:融洽说
1,不同的说法
论知识就是论真。
关于真假的说法有以下四种:融洽说,有效说,一致说和符合说。
有两点需要声明:第一本节的讨论不是考证式的讨论,二是为容纳他们的一部分意见而提出这些说法。
2,融洽说
可用调和替代融洽,但作用不大。
融洽牵扯到多数不同的成分及其结构,使某X成分或为其他的成分容纳进去或者为他拒绝出来。
融洽总是经验上的融洽。
3,申引下去的特点
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融洽感要求完整,以融洽为真,真也要有完整感
第二,融洽要求全体,片面的真总是不够的。
所谓真也是要注意两点:第一:真假有程度问题,第二:真不是单独的真。
4,彼此融洽的命题集团
真是彼此融洽的全体的命题集团。
部分靠全体之为全体,合真才能分开。
将真硬引用到命题上,融洽说总有不大对题的情形。
融洽说玄学趣味重,对本书主旨不免杆格不通。
B:有效说
1,与实验主义的关系
有效说总是近乎实验主义者的主张。
实验主义以自我或人类为中心,注重生活及生活中的要求和他们的满足,注重尝试,实验,似乎特别注重改变现实。
从经验或主客合一的经验着想,有效是行得通的。
2,特别的注重用
把真与用联系起来,真受用的影响,也许真的命题都有用,但是有用的不必都真,真是相对于时间的。
重用以人类为中心或以自我为中心,真免不了注重意志,免不了注重选择。
将真与用联系起来,会引起困难。
3,特别的注重预测
实验主义者特别的注重预测,有效说既与实验主义者有密切关系,和预测也有。
作者举例说明,略。认为行动没有阻碍,经验能够继续下去,命题即有效或是真的。
4,与时间相对待
有效说有与时间地点相对待的问题。
真假是相对于一时一地的环境,受其限制,如此说真假是在历史中的或跟着历史演变的,困难大。
所以,有效说不能满足本书所谓真。
C:一致说
1,有效说和一致说之所以产生
两者是对于普通所谓符合说有所不满而产生的。
共同点:一:不问普通所谓客观的实在,客观的实在有麻烦,所谓真最好不牵扯到实在。二:所谓符合的困难,符合有主客或人物的分别。
有效说与一致说是求之于主的说法。
2,形容主义
形容主义似乎有所谓“无知主义”的成分,或至少有极端的怀疑成分,大都为科学家,所求只是形容或自然就感官之所得,以彼衡此,以此衡彼。
表示彼此的关联的命题一致,即可得相对真理。
3,一致和不一致的影响
不一致的两命题联合起来总有毛病。
此处所说一致或不一致只是或单是命题的一致或不一致而已,在兼以手术论为主张之下的命题,单是命题一致的一致,没有积极的意义。
4,形上与形下
一致有形上与形下的分别,或合与分的分别。
形上的一致指所有的可能的命题的全的总的一致和他的总的真没有分别。
我们所论的一致是形下的一致。
融洽说虽有形下方面的申引,中坚分子却是形上的。一致说虽有形上的说法,但形上的说法与我们不相干。
D:符合说
1,虽近常识而所谓符合有困难
符合说最近常识。
撇开“事实”与“实在”,符合说有他本身的困难。
照像式的符合说说不通的地方很多。
原因就是命题根本不是照片,特殊命题虽然有想象上的寄托,可寄托不是命题本身,所以普遍命题绝不是照像式的。
2,实际上的困难
照像式的符合,要在实际上或行动上彼此对照,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照片和底片或原物(就是“事实”与“实在”)同在经验中,否则,符合与否无从知道。
问题是“事实”或“实在”和命题是不是同样的或平行的在经验中,若是,则符合只是主或人方面的情形,若不是,命题在“内”,“事实”在外,这样的符合颇不易谈。
”内外“也需有特别的说法才行。
3,符合说不易取消
本书认为符合说不容易放弃,也不应该放弃。
即便部分人主张放弃,在骨子里却仍保留此学说。
4,符合说不应该取消
本书以常识中的知识立论。
哲学家不能完全放弃常识,不能放弃常识中所承认的知识,可修改常识,但根据仍是常识。
符合说是最原始的真假说法,在思想或工具未发达的时候只有此说法,且是其他说法的根据,不应该放弃。
二:真假学说所要注意点
