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4-14读书笔记--<规矩和爱> 王涛著(第三部分1

2019-04-14读书笔记--<规矩和爱> 王涛著(第三部分1

作者: 酒心巧克力1978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22:14 被阅读0次

    149-因为这样的小利而亵渎规矩,以后父母再在孩子面前做规矩情何以堪啊!

    爸爸和女儿一起登门道歉:对不起,西瓜皮是我女儿扔的。赔款并道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在规矩中体现爱。首先,父母克制情绪和孩子理性的交流,本身就是爱的体现。其次,感受孩子的感受,体谅他能承担责任的多少,所给的惩罚应该是孩子可以承受的。最后,把孩子的错误当做自己教育的失职,在孩子面前勇敢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151-规矩和爱的分离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if !supportLists]第六章  [endif]情商(一)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156-情商和幸福

    情商是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感受和认知,并将这样的认知用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和他人的相处。情商能帮助我们感受幸福,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

    情商的发展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一个孩子怎样感受和管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感受及管理。所以要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父母自己先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在这方面不仅要和孩子共同成长,最后还要先于孩子成长。

    159-情商要素之一: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

    作为父母这方面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孩子形成客观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客观的自信。这是提高其他四项情商能力的基础。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自信的人,他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客观认知基础之上。情商低的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无法建立这样客观的自我评估。不是过分自大就是过分自卑。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认知不客观,就无法建立客观稳定的自信。缺乏了这样的自信,对他人和环境的认知就常常偏激。这会导致一系列社会交往和情绪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可以造成对自己对他人无法挽回的破坏。

    卢刚事件:一个在美国拿了别人全额奖学金的人,拿到了博士学位,非但没有任何的感恩,反而处处都觉得被别人欺负。甚至觉得自己死了,别人还会去敲诈他的亲人。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卢刚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在这里我不得不提这事件中的两位受害者:遇难的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和学生秘书米亚希尔森。她们和她们的亲人在事件之后向世人展示了和卢刚完全不同的自我意识以及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态度。

    先说说遇难的副校长克黎利女士。她的父母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人,所以他对中国人有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对待中国留学生就相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们,爱护他们。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总是邀请中国留学生到她家中作客。20世纪80年代她曾多次访问中国,目睹中国高校图书资料的匮乏,她回到艾奥瓦大写就和同事发送教育学院的教授们为中国捐书。共捐了1000多本,最后,65磅的邮包共寄了十五包书到北京。这样一位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留学生的女士最后被一个中国学生枪杀。对这样以怨报德的行为产生愤怒应该是人之常情。然而,克黎利的惨死并没有动摇亲人们的信仰,并没有让他们以仇恨来取代爱。他们深知,仇恨的心理最后伤害的是自己,仇恨的心理也不符合克黎利生前所坚持的理想。爱和宽恕才是对亲人最好的纪念。因此,他的三位弟弟为了纪念姐姐,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他们在姐姐去世的病房里宣布,要用克黎利的遗产为教育学院的国际学生设立一份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姐姐的意愿。第二,他们一起给枪杀他们姐姐的卢刚家人写了一封信,并将信在姐姐的葬礼上当众朗读。信的内容翻译如下:

    给卢刚的家人们:

    我们刚经历了一场惨痛的悲剧,我们失去了我们为之骄傲的亲爱的姐姐。她一生给人所留下影响,让每一个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她的家人、邻居、孩子们、同事、学生和她在全世界的朋友和亲友们—都爱戴她。当我们从各地赶来衣阿华时,那么多朋友来分担我们的悲痛,但同时他们也与我们分享安妮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和她为人们所做的一切。

    当我们沉浸在沉重的悲痛中时,我们也在我们的关心和祈祷中纪念你们—卢刚的家人们。因为我们知道你们也一定沉浸在沉重的悲痛中,你们也一定和我们一样为周末所发生的的事所震惊。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在这悲痛的时刻,安妮一定是希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怜悯、宽容和爱。我们清楚地知道,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让我们一起坚强起来,并互相支持,因为这一定是安妮的希望。

                                                                                                                              真诚的

                                                                                                                            弗兰克、麦可和保罗

    她的学生秘书希尔森被击中脊椎,颈部以下完全瘫痪。她没有仇恨,没有消沉。不仅自己顽强地生活,还把帮助别的残疾人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

    逝者已逝,20多年过去了。我每次准备情商的讲课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卢刚事件和其中的三位当事人。我觉得他们孩子继续和我们活着的人说话。他们在告诉我不同的自我意识会活出怎样完全不同的生命。卢刚虽然拥有很多同龄人羡慕的才华和环境,在学习上和物质上的追求上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但是一个不客观、极端的自我意识可以让他失去最基本的感受幸福的能力,在环境中无法感受到爱,只有痛苦,只有恨,最后做出毁灭生命的事情。而克黎利的弟兄和希尔森虽然无端遭遇这么大的不幸,但强大而积极的自我意思让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变成了造就他人生命的大爱。让自己遭受的不幸变成他人生命的祝福。低情商的人总希望把最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而高情商的人却总能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变得最好。这是多么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和结果啊。

    166-培养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

    ----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来自父母客观具体的评价

    有效的表扬要建立在孩子真正付出努力的基础上。首先,因为孩子付出了努力,他自己能感到自己配得上这样的表扬,心里很踏实。这样的表扬对增加孩子的自信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在判断孩子某个行为是否值得表扬时,应该考虑他们的年龄和实际的能力。其次,表扬的内容要具体客观。

    宝宝画的真棒。

    宝宝把这个小朋友的眼睫毛都画出来了,真仔细。

    和表扬一样,批评也要考虑孩子行为的动机,需要就事论事。

    又错了,你笨死了。

    你好像已经三次忘记进位了,是因为特别难么?

    具体客观的批评不仅可以引导孩子注意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很多时候我们用情绪、用标签来批评孩子,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自尊的伤害。

    我们要提高孩子的情商,先提高自己的情商。

    ----来自父母积极而又客观的期望

    孩子有怎样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孩子,怎样期待孩子。关于教育者的期待有一项非常有名的研究,它所揭示的原理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表达赞美、信任和期待的巨大作用。哈佛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是第一个用实验的方法揭示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后人也有人把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

    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她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是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是他们不断朝向期待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4-14读书笔记--<规矩和爱> 王涛著(第三部分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sewqtx.html