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码农以及世界是平的

作者: Jeremy_young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17:06 被阅读250次
文章配图-侵删

本文的观点可能很散,散得就像对一个突然出现的新事物的零星的认知一样。

But, I'am just writing what I thought, I don't care~ 作为一个写作平台,我想,简书也不会 care。世界是平的,大家同在一个互联网平面上玩耍,who cares !

关于世界是平的

在过去的 8 个月中,已不记得具体某一天,脑袋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意识点,并且一直萦绕挥之不去:世界是平的。于是我迅速在网上搜索一本大学时代错过的书,书名如你我所知《世界是平的》。

我快速的寻找作者的写作动机,检索目录,惊喜的发现,我和作者的触发点(对,就是触发点)是一致的。令人沮丧的是,这部获奖无数登顶各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的著作,前言开篇就已指明 “本书于2005年4月出版时......”,也就是彼时这种认知已经大行其道。

十二年之久的认知落差啊!

不由得为自己悲哀 1 小时。但仔细想来,认知是要花时间的,如果你不接触,不经历,认知压根就不会来敲门。

世界是平的,一切贸易的力量,产业协作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尤其是伟大的互联网的力量,都在铲平这个世界的壁垒沟壑,打通地理地域隔离,连通了内心的精神世界与外界的物理世界。

作者不经意间发现的这股力量依然在强劲的运行。

大到行业,如物流供应链、跨国贸易、开源代码、创客创造——恰是我都有幸经历过或正在从事——正以恢弘之势,铲平崎岖、爆开枷锁、快速建立连接。而以此为据,就不难分析腾讯致力于连接、马云爸爸到处推动电商出海、强东哥哥的大物流等等这些大格局、大战略了。

细到具体技术和工作,比如编程语言 Python,Scratch 也是在各自的领域诠释着世界是平的这一规律——因为它们足够的简单、易上手,所以前者长期占据语言排行榜的首位,后者则声称 8 岁儿童的编程语言。

早期的编程语言,拒人千里之外;而它们越来越抹平了这道心障。所以,远不止这些语言,世界很多技术、产品都热衷于走向平坦。

因为一个平坦的世界,才有更多的玩家乐意踏足。

码农和简书

码农和简书是一种连接关系。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简书时,因为在搜索一个技术相关的问题,简书的简约、以及着力凸显内容实体的风格,立刻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

彼时以一位消费型码农的身份,和简书建立了连接。

码农写代码,用的是与机器打交道的语言,本质上讲,写代码就是一种写作。简书不仅支持码农的写作,也支持更为广泛的创作,简书优化了很多创作时的体验;同时,简书将作者们的成果开放地展示给大家。

码农是一个很好的生产群体,也是一个很有专业性的群体。简书则是众多生产平台中一个,也面向广大的消费群体。

总体说来,简书是一个接入感很强的平台。

那么问题是,作为码农的我,应不应该来简书创作,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翻看了简书中的个人动态,2016年4月加入简书。时隔一年多,到了今年8月才开始写第一篇文章,10 天后(可以说是 “旬更”)写了第二篇文章。期间浏览了不少技术、写作、产品相关的文章,以及文末的评论。

接近两周的试用、密集观察,得出一个结论:简书绝不是码农的最佳选择,但码农仍然有很多选择简书的理由。

简书以其简约、重视内容实体的风格,承载着数不清的创作者们似火的热情。简书人的上进、明确的目标亦是可圈可点。

然而过于浮躁,那些矫情让人发酸的题目,那些强作鸡汤的文字,那些本为总结分享技术最后变成为了夺人眼目的写作......

在码农眼里,前者鼓舞人心,后者于技艺的提升却是大忌!于是不由得自问,到底该不该来在简书写技术文?

况且,简书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码农技术圈子。甚至说得更细点,它的
markdown 没有语法高亮,对代码的展示太不专业。

种种不应该,但是我还是觉得可以去触碰这个新鲜的事物。(我知道简书是 2013 年诞生的,但是内容元年是 2016 年,我想这个 “新鲜” 更多是对我自个而言的)

产品的瑕疵,那是容易改的。从整体上看,简书这款产品已经做得非常用心,包括它的创作引导、创作氛围,它的编辑体验,已为创作降低了不少门槛。

代码如行文,这是我最近的一段感悟。能写好代码的码农,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作品;能写出好的文章作品,我想,一定是代码能力不俗的码农。所以,想锤炼写作能力,简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身处一个专业于代码技术的平台,何不跳出带着壁垒的圈子,裹挟着多方的见闻去思考呢?

最后,至于写什么,那就敬请关注咯(咳咳,关注下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码农以及世界是平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qf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