A:形上与形下的分别
1,形上形下所注重的点不同
形上与形下的分别非常之大。
作者提出形上重合,形下重分。
就真假说,注重形上就是注重合的真,注重形下就是注重分的真。
2,引用于大全的分合
普通所谓形上学,大致出来,总是对于本体有所陈述的,注重的是对于大全的分合,大全唯一,绝不能有彼此。即便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所谓,在外延上也是一样的。
3,不注重合的说法的理由
不注重合,一方面是我们所论为真假,非其他,不愿他们与别的东西相混。
4,注重个别的真之所以为真
本书所论为平常的知识,对命题和命题的真假都有兴趣。
对平平常常的知识发生兴趣的总是名言世界。
名言世界所注重的是彼此有分别的这这那那种种等等。
分开来表示的真假才是本书所发生兴趣的真假,非形上说法所论的真假。
B:程度问题
1,条件的满足与否不应有程度问题
本书维持符合说,把真假视为关系质,是命题与他所断定的对象的关系。本书只谈条件满足,没有程度问题,也即说真假没有程度问题。
2,从别的方面着想命题当然有程度上的差别
从别的方面(如含义)着想,两命题相比较当然有程度上的差别。
其他方面,如情感上或重要性上总有程度上的不同。
3,这些程度上的差别和真假不相干
程度与命题真假不相干,如逻辑命题,消息多少与真假无干。
4,程度说法会牵扯到形上的说法
除去消息多少不是真假的标准外,别的标准也不行,因为真假有程度说根本就不行。
所谓真在任何时地都只是命题的比较而比较用什么以为标准呢?
标准的引用总会引申到引用的范围的大小问题和命题的集团问题。
但我们所要求的真是形下的单独发现的命题的真,是随时都可以得到的,这样的真不能有程度(有程度就是取消它的能够单独发现性,也就不能随时得到)。
C:真假不相对于特殊的时地
1,命题的样型性与真假的关系
命题总有样型,命题显现是在特殊时间地点所发生的事体。
命题总是样型,不占特殊的时空,不受特殊时空的影响,无所谓变与不变,更不能随特殊时空的影响而变。
命题真假受样型影响,也就是说命题的真假是样型的真假,而真假本身也是样型的。
2,无分于普遍与特殊的命题
命题之为样型,无分于普遍与特殊,总是思议的内容,总是意念或概念的关联,或者容纳一呈现或意像于一意念或概念范围之内。
命题的超特殊时空是根据于它的样型。
普通命题如此,特殊命题亦如此。
3,真假也独立于特殊的时空的
命题超时空,真假也是。
如果真假不超时空,则根本没有真的普遍命题,也没有普遍命题。
若对象限于一时一地了,就根据不能是普遍的。
所以为使命题可以普遍出现,我们不能不要求命题的真假是超时空的。
4,特殊的命题情形同样
若命题是随着特殊的时空而变的,它的真假也是。只要有间,总在变。另一方面,以往的历史或将来的推测根本不能有所断定,因为根本没有命题,没有命题交换。
但命题是可以交换的,不限于刹那或瞬息。真假情形同样,可见命题和真假都不是随特殊的时空而变的。
本书认为命题不必有命题显现,不过要有命题显现思议者才意识到他,命题的真假也不靠命题显现。
D:真假不相对于知识类
1,不同的知识者
知识类中有不同的官觉种,是知识者的官觉者事实上不限于一种。
在不同种的知识者之间无法求官觉上或想象上的共同点,但都是知识者,知识不只是官能官觉想象而已,有另外的成分,如意念,概念,意思,命题夹杂在里面。
2,只从命题着想
本章谈真假是对命题而说的,不必谈到历史上的说法,不必从意念、概念等着想。
命题是样型,真假也是样型的,真假也不相对于特殊,所以也不相对于官能或正觉或想象,即真假不相对于不同种的知识者。
懂和命题的真假是不同的事。
3,命题是抽象的意念或概念的关联
命题是意念或概念的关联,这是命题是样型的理由之一。
意念或概念都是抽象的,都不是像。命题既独立于特殊的或独立于像的,当然独立于不同官能的知识者,命题的真假也不相对于不同种的知识者。
知识者虽有官能的不同,然而有共同的知识者,有共同的真假。
三:符合是真假的定义
A:真假说仍不能离开符合
1,无形中所承认的大都是符合说
在日常中常无形中以符合与否为真假,理由就是我们无法完全推翻常识。
任何学问都是以靠得住的常识为起点。
符合说在常识上根深蒂固,不容易推翻。
问题是如何说法才说得通。
2,符合说的困难
某种说法的符合说有困难,要看哲学上的主张。
唯心论无法接受任何符合说。
另外,照像式的符合说,或命题与事实之间有鸿沟,符合说都有困难。
作者认为应承认符合说有困难,某种说法的符合说说不通,但并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他。
3,符合和别的标准不平行
本书要利用融洽、有效、一致以为符合的标准,这些标准和符合不是平行的。
4,符合与否是真假的定义
符合和以上所谈的标准的主要不同点,在符合是“真”的所谓。
本书主张符合说,所谓真当然就是符合。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常识接受一独立于知识者的客观的外界,所以大都以符合与否为真假的定义。知识者只能要求他的命题和那个外界中的情形相符。
总之,本书以符合为真的定义,所谓真就是符合。
B:照像式的符合
1,从印象,记忆,想象着想
本书讨论照像式的符合。
照像式的符合说也许可以说是非常之“自然”的说法。
想像式的记忆有这种照像式的符合与否的问题。
凡牵扯到像的,谈符合总可以把符合解释成照像式的符合。
2,引用到命题上去
照像式的符合很容易引用到命题上去。
将意像用语言表示出来,可断定命题。
意像与当前的事实符合,就是命题符合。
意像与命题没有分开,并且意像帮助命题,此时有意像方面的照像式的符合。问题只是在于这照像式的符合是否与命题相干。
3,命题是有意像上的寄托,然而它的真假独立于意向上的寄托
命题有正负,负命题也有真假。
命题虽有时有直接的意象上的寄托,然而它的真假和那意象上的符合不相干。
命题是思议的内容,他完全是抽象的,抽象无象,当然无所谓照像式的符合。
4,知识推广到细微世界命题更无照像式的符合问题
常识中所谓真和科学中所谓真,不同点在于别的方面。
细微世界的科学事物,根本没有意像可以表示他们。
断定细微世界状态的命题的真仍是符合,但不是照像式的符合。
如同前论,命题是抽象的,样型的,虽可以有意像上的寄托,但不是意像上的寄托。
在没有意像上的寄托的情形下,命题仍有真假,仍有符合与否的问题,但绝不是照像式的符合。
C:符合搜索牵扯的鸿沟
1,不可渡的鸿沟
符合说总牵扯到和命题符合的客观情形(事实)。
作者认为用的着符合说的时候,事实一定在外在客。
若不在客在外,用不着符合说。
若同在我在内,二者关系融洽或一致,无需符合。
符合供给我们以决定真假的工具或标准。
2,鸿沟这一困难是学说所产生的
鸿沟是学说产生的。
唯主方式,客观的事实在经验范围之外,命题与事实之间当然有不可渡过的鸿沟。
内在关系学说,所有的关系都是内在的,经验中的事实(能与命题相比较的事实),一定和经验外的事实不同。
此时,即产生客观的事实在外,又产生了鸿沟。
但鸿沟是可以避免的。
3,本书认为根本没有鸿沟
本书以正觉为出发点。正觉所供给的所与本来就是客观的呈现,事实是以意念去接受了的所与。
就所与说,他是在客的,在外的。
就以意念去接受说,他是在我的,在内的。
命题与事实本来就没有鸿沟。
就命题说,无论所谈的对象是事实,或自然,或本然的实在,都没有渡不过的鸿沟。
4,符合说依然用得着
鸿沟说认为命题与事实有鸿沟,并认为假如事实同时在经验中则符合说用不着。但命题与事实,即使都在经验中,关系密切,但不能抹杀他们的分别,符合说用得着。
符合是“真”的所谓,不只是表示真的工具或标准而已。
若命题与事实间没有鸿沟,符合说的的确不可能,无鸿沟,符合并不就用不着。
D:符合的说法
1,符合不必是照像式的符合
命题既不是意像,符合更不能是照像式的符合。
存在别的样子的符合,如榫头对榫,衣服合身,地图对地域等。
地图式的符合仍有相似成分。
2,目录式的符合
目录与书一一对应,这种符合绝不是照像。
目录即使有像,它的像也不是书的像,也不是图形的相似的符合。
3,符合的要求
符合不必是照像式的,不必是图形式的。
符合有所谓一一对应的情形,这是符合的主要要求。
符合一定是一一相应的,照像不必符合。
一一相应可以只是关系的,不必是性质的。
4,命题与实在的符合
一命题与它所断定的实在符合就是一命题有它的相应的实在,而该命题的命题图案有和他一一相应的实在。
只谈普遍命题,特殊命题和历史总结。
普遍命题的真和它相应的实在(固然的理)符合。
真的特殊的命题和他所断定的事实符合。
真的历史总结和一限于时或地的普通情形相符合。
四:符合的标准
A:融洽
1,本段所论的融洽不是融洽说所论的融洽
本段所论融洽不是申引到极端的融洽,是形下的,是平平常常的,是在一时一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所能经验得到的。
本书不以大范围的融洽为目标,只以事实上所感觉到的融洽为目标,注重的是一时一地的感觉上的标准。
2,限制到我们所能直接感觉到的命题和他所断定的实在
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①融洽可以是感觉的(融洽的感觉),也可以是所感觉的(所感觉的的融洽)
②就命题说,要把讨论限制到断定当时的特殊事实或普通情形而又能直接证实的命题
将讨论限制到特殊命题或历史总结(普通命题的真和一时一地的经验的融洽不大相干)。
3,暂且把价值问题撇开
对于表特观的价值和公观的性质的命题,在实际上区别有麻烦。
发生兴趣的融洽是就真假说的。
价值上的感觉融洽在个人的经验中,也许非常重要,但不表示与知识关系密切。
例。略。
说明日常生活中融洽与否的例子很多,有些很基本。
5,感觉融洽和所感觉的的融洽
感觉融洽,有非常靠不住的时候。
感觉上的融洽,也许只是感觉者不感觉到有不融洽的情形而已,会想到主观方面的种种问题。
视为真假的标准的融洽是积极的融洽。
在日常生活中,消极的和积极的融洽,不大容易辨别,得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假问题上面,从而对于真假才有所求然后能得到。
6,积极的融洽仍有相对的情形
积极的融洽,不但是感觉融洽,而且是所感觉的的融洽。
所感觉的底融洽仍有相对的情形。
作者从从前拜神求医讲起,说明这融洽是相对于一时一地的。现在的融洽也只是相对于现在的融洽而已,不能取消从前的融洽。
7,融洽的精粗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积极的融洽和实验室中的融洽的分别,似乎是融洽的精粗。
精粗牵扯到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高低。
从所感觉的着想。
范围是就所感觉到的成分的多少而说的。
程度是就所感觉的底某一方面说的,如温度。
融洽的精粗分别很大,精的融洽应视为标准,比粗的靠得住。
试验式的融洽,虽精,牵扯到工具的引用,但融洽的所谓仍是一样的。
8,在演进中的融洽
融洽的精细是在历史上演进的。
知识越多,理论越严,工具也越精,所感觉到的底融洽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
融洽虽愈来愈靠得住,但他仍不是充分的条件,只是必要条件。在经验中积极的不融洽的命题不是真的。
B:有效
1,有些命题没有当断定时的融洽问题
假设,一主要问题是时间。就普遍的假设说,命题本身当然没有时间问题。特殊的假设断定的是以往的事实,将来的预计或同时不同地的情形,本身有时间问题。就证明或证实说,更离不了时间问题。对于这类命题,不能在断定时马上就得到所感觉的底融洽与否。
2,假设不只是一种
我们比较习惯于传统逻辑学中归纳那一部分所谈的假设,是在无形之中,限制到研究学问方面的假设。
现在所谈的假设还包括了日常生活中行为和行动方面的假定。
不同的假设有一共同点:假设者,或所假设的命题的断定者。
一命题成为假设,除命题本身外,还有许多别的